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7《唐诗五首》导学案新版长春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6417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7《唐诗五首》导学案新版长春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7《唐诗五首》导学案新版长春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7《唐诗五首》导学案新版长春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7《唐诗五首》导学案新版长春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7《唐诗五首》导学案新版长春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7《唐诗五首》导学案新版长春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7《唐诗五首》导学案新版长春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7《唐诗五首》导学案新版长春版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7《唐诗五首》导学案新版长春版Word文件下载.docx

2.陈子昂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自幼具有豪侠浪漫的性格。

少年时代曾闭门读书,遍览经史百家,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

24岁举进士,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

他一方面支持武则天的政治改革,另一方面对武则天的不合理的弊政也屡次提出尖锐的指责。

他曾在26岁、36岁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军事问题提出过一些有远见的建议。

后一次出塞,因为和主将武攸宜意见不合,遭到排斥打击。

38岁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风格高昂清峻,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

但有些作品表现出人生无常和向往神仙、隐逸的消极思想。

为文也反对浮艳,重视散体。

有《陈伯玉集》。

3.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在唐政府有效管辖之内),李白出生于此。

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因以自号青莲居士。

早年读书学剑,游览名胜,写过许多才华横溢的诗篇。

25岁时,出蜀漫游,抱着“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但在当时无法实现。

42岁时,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

因蔑视权贵,放荡不羁,不到二年被谤,离开了长安,从此过着长期漫游的生活。

“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参与永王幕府,希望为平乱出力,但唐肃宗怕永王争他的帝位,消灭了他弟弟永王的军队,李白也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

他走到四川奉节时,得到赦免。

最后他病死在安徽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终年62岁。

李白与杜甫齐名(比杜甫稍长),世称“李杜”。

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他的诗歌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善于向乐府学习,形成了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

他的诗歌具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等特点,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大。

4.韦应物

韦应物(约737~约792),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天宝末年,以三卫郎侍玄宗,放浪不检,后来悔悟,折节读书。

永泰时任洛阳京兆功曹等职。

建中年间出任滁州、江州刺史,后转左司郎中,贞元初任苏州刺史。

他在历任官职中都想努力做一个清廉刚直的地方官,并对民间疾苦经常表示关怀。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很多,也很著名。

白居易曾评论他的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与元九书》)。

5.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唐代散文家、诗人。

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屡被贬。

累官至吏部侍郎。

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整顿旧时秩序和振兴儒家道统而提倡学习古文,又为了宣传古道而写作古文。

因忠于古文,其成果颇硕,《原毁》《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杂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叙》等都是优秀作品。

在诗歌方面,他推崇陈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或反映时事,或写中下层文士的政治失意和个人遭遇,都很有特色,如《汴州乱》《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

其诗往往规模宏大,才气纵横,气势雄伟。

有《韩昌黎集》。

二、整体感知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的代表作,是王勃在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

这首诗有少年进取的精神,没有消极颓唐的情绪,可能是诗人二十岁以前在长安做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时所作。

“同是宦游人”的赠别,心情本来是复杂的,但诗人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开朗壮阔的诗句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变悲凉为豪放,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抱负。

这首诗与一般送别诗迥然不同的是,它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开篇写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暗示了朋友间恋恋不舍的深情厚谊。

接着对友人进行劝慰:

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之后进一步宽慰友人,使对方不因和挚友分别而感到孤凄。

虽然天各一方,只要朋友知心,保持着真挚的友情,就好像近在咫尺。

这就使人心胸开阔,一扫离愁别绪。

最后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态,语壮而情深,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全诗情调高昂,气象开阔。

这首诗给初唐的诗坛带来了一种清新的气息。

这种精神发展下去便直接影响了“盛唐气象”的产生。

2.《登幽州台歌》

幽州台即燕昭王所筑蓟丘黄金台,亦称蓟北楼。

蓟丘,唐时属幽州,故称幽州台。

这是一首怀古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悲怆慷慨的情绪。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意思是说:

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

向后看,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呢?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想起宇宙茫茫,天长地久,我却生不逢时,不由得独自伤心流泪。

旧时代,有许多骚人迁客与诗人遭遇相似,因而诗人失意的寂寞、苦闷、悲哀,获得了广泛的共鸣。

《登幽州台歌》的艺术魅力远不止于能激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而且能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诗篇所描绘的意境极其壮阔:

旷野无边,天宇茫茫;

而于这高天阔地之间,荒台之上,却有一人仰天叹息,怆然流涕。

这就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宇宙是多么的浩荡,而个人是多么的渺小。

然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圣贤不可待,又何须空等待!

