0506年上学期高二优化训练地理第四单元 旅游活动A卷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6543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06年上学期高二优化训练地理第四单元 旅游活动A卷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0506年上学期高二优化训练地理第四单元 旅游活动A卷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0506年上学期高二优化训练地理第四单元 旅游活动A卷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0506年上学期高二优化训练地理第四单元 旅游活动A卷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0506年上学期高二优化训练地理第四单元 旅游活动A卷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506年上学期高二优化训练地理第四单元 旅游活动A卷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0506年上学期高二优化训练地理第四单元 旅游活动A卷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06年上学期高二优化训练地理第四单元 旅游活动A卷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506年上学期高二优化训练地理第四单元 旅游活动A卷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A.桂林山水B.傣族泼水节C.长江三峡D.武陵源群峰E.大理三塔F.北京故宫G.长城H.迪斯尼乐园I.人民英雄纪念碑J.天津水上公园K.天津科技宫L.青海湖鸟岛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包括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和生物景观;

人文景观包括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和风土民情。

自然景观:

A、C、D、L人文景观:

B、E、F、G、H、I、J、K

【例3】关于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景观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的意义

B.所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才具有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C.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当时就具备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D.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自然景观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人文景观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的意义。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才具有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的,是指人文景观。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人文景观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D

三、旅游景观的欣赏

(一)

【例4】关于河流山川等自然景观的观赏地点的正确叙述是

A.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近视可得

B.峡谷、山洞、一线天等景观,要置身其中远视方知其妙

C.瀑布景观宜在远处俯视,才能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

D.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游览效果最佳

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远眺可得;

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之类景观,要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瀑布景观,宜在适当距离仰观,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

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因此,只有D选项正确。

四、旅游景观的欣赏

(二)

【例5】读杜甫名篇《望岳》,谈谈该诗对观赏泰山美景所提供的审美启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所提供的审美启示是极其深广的,本试题仅是从学生水平、教材要求两个方面来考虑,不可能很全面,仅供参考。

(2)不同的性情、阅历、境遇、年龄以及追求等因素,会使不同的观赏者有不同的审美感受。

(3)不同的时间、视角、仰视或俯视,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1)观赏山体自然景观要抓住其美的本质特征,如泰山的雄伟壮丽。

(2)不同视角、仰视或俯视会产生不同的美感,如只有在制高点俯视,才有“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之感。

(3)观赏山体自然景观要以情观景。

首先要综合感受,如本诗提及的“青未了”“阴阳”“层云”“归鸟”“众山”;

其次要发挥想象;

再次要移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本诗的“荡胸”“决眦”;

最后要登山涉水,求质求真,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如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6】北京雍和宫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到北京的游客中,很少有人到雍和宫游览,是因为

A.游览价值相对不高

B.交通不便

C.接待能力不足

D.旅游承载量不足

此题考查学生对游览价值的掌握情况。

由题干可知,到北京的游客不少,雍和宫也处在北京,这就说明雍和宫的游客少的原因中并不包括“交通不便”“接待能力不足”“旅游承载量不足”。

该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不足以说明具有很高的游览价值,因为游览价值还包括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雍和宫正是因为景观的特征上雷同于故宫,所以说,相对于故宫而言,其“游览价值相对不高”。

A

●试题详解

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九)

第四单元旅游活动(A卷)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

1.不是旅游活动构成要素的是

A.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旅游伙伴

D.旅游业

旅游活动构成的三要素:

C

2.旅游活动进入到高度产业化阶段的时间是

A.20世纪9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按旅游活动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古代旅游、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

1841年前为古代旅游,产业特征处于前产业化阶段;

1841~1950年,为近代旅游,进入初级产业化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现代旅游,属高度产业化阶段。

3.下列景观主要属于自然景观的是

A.青海湖及鸟岛

B.中山陵

C.哈尔滨的冰雕

D.北京故宫

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按照其本质属性划分的。

自然景观可以看作是由自然地理要素形成或组成的景观;

而人文景观则是人类利用自然物质创造并建立在一定的自然背景之上的景观(可用文化景观的定义)。

那么由其本质属性看,正确答案应是A,它是自然界存在的自然要素或是多种要素的组合。

C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冰本身是自然要素,哈尔滨的冰雕则是人类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产物,它应属于人文景观。

