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5988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下载.docx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Word下载.docx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重抓田间管理,消灭越冬虫源,适当提早栽培节令栽插,避开稻飞虱危害代的高峰期,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

选育抗虫品种,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

可采用旱育稀植、抛秧、水直播等方式改善田间小气候,使水稻提早分蘖,在稻飞虱混发高峰前水稻分蘖结束,从而可减轻危害;

同时控制氮肥,增施磷肥、硅钙肥,巧施追肥,使水稻早生快发,加快分蘖,增加株体硬度以避开稻飞虱的趋嫩性而减轻其危害;

通过合理灌溉,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苗够晒田、深水孕穗、湿润灌浆”,促使水稻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

2.生物防治措施:

调控稻田块周围的小生态环境,在田埂上撒施可引诱稻飞虱天敌的有益杂草,增加天敌的数量,充分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害作用。

3.化学防治措施:

撒种时稻谷用5%锐劲特悬浮剂加水拌种预防稻飞虱的发生。

大田防治,在水稻分蘖期加强测报及田间调查,监测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在主害代的低龄若虫盛期,以1%灭虫清(阿维菌素)悬浮剂(40—50)ml/亩喷雾防治,在田间虫量达到百丛稻株虫口>

1000头时开始选用吡虫啉、阿克泰、艾美乐、速灭威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例如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亩兑水37.5kg喷雾。

施药时要连片联防,必要时要出动机防队进行大面积范围统防统治,降低虫源,减少施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

(二)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要坚持“以农业栽培措施为基础、科学用药为关键,压低基数与控制危害相结合的”综合治螟策略。

及时做好螟虫冬前与冬后残留情况的调查:

在发生期间,做到查虫与查卵相结合、田间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查虫情与查苗情相结合;

准确掌握螟虫发生动态。

冬闲田应及早翻犁利用冬春雨水或灌水灭蛹防治螟虫,从而达到减少越冬虫源基数的目的。

2.物理防治措施:

使用杀虫灯诱蛾灭螟蛾,减少虫源基数。

为及时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必须加强虫情监测,密切注意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测报灯下出现高峰日或是田间蛾量急剧上升时,应及时分析发布预报,提出防治适期,做好防治宣传指导,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以便掌握有利时机,组织农户开展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防治稻纵卷叶螟必须抓住幼虫孵化后未卷苞之前施药。

在分蘖期百丛幼虫量≥50头,孕穗期百丛幼虫量时≥30头时要及时防治,抓住虫卵孵化盛期进行施药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

在主害代2龄幼虫盛期(大量叶尖被卷)时可选用下列内吸性强、能杀虫杀卵的药剂进行防治:

④阿维菌素素+毒死蜱,⑤阿维毒死蜱。

(三)水稻螟虫。

水稻螟虫在3000年前已是种植水稻的大敌。

受到危害后,田间白穗累累,叶苗枯萎,减产过半。

周尧1957年在《中国早期昆虫学研究史》中考证,螟虫在我国是仅次于蝗虫的大害虫。

水稻螟虫属鳞翅目螟蛾科,主要有大螟、二化螟和三化螟三种。

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复杂。

蛾子产卵的部位因水稻不同生育期而变动,圆秆拔节前多产在叶片上,圆秆拔节后多产在叶鞘上。

一只雌蛾可产卵200多粒。

蚁螟孵出后,先在叶鞘内为害。

如秧苗尚小,叶鞘狭窄,则幼虫为害叶鞘的集中性不很明显;

如秧苗粗壮,叶鞘很宽,则蚁螟和二龄初期集中在叶鞘内。

蚁螟孵出后经过7一14天,幼虫进入二龄末期或三龄,开始蛀入稻茎,并转株为害。

严重的时候,一条幼虫能转株为害8-10株水稻。

老熟幼虫在水稻茎秆内或在茎秆与叶鞘之间化蛹。

水稻螟虫的防治要坚持“狠治第一代螟虫,挑治第二代重治穗期保丰收”的治螟策略,做好冬前与早春基数调查,重视田间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加强预测预报以准确掌握螟虫发生消长动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水稻螟虫危害。

1.农业防治措施:

在螟虫化蛹期(3月下旬至5月上旬)用中型拖拉机进行耕翻和灌水,以消灭越冬虫源;

同时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直播稻推迟到5月底后播种,移栽稻在5月下旬左右播种,6月上旬后移栽,以避开一代产卵盛期。

2.物理防治措施:

设置杀虫灯对成虫进行灯光诱杀。

3.化学防治措施:

第一代螟虫的防治重点是中稻秧田,因秧苗较矮小,容易看到螟蛾和查到卵块,同时秧田有多种害虫,可以混合兼防。

起到减少一代螟虫危害,压低二代虫源的明显作用。

在开展预测预报和进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喷药防治田块对二代螟虫进行防治。

在螟蛾发生盛期,对田块进行调查,确定易受害稻田范围,在螟蛾产卵盛期到田间查卵,卵块盛孵期喷药防治。

防治时期掌握在水稻大苞至破口期。

掌握好防治适期,在螟虫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阶段用药适时开展化学防治。

具体实施方法为一代二化螟发生期,对移栽苗、抛秧苗,以及早播直播稻苗,在6月初至6月下旬进行重点防治,一般用药1-2次。

在6月下旬至7月初这一阶段,对所有稻田的二代二化螟进行狠治。

7月下旬左右视螟虫发生实况进行重点防治,其它地区作兼治,三代三化螟发生区和二代二化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重治一次。