任何个人的存在,都是无可替代的,不管是圣贤,或是凡人。

当读者陶醉于诗的意境时,体验到的往往不仅是客体的浩渺,更有主体的存在。

于是,在“怆然流涕”之后,往往不是颓然崩溃,而是抗争、进取。

诗作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立功的积极精神。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怨的气氛:

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杨花,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

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

这起首两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

既点明题目,又为后两句抒情做了准备。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

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

既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诗人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思乡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

鲍照诗: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汤惠休《怨诗行》:

“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

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

但拿李白这两句诗和它们相比,这首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4.《滁州西涧》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滁州西涧》是他颇具代表性的诗作。

诗人以其生花的妙笔,描摹出一幅幅极具山间自然野趣的画面。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开篇“独”字,极为醒目,这是一种不甘混同于流俗的心性,也正是有了这份心性,才有了对涧边幽草的那一份怜爱。

诗人独步于山涧,芳草萋萋,幽水潺潺,举头而望,树林阴翳,时有黄鹂鸣声上下。

诗人似乎是用一种极为冷漠的笔调随意点染了这样一幅山清水秀、草绿鸟嘤的图画。

春光将逝,黄鹂在林荫深处唱着春天的歌。

这歌声更加映衬出春山的宁静。

这种宁静绝非是沉寂,草自绿,水自流,鸟自啼,这是一种充满了生机的清幽的境界。

无疑,这种境界渗透了诗人的情感,是诗人以其恬淡、闲适之情描画出来的艺术形象。

因为“怜”,便有了“行”,而又因为“行”,才有了“听”和“见”。

没有一种“怜”的心性,就不会有这样一份闲适所带来的收获。

也正因为这份闲适,才有了别具洞天的诗情: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没料到,这时风云突变,骤来一阵急雨,立时涧水猛涨,春潮汹涌。

一个“急”字,打破了山涧的宁静,呈现出的是春潮春雨飞动流转之势,然而,也正是这“急”字的背后,我们读到的是诗人的悠然。

试想,郊野渡口,寂寥无人,空空的渡船在风雨中自在浮沉,悠然空泊,这种水急舟横的悠闲,又何尝不是诗人心境的体现?

这种心境是一种剔除了尘世烦扰而无所奢求的悠闲和宁静。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这是一首描写早春美景的风景诗,诗人写好后,把它寄给了密友张籍。

张籍在同一曾祖父的兄弟排行中列十八,又曾任水部员外郎,所以诗题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此诗题名“早春”,因此描绘的不是一般的春景,而是大地回春的最初景象。

“天街小雨润如酥”,春回大地最初的信息是郊原草绿,但草由枯转荣需要春雨的滋润,所以诗的第一句便写到春雨。

“天街”,指京城的街道,即长安大道。

春雨细密润滑,柔嫩如奶酪;

春雨湿路不湿衣,恰好使尘土不扬,空气清澄,给人极舒适的感觉。

它是草木、禾苗滋长的甘霖,催动草木复苏。

“天街小雨润如酥”,把握了春雨的特点,尤其是“润如酥”三字,自然优美,极可人意。

“草色遥看近却无”紧承首句,说明春雨为草长提供了条件。

春雨轻洒,春意即生。

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

可是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仅是稀稀拉拉极为纤细的嫩芽,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诗人用敏锐深细的眼光观察了早春草色远近之不同,并进行淡墨涂抹,隐隐地泛出了那一缕青青之痕,造成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春色。

“草色遥看近却无”展示了春的特色,流荡着诗人喜悦的深情。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如果说,一二句是描写早春美景的话,那么这两句则是对此美景加以品评和抒情。

诗人别具匠心地说:

一春最美好的景致则莫过于早春了,早春景物给人的美景是这样强烈,以至远远胜过“烟柳满皇都”的春深季节。

“最是”和“绝胜”表现出作者的态度和倾向。

早春草色是淡淡的一抹新绿,似有还无;

早春之美所唤起人的精神愉悦乃至昂奋则是深切的。

皇都长安虽然杨柳堆烟,花光烂漫,但无论如何也引不起严冬告逝、草芽初萌时那种欣慰惊喜。

这正是诗人对早春景色特别喜爱的真谛所在。

三、作品赏析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此诗以工整的对仗开篇,句意壮阔、眼界宏大。

长安的城垣宫殿被辽阔的三秦所护卫,遥望蜀州,视线穿过迷茫的风烟,隐约可见五大渡口。

“辅”“望”二字把相隔千里的都城长安和蜀地联系起来,暗含离别之意。

好友杜少府将去的蜀州如何?

先在京城眺望想象一番,正律是虚写,是出现在想象中的物象。

因首联已工对,为了避免板滞,颔联以散调承接,文意起伏。

与你离别的意绪,接下来似乎应该写离别意的具体内含了,但作者一转,用“同是宦游人”缓解了伤感。

你和我都是远离故乡在外求官的人,这次分别不过是客中送客,何须悲伤愁叹!

颈联造语立意奇警,是全篇诗眼。

四海之内有一知己,即使远在天涯,也好似比邻而居,就在身旁。

胸襟健朗,不愧为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