4.世界上首次以赢利为目的、面向大众的专业化旅游服务,出现于

A.中国

B.英国

C.希腊

D.美国

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

库克于7月5日组织了一批540人的旅游团从莱斯特到拉夫巴勒参加禁酒大会,每人收取票费1先令。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团体包价旅游,后来,托马斯又于1845年正式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托马斯·

库克旅行社。

5.下列反映旅游资源可创造性的景观有

A.高尔夫球场

B.北京故宫

C.黄山迎客松

D.教堂

具有可创造性的景观主要针对人文景观。

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当时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而造,只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它才具有了旅游的价值和功能;

二是为发展旅游业而建造的旅游景观。

6.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

A.美学价值

B.历史文化价值

C.科学价值

D.经济价值

自然景观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其中形象美是自然景观美的核心。

人们到自然风景名胜区去观光、度假、疗养,主要目的就是去感受自然景观的美。

7.嵩山、敦煌、曲阜和五台山作为旅游区,其共同的优势条件是

A.绮丽的自然风光

B.丰富的人文景观

C.交通方便

D.旅游承载量大

四地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

8.为了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在旅游前必须做的工作是

①了解旅游区的主要景点及分析、确定旅游线路②了解景观的形成原理③了解景观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④了解景观的经济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在景观观赏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对景观加以全面的了解,如①②③。

只有这样,才能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欣赏,深化已有的知识,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

9.有关旅游资源的正确叙述是

A.旅游资源是无价的精神文化资源,而不是经济财富

B.人文景观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C.自然景观以地质地貌景观为主

D.自然景观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的意义

本题涉及旅游资源的分类、价值和意义。

旅游资源具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既是一种无价的精神文化资源,也是一种经济财富;

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地貌景观在自然景观中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建筑景观则是人文景观构成的重要标志;

自然景观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人文景观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

10.去北京香山观赏“香山红叶”,旅游者应该

A.选择春光明媚的季节去观赏

B.选择秋高气爽的时候去游览

C.适当距离仰视方能体会到“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佳境

D.近观才能看到红叶满山、宛若彩霞的效果

北京“香山红叶”的“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佳境在秋高气爽的时节达到极致;

霜打枫叶满山红,宜远望和俯视欣赏,视野开阔,产生美感。

11.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了该自然景观的美感类型是

A.动态美

B.形象美

C.色彩美

D.听觉美

自然景观的美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和听觉美。

诗句中的“红”与“绿”是两种颜色,日出日落,朝晖夕照,一方面使自然景观带有朦胧美,另一方面霞光丰富了景观的色彩美。

12.以下景点和观赏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A.黄山的“石猴观海”——远眺

B.洞庭湖——登岳阳楼

C.神女峰——置身其中

D.杭州一线天——俯瞰

“石猴观海”这种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会觉得天工之巧妙;

远眺可得神女峰峰峦之雄伟峻秀;

置身其中近观才知一线天的妙处;

观赏洞庭湖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瞰远望,视野开阔,产生美感。

1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反映了景观欣赏时

①宜动态欣赏②把握好观赏时机③“人在画中游”的佳景④抓住景观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游”“走”宜动态欣赏两岸风光,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景。

1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大观园入园处设计采用的是框景法

B.“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欣赏人文景观的原则

C.不登山涉水也能体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

D.我国人民用“人化自然”或“自然人化”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山水画和山水诗

A采用的是障景法;

B是古代园林建筑的基本准则;

C项只有登山涉水,才能求质求真,体会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

15.安徽天柱山游人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游览价值不高

B.市场距离太远

C.地区接待能力差

D.交通不便

天柱山“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兼有雄、奇、灵、秀等美感特征,游览价值较高;

另外安徽与沪、宁、杭经济发达地区相距不远,因此市场距离较近;

主要是由于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导致游人稀少。

16.目前许多地区提出“绿色旅游”口号,主要是针对

A.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冲击正常社会秩序

D.环境污染问题

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当然也产生各类废弃物,这些废弃物排入环境,会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自身,因此目前许多地区提出“绿色旅游”口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