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学教程部分课后习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6274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投资学教程部分课后习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际投资学教程部分课后习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际投资学教程部分课后习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际投资学教程部分课后习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际投资学教程部分课后习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投资学教程部分课后习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国际投资学教程部分课后习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投资学教程部分课后习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投资学教程部分课后习题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寡头企业多利用直接投资来扩大化规模经济的优势。

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优势是指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为避免市场不完善而把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所获得的优势。

由于外部市场的不完美及市场失灵,企业必须具有把所有权优势内部化的能力。

只有通过内部化在一个共同所有的企业内部实行供给和需求的交换关系,用企业自己的程序来配置资源,才能使企业的垄断优势发挥最大的效用。

所有权优势指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而内部化优势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及形式。

但是,一个企业具备了所有权优势并将之内部化,还不能准确地解释直接投资活动,因为出口也能发挥这两种优势。

因此,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仍只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3.区位特定优势()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比另一国家或地区能为外国厂商在本国或本地区投资设厂提供更有利的条件的优势,也即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环境。

区位特定优势决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生产布局的地点选择。

具体的区位因素包括:

①劳动成本和自然资源。

对外直接投资在选择区位时,优先考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尤其是标准化以后的产品。

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合适的气候条件②市场潜力。

多数情况下,国际企业只有当其产品能够进入或部分进入东道国市场的条件下,才会作出直接投资的决定。

③关税及非关税壁垒。

贸易壁垒会影响国际企业在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进行选择。

④政府政策。

政府的政策情况和投资环境状况直接影响投资的国家风险,包括有关的金融贸易政策、法律完善程度、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运输通讯等情况。

(3)冷热比较分析法(第三章.国际投资环境)

美国经济学家艾西亚·

伊利待法克(A.)和彼得·

班廷(M.)于1968年,根据美国加拿大等国投资者在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在选择投资场所时所考虑的因素的调查,发表的《国际经营安排的理论结构》论文里介绍的方法,该方法别出心裁地以热冷表示环境的优劣,并归纳出了东道国投资环境“冷热”优劣的七大因素。

这七大因素内容及解释如下:

“热”因素:

1.政治稳定性2.市场机会。

东道国具有实际购买力,市场机会较大,“热”因素越大。

3.经济发展和成就。

4.文化一元化。

东道国国内各阶层民众的相互关系、社会心理和社会习惯、价值观念。

宗教等方面的差异程度越小,其文化一体化程度就越高,即为“热”因素。

“冷”因素:

5.法律阻碍。

6.实质障碍。

指东道国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地理位置等,对外国企业的有效经营产生的阻碍。

实质阻碍高为“冷”因素越大。

7.距离及文化差距。

地理文化差距大,为“冷”因素越大。

(4)横向型投资、纵向型投资(第四章.国际直接投资)*

横向型投资是指一国企业到外国投资建立及国内生产和经营方向一致的子公司或附属机构,同时这种机构或子公司能独立地完成产品的全部生产及销售过程一般适用于机器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

纵向型投资是某一企业到国外建立及国内的产品生产有关联的子公司,并在母公司及子公司间实行专业化协作多见于汽车、电子等专业化分工水平较高的行业。

(5)跨国公司、跨国经营指数、跨国并购(第五章.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主体)

跨国公司()概念:

从地理范围上,地理的跨度和国别的跨度:

1)跨国公司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

从所有权标准上:

1)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形成的对国外分支机构拥有的实际控制权。

2)跨国公司的所有权必须被一个以上国籍的法人或自然人所掌握。

联合国对跨国公司的定义:

1)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2)这个组织有一个中央决策系统,组织内部各单位的活动都是为全球战略目标服务的3)其中一个或多个实体能够对其他实体的经营活动施加有效的影响,各个实体共享资源和信息,共担责任和风险。

跨国经营指数:

这是根据一家企业的国外资产比重、对外销售比重和国外雇员比重这几个参数所计算的算术平均值(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总销售+国外雇员/总雇员)÷

100%

跨国并购:

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取得东道国某个现有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的所有权的投资行为。

按照联合国贸易及发展会议定义,跨国并购包括国外企业及境内企业合并;

收购境内企业的股权达10%以上,使境内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转移到外国企业。

跨国公司采取并购的形式进行直接投资,其动机包括开拓国际同类市场,取得产品商标、品牌和已有行销网络;

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和产品的销售市场;

经营领域、区域和资产的多元化等。

(6)金融脱媒、银行持股公司(第六章.跨国银行——国际直接投资的金融支柱)

金融脱媒:

融资证券化趋势,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的供给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

银行持股公司:

通过股票所有权控制一家或一家以上银行的公司。

(7)国际信贷(第七章.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信贷是指国际间资金的借贷活动,是一国的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政府、公司企业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另一国的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政府、公司企业以及国际机构提供的贷款。

