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技术接口处理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6204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技术接口处理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地铁技术接口处理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地铁技术接口处理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地铁技术接口处理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地铁技术接口处理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技术接口处理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

《地铁技术接口处理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技术接口处理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铁技术接口处理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

子系统9电源及主变电所

子系统10中压供电网络及牵引供电(含牵引变电所)

子系统11动力照明供电(含降压变电所)

子系统12接触网(或接触轨)

子系统13电力监控(SCADA)

弱电系统

子系统14通信(含传输)

子系统15信号

子系统16机电设备监控(EMCS)

子系统17防灾报警(FAS)

子系统18自动售检票(AFC)

子系统19控制中心

车站设备系统(含沿线给排水设备)

子系统20通风和空调

子系统21给排水及水消防

子系统22屏蔽门

子系统24电梯

子系统23自动扶梯和电梯

子系统25防淹门

接口编制的内容

接口就是各子系统之间的界面关系。

接口的形成和确定,将根据地铁工程子系统的划分,并主要取决于地铁工程的技术标准和各子系统的功能要求,包括各子系统设备的选型和技术条件。

因此,每一项地铁工程的接口,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和落实。

为便于接口的分析,我们根据国内近几年来地铁工程设计的经验,充分考虑国内设计单位的专业分工,把地铁工程设计大致分为五大类25个子系统。

这里仅根据各子系统的基本功能,描述本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仅供设计单位编制接口时参考。

各个接口的具体要求和数字宜在设计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落实和确定。

接口文件的作用和形成

接口文件是设计管理体系的内部资料,并不是工程设计的文件组成部分,其内容在相关的设计文件中已有反映。

接口文件的编制,应由工程设计总体单位组织各系统设计负责人共同编制,并在设计中使用。

接口存在整个设计过程,由于各设计阶段设计深度不同,接口内容和处理方法也不同。

因此,设计单位应根据各设计阶段的要求逐步深化、完善。

1线路

1.1系统组成

包括正线和辅助线(折返线、渡线、联络线、存车线、安全线)。

1.2系统功能

线路是地铁工程的基础,它确定地铁的走向和高程,是实现地铁安全、快速、大运量运送乘客的基本条件之一。

1.3系统设施的主要技术标准和参数

1)线路的平面最小曲线半径

车型

正线

辅助线(联络线)

一般情况

困难情况

A型车

350m

300m

250m

150m

B型车

200m

2)线路的最大坡度

正线30‰困难地段35‰

辅助线35‰困难地段40‰

车站线路2~3‰困难地段2~5‰

区间隧道内≮3‰困难地段<3‰

存车线2‰

1.4系统主要接口

1.4.1与外部条件的接口

1)线路平面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条件设计。

2)线路的走向应符合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并充分考虑既有地铁线路的状况。

3)线路设计应根据城市规划,尽量沿城市主干道设计,车站应布设于主要客流集散或交通枢纽点上。

4)线路设计应协调地上、地下构筑物和人防工程,减少拆迁工程。

1.4.2与土建工程的接口

1)线路是轨道设计的基础,线路设计要素,包括平面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和线路坡度等与轨道设计一致。

2)线路形式,――地下线、地面线与轨道和上部建筑相协调。

3)线路的布置,包括辅助线的布置和接岔要求与轨道配合。

4)线路布置、坡度等条件与区间隧道,高架桥梁一致。

5)线路布置、线间距等条件与车站建筑。

6)线路布置、线路设计要素和线间距满足限界要求。

1.4.3与车辆、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接口

1)线路平面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和线路的限制坡度应符合车辆的技术条件。

2)车辆段出入段线的接轨和技术要求。

3)拆返线、存车线和联络线线路平面布置、平面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和坡度。

2轨道

2.1系统组成

包括钢轨、扣件、道岔、轨枕和上部建筑。

2.2系统的功能

2.2.1支承列车车轮、直接承受竖向、横向和纵向力的作用。

2.2.2引导列车车轮,保证列车运行安全,乘坐舒适。

2.2.3根据环境要求,采用适当的减振、降噪措施满足环保要求。

2.3系统的主要技术标准和参数

2.3.1轨距:

采用标准轨距1435m

2.3.2钢轨类型:

正线和辅助线均采用60kg/m钢轨;

车场线一般采用50kg/m钢轨。

2.3.3道岔:

正线和辅助线均采用9号道岔。

2.3.4扣件

1)地下线采用分开式弹性扣件。

2)地面线采用弹条Ⅰ型、Ⅱ型、Ⅲ型扣件。

3)高架线采用分开式小阻力扣件。

2.3.5道床

1)地下线采用钢筋混凝土短轨枕整体道床。

2)地面线采用一级道碴碎石道床。

3)高架线采用纵向承轨台式整体道床。

2.3.6曲线地段的轨道应设置超高,最大超高值为120mm。

2.3.7地下线铺设超长无缝线路;

地面线和高架线设无缝线路。

2.3.8根据环境评价报告的分工,对地下线路段根据情况分别采用减振扣件、弹性短轨枕整体道床和浮置板道床减振;

地面或高架线路段根据需要设隔声墙或隔声屏障等。

2.4系统主要接口

2.4.1与土建工程的接口

1)轨型、扣件和曲线超高量,应符合线路技术条件的要求

2)地下线轨道结构高度(区分各种区间施工方法)