选用药剂为三唑磷、毒死蜱、杀虫单、锐劲特等。

(四)推荐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

1.防治白背飞虱:

噻嗪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虫啉。

2.防治褐飞虱:

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乙虫腈。

3.防治稻纵卷叶螟:

氯虫苯甲酰胺、丙溴磷、毒死蜱、阿维菌素、茚虫威、呋喃虫酰肼、甲维·

毒死蜱、苏云金杆菌、白僵菌(两头歼)、甲维·

杀。

4.防治二化螟:

甲维·

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丁烯氟虫腈、虫酰肼、白僵菌(天擒)。

二、水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

(一)水稻稻瘟病。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是真菌性病害。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

防治方法:

为了准确及时用药,首先应进行病情调查,一般于水稻分蘖期前,每逢降雨后到感病品种的高肥田、入水口以及粪堆底(生长茂密地段)等处进行调查,观察有无急性型病斑出现,如有急性型病斑出现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施药后10天左右,病情仍在发展可再施药1次。

如叶瘟于孕穗期才开始发生,病情不重,可结合预防穗颈瘟进行药剂防治。

防治水稻苗瘟、叶瘟:

主要抓住发病初期用药;

本田从分蘖期开始,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即应打药防治。

常用药剂:

20%或4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富士1号)乳油、40%灭病威胶悬剂、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防治穗瘟:

叶枕瘟、穗瘟、节瘟和枝梗瘟对产量影响较大,防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孕穗(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

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21.2%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2%加收米、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40%克瘟散乳剂对水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雾一次。

(二)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由病原真菌引起,纹枯病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最为关键。

一般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10%,孕穗期达10%-15%时应用药防治。

高温高湿天气要连防2-3次,间隔期7-10天。

在分蘖期和孕穗期达到防治指标即要用药防治,气候及苗情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的要连续打2-3次药。

防治药剂:

5%井冈霉素水剂或20%粉剂对水喷雾或泼浇、或制成毒土撒施在稻基部;

也可用2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农抗120水剂喷雾。

(三)水稻稻曲病。

稻曲病是真菌病害。

根据当地以往发病史,结合天气、品种、苗情进行分析,做出预测预报,选择用药,适时准确防治。

防治适期为水稻孕穗后期(抽穗前3-7天)至始穗期。

种子消毒用2%-3%石灰水、50%多菌灵、500倍液强氯精浸种;

大田喷药防治用20%瘟曲灵、35%稻曲清、25%粉锈宁可湿粉、50%DT可湿性粉剂(琥胶酸酮)、水稻孕穗后期(破口前3-5天),用25%富力库乳油、加倍井冈霉素+50%多菌灵。

(四)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

该病毒于2001年由华南农业大学周国辉教授在广东省首次发现,2008年被正式鉴定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新种。

2009年全国已有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海南、浙江、福建、湖北和安徽9个水稻主产省(区)明确发生,发生面积约500万亩,失收面积10万亩。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症状表现为:

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现初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

苗期发病,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

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

分蘖期发病,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

拔节期发病,剑叶短阔,穗颈短缩,结实率低。

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

[1]水稻发病后典型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叶背及茎秆出现条状乳白色或蜡白色,后变深褐色小突起、高位分蘖及茎节部倒生气须根、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

剑叶或上部叶片可见凹凸的皱折,一蔸中有1根或几根稻株比健株矮1/3左右,半全穗。

该病毒主要由白背飞虱传毒,不能经种传播,植株间也不互相传毒;

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稻株接毒后潜伏期14-24天。

防治措施

一、药液浸种或拌种。

用10%吡虫啉300-500倍液,浸种12小时,或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10%吡虫啉WP15~20克/公斤稻种拌种,待药液充分吸收后播种,减轻稻飞虱在秧田前期的传毒。

二、药剂防治(“治虱防矮”)。

主要抓好以下两个时期的防治工作,一是秧田期:

秧苗稻叶开始展开至拔秧前3天,酌情喷施“送嫁药”。

二是本田期:

水稻移栽后15~20天。

药剂:

每亩用25%吡蚜酮WP16~24克或10%吡虫啉WP40~60克或25%噻嗪酮WP50克,对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

五、及时拔除病株。

对发病秧田,要及时剔除病株,并集中进埋入泥中,移栽时适当增加基本苗。

对大田发病率2%~20%的田块,及时拔除病株(丛),并就地踩入泥中深埋,然后从健丛中掰蘖补苗。

对重病田及时翻耕改种,以减少损失。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致力于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主要经营:

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感谢您下载我们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