反映某一时点上一国居民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

(8)国家风险、主权风险(第九章.国际投资风险管理)

国家风险又称政治风险,是指在国际投资中,由于东道国政府在政权、政策法律等政治环境方面的异常变化而给国际投资活动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可分为主权风险、征用和国有化风险、战争风险和政策风险。

主权风险:

指东道国从本国利益出发采取的不受任何外来法律约束而独立自主的处理国内或对外事务时,给外国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

2.简答题

1.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第一章)

迅猛增长阶段——70年代(石油危机)至2000年

投资规模:

不断扩大,前所未有;

投资格局:

形成“大三角”国际投资格局;

(美、欧、日)

发达国家之间投资不断增加;

(原因)

发展中国家加入对外投资队伍;

投资方式:

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和间接投资齐头并进;

投资行业:

转向服务业;

20世纪的三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

1973年10月,以色列及埃及之间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石油输出国组织向所有对阿拉伯不友好的国家实施禁运,短短3个月内国际原油价格由每桶3.1美元飙升至12.6美元。

第二次:

1978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国际原油价格由每桶13美元上涨到28美元。

次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至年底油价再升至34美元,全球经济陷入萧条。

第三次:

1990年伊拉克攻占科威特后,国际经济的制裁使伊拉克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急升至每桶42美元。

以沙特为首的成员国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油价。

97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1月,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对东南亚洲金融市场发动攻击

泰国:

5月,国际货币投机商大举沽售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泰国央行及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国际货币投机商进行强有力的反击,6月,投机商开始出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再次冲击泰铢,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泰铢失守,索罗斯攻击菲律宾比索,比索全面失守,索罗斯攻击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元对美元的汇率下跌。

国际援助:

7月25日,中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等亚太地区11个国家和地区在上海开会,8月5日,泰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备用贷款计划及一揽子措施,8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承诺分担为泰国提供160亿美元的融资计划,8月21日,国际清算银行宣布给予泰国33亿美元的临时贷款,8月底,又一轮跌势开始,11月上旬,4个多月的风暴才渐趋平静。

香港的“黑色星期一”:

10月20日,香港股市开始下跌,10月21日,下跌765.33点;

22日下跌1200点;

23日下跌10.41%,23日,对港元的担忧使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节节上扬,从21日的7%暴涨300倍。

香港财政司司长和金管局总裁发表讲话:

誓死捍卫港元汇率,24日,香港股市强势反弹718点,升幅达6.89%,27日全球股市形成恶性循环式普遍狂跌,28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400点,跌幅达13.7%(下跌点数历史之最)

港币保卫战:

香港金管局反击,通过收紧银根、扯高同业拆息去迎击投机者;

金管局提高对银行的贷款利息,迫使银行把多余的头寸交还;

香港特区各部门领导表态,稳定市场

金管局动用大量外汇储备吸纳港元;

中资和外地资金入市,24家蓝筹、红筹上市公司从市场回购股份,推动大市上扬。

内地减息成为大市上扬的题材;

恒指急速反弹,港元汇价恢复稳定。

调量整理阶段——2001年至今

规模:

2001-200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连续下滑,2004年出现增长;

分布: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上升;

行业:

服务业比例上升;

方式:

国际债券市场及股票市场分化;

欧元启动后,欧洲债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金融危机爆发,全球投资规模受到遏制;

2010年,经济恢复增长。

2.试述垄断企业优势理论和内部化理论的异同(第二章)

垄断优势理论从市场不完全性和企业的特定优势角度出发,论述了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决定因素。

而市场内部化理论着重从自然性市场不完全出发。

并结合国际分工和企业国际生产组织形式分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书)

企业拥有这些特有财产本身的特殊优势,这种财产的内部化过程赋予了企业以特有的优势。

内部化理论通过对中间产品市场缺陷的论述,将海默的理论进一步延伸,将交易成本纳入不完全市场的研究中。

只要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内部市场交易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企业便拥有内部化优势,从而可以实现跨国经营。

内部化理论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

(.)

3.试述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第二章)

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

1.小规模技术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威尔斯80年代提出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弥补了传统直接投资理论把竞争优势绝对化的不足。

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低生产成本,这种低生产成本是及其母国的市场特征紧密相关的。

威尔斯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比较优势:

(1)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

(2)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上颇具优势。

(3)低价产品营销战略。

2.技术地方化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拉奥在对印度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投资动机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的。

主要观点:

发展中国家企业对进口的技术和产品加以改造和创新,更好满足当地市场,便会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证明落后国家企业以比较优势参及国际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可能性。

3.国家利益优先取得论:

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其对外直接投资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这些国家的企业按优势论的标准来衡量是根本不符合跨国经营的条件。

但是由于国家战略利益的原因,企业不得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寻求和发展自身的优势。

在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