3)高架线轨道结构与桥梁型式的配合

4)各种轨道结构型式与限界的协调

2.4.2与车辆、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接口

1)轨道施工方法和施工场地

2)轨道维修、养护设施

2.4.3与供电系统的接口

1)杂散电流防护

2)各种电缆穿越轨道下部

2.4.4与弱电系统的接口

1)道岔联锁方式、轨道电路与信号系统配合。

2)各种弱电电线、电缆过轨。

2.4.5与车站设备的接口

1)防淹门与轨道结构的配合。

2)隔断面与轨道结构的协调。

3区间隧道

3.1系统概况

区间隧道是地铁工程地下线地段用以提供列车运行和设备安装的空间。

区间隧道按施工方法区分,有明挖、盖挖、盾构和矿山(即浅埋暗挖)法施工之分;

按隧道形状区分,有矩形隧道、圆形隧道(包括单洞和双洞)和马蹄形隧道之分。

不管是何种形状的隧道,其基本的要求是:

3.1.1满足限界要求,有足够的空间尺寸。

3.1.2满足隧道内各种设备和管线的安装,不能影响行车安全。

3.1.3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防排水措施,隧道内的渗漏水量符合《规范》的要求。

3.2系统的接口说明

3.2.1系统与外部条件的接口

1)隧道衬砌结构应满足地质条件。

2)隧道的位置和断面,应协调地下管线及构筑物。

3)隧道出地面的附属构筑物(风亭、风井等),应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

4)隧道的埋深和覆盖厚度,应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

5)隧道结构与地面建筑及其基础的关系。

3.2.2与土建工程的接口

1)区间隧道的位置与线路走向和空间位置一致,里程相吻合。

2)区间隧道施工方案和结构型式与轨道上部建筑尺寸相一致。

3)区间隧道与地面段分界(含过渡段处理)。

4)区间隧道与地下车站建筑的分界及结构配合。

5)区间隧道结构尺寸符合限界要求。

3.2.3与车辆及、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接口

1)结构尺寸符合车辆要求。

2)结构计算的荷载与地铁车辆荷载及其冲击力。

3)出入段线(地下部分)及其过渡段设计,符合车辆段总平面布置要求。

3.2.4与供电系统的接口

1)供电电缆的敷设及支架安装。

2)接触网(或地面接触轨)的安装。

3)隧道结构杂散电流防护措施。

4)供电设备的安装。

3.2.5与弱电系统的接口

1)通信电缆的敷设和轨旁电话安装。

2)信号电缆的敷设和信号机、转辙机等信号设备的安装。

3)防灾报警、机电设备监控和自动售检票等系统传输电缆的敷设。

3.2.6与车站设备的接口

1)区间风亭、风井的布置和结构尺寸。

2)隧道内给、排水管道的敷设和安装。

3)区间排水泵房位置、规模及尺寸。

4)隧道内消火栓的布置和安装。

5)防淹门的安装及控制电缆的敷设。

6)隧道内设备的接地装置。

7)隔断门的设置。

4桥涵(含高架、地面线路和车站)

4.1系统组成

地铁的桥梁包括高架线路、高架车站和跨越江河、水系的桥梁和车辆段范围内通行汽车的公路、人行通道的桥梁及涵洞等。

桥梁设计应包括桥身、桥墩、引桥和附属设施。

4.2桥涵设计标准

4.2.1桥涵型式确定

4.2.2结构计算条件应包括:

1)永久荷载;

2)可变荷载;

3)偶然荷载。

4.3系统的主要接口

4.3.1与外部条件的接口

1)桥梁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2)桥涵设计应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

3)桥、涵孔径应根据当地水文资料并按规定的洪水频率计算确定。

4)桥、涵设计应符合航道、水利和交通主管部门的要求,并征求意见,必要时尚需报请有关部门审批。

4.3.2与土建工程的接口

1)地铁桥梁的桥位、走向、坡度与线路协调一致。

2)与车站合建的高架车站桥梁与车站布置统一。

3)桥面上部空间按限界要求设计。

4.3.3与车辆、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接口

1)地铁桥梁的荷载符合地铁车辆的技术条件。

2)车辆段内桥涵应符合总图布置要求,并满足工艺要求。

3)桥涵的维修方式和机构。

4.3.4与供电系统的接口

1)供电电缆在桥梁上的布置和安装。

2)桥上照明。

3)接触网(或接触轨)的布置和安装。

4)杂散电流防护措施

4.3.5与弱电系统的接口

1)通信电缆的敷设。

2)信号电缆的敷设。

3)桥上道岔、信号机、转辙机等信号设备的安装。

4)FAS、EMCS和AFC传输电缆在地铁桥上的敷设。

4.3.6与车站设备的接口

1)给排水管道的敷设和安装。

2)桥面排水。

5车站

5.1系统组成

地铁车站,一般有地下站、半地下站、地面站和高架站。

按其功能可分为终点站、中间站、折返站和换乘站;

按其布置形式又可有岛式站台车站、侧式站台车站和岛侧混合车站多种形式,根据车站建筑的层数分尚可有单层车站、一层半车站、两层车站和多层车站等。

车站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但其组成基本上是相同的,即均由站厅、站台、设备用房、管理用房和辅助设施,包括出入口、通道、风亭、风井等组成。

其中站厅区分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在非付费区往往还附设有银行和商业网点等。

5.2系统的功能

车站是服务于乘客的公共建筑,是地铁对外的重要窗口。

站厅是乘客集散空间和售检票场所。

站台是乘客候车及上、下车的场所。

管理用房和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