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5813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六)盖板涵施工作业指导书18

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软土地基处理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在软土路基上填土施工,动态观测非常重要,主要通过埋设沉降板、地表水平位移桩进行表面沉降,地表水平位移的动态观测,用于沉降与稳定管理。

特殊地方,如穿越沟塘段等不方便埋设地表水平位移桩,则设置测斜管进行土体水平位移测量。

所谓沉降管理是根据动态观测结果,预测未来的沉降量,防止不均匀沉降及长期沉降的措施,同时掌握填土量。

稳定管理是根据动态观测结果,判断填土有无破坏的可能性,于此同时可以掌握填土施工速度和调整施工工序等,此两者密切相关。

一般控制一次填土摊铺厚度不超过30cm,用调整放置时间的办法来控制施工速度。

1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

具体观测断面布置见观测断面设计表,施工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酌情调整。

用于水平位移观测的固定控制边桩在现场施工时确定埋设位置。

沉降板一般路段每隔100~150米布设一个断面,在大桥、特大桥两端各设一个断面,在中,小桥两端桥头设置一个断面,在沟塘路基段上至少设置一个断面,施工中沉降板的沉降速率大于控制标准,应及时布设位移边桩。

2仪器设置及数据测零

2.1沉降板

制备60*60*1CM的沉降板。

在完成铺设垫层和深层竖向排水体工序或桩体后即可埋设。

每个观测断面布设三块,分别位于路基中心和路肩处,可采取减少填土对沉降管的摩擦影响的措施。

沉降板埋设后进行一个星期的零点测试,测试数据作为沉降板的起始数据。

2.2边桩

边桩采用混凝土基座保护桩,埋设在路基坡脚外,每个观测断面布设8根要求布设在同一轴线上,分别位于坡脚和外缘8、9、10米处,并在离路基坡脚不小于25米通视良好的地方埋设一固定桩,作为相对固定点的边桩埋好后,一周内连续测量边桩与固定桩之间的相对距离作为起始数据。

2.3测斜管

测斜管应布设沟塘段或旁边有施工便道等不宜设置边桩的路段。

测斜管选用韧性较好,强度较高的材料,要求能适应土体变形,管内的十字导槽应顺直滑润,管段接口密合。

填土之前应埋设,一般埋设于路堤边坡坡址处,钻机导孔垂直偏差应小于1.5%。

测斜管底部应置于稳定地层中50CM以保证底部不产生位移,测斜管管内的十字导槽必须对准路基的横纵方向。

采用专用测斜仪器测读起始数据。

3观测频率

在预压填土时计划每填完一层及时对所有观测仪标测量一次;

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时,每三天至少观测一次。

如遇变形量接近或超过控制速率标准则需加大观测频率,调整施工进度。

沉降预压期第一个月每周一次,第2~3月每半月一次,此后每月一次。

4观测成果资料整理与初步分析

各个仪标每次测定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绘制成图,绘制的曲线图有:

荷载—沉降—时间过程线;

荷载—侧向变形—时间过程线;

沉降速率曲线;

水平位移速率与时间荷载曲线;

边桩高程变化曲线。

5测量人员及测量设备

人员:

测量技师一名,技术人员一名,现场技术员配合工作。

仪器:

水准仪一台,水准尺一付;

全站仪一台,棱镜基座两组。

6、路基沉降观测注意事项

、沉降管的保护

软土地基沉降观测沉降管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各施工作业队要切实做好沉降管的保护工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我标段拟采用预制的Φ50cm的钢筋混凝土管(或旧轮胎)进行点的保护,管高度在50cm,埋入土中10-20cm,周围贴反光条,以方便在夜间施工沉降管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在下一层土上土之前,沉降管位置四周不小于50cm范围内土首先进行填筑并进行夯实。

夯实采用人工夯实或小型机具进行夯实,确保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在该层土上土并碾压完成后,再采用压路机对沉降管四周采用井字形碾压,保证沉降管四周土体碾压压实度及平整度。

、测斜管的埋设及保护

测斜管采用混凝土埋设钢筋进行设置,深度控制在80-100cm,钢筋上设置十字丝。

由于位移观测点大部分在红线范围以外,路基作业队在施工过程中要有保护位移点的意识,当当地农民进行种植作业时,有义务告知位移点的重要性并在现场做好点的保护工作。

、对破坏沉降管损坏的处罚

为引起各施工作业队对沉降观测点的保护工作,切实做好软土地基段沉降观测工作,特制定对破坏沉降管损坏的处罚规定:

填筑第一层,若沉降观测点被破坏,则对施工作业队进行1000元的处罚;

在以后的填土施工过程中,若沉降观测点被破坏,则对该施工作业队处以填筑层数×

1000元的处罚。

情况较为严重,直接导致该段路基沉降观测无法进行的,将按业主对项目处罚金额的80%进行处罚。

、沉降及位移观测

路基队在每上完一层土并碾压合格后报请项目部测量队进行沉降观测,驻地办至少每3层进行一次沉降观测。

所以各施工作业队要及时进行报验,报验时施工作业队要派人参与沉降观测测量。

若发现观测点被破坏,施工作业队要在第一时间通知项目部测量队沉降观测负责人,由项目部测量队沉降观测负责人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观测点标高的修复工作,若发该现象,项目部测量队要及时通知驻地办测量工程师,双方及时进行数据修复。

一旦这种事情发生,项目部对施工作业队按规定进行处罚。

若施工作业队瞒报,位移点破坏而不告知项目部测量队,项目部将按规定罚款的3倍罚款进行处罚。

、组织安排

为确保沉降观测的顺利进行,项目部建立以总工为首的沉降观测小组,负责沉降观测的具体工作。

以下是该小组的人员分工。

软基段路基沉降观测技术总负责人:

段林峰;

软基段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负责人:

郎旭东;

软基段路基沉降观测测量指导:

李远达;

软基段路基沉降观测负责人:

单永智;

软基段路基沉降观测压实度负责人:

张元;

现场技术员及施工作业队各成员配合沉降观测的每一项工作。

(二)、土工合成材料处置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本标段双向搅拌桩位置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处置施工。

二、施工方案

1、材料准备

单向土工格栅主受力方向抗拉强度不小于80KN/m,对应的延伸率不大于10%;

土工布渗透系数大于1×

10-2cm/s,最大拉伸强度大于5KN/20cm,延伸率为10%时拉伸强度不小于4KN/20cm,顶破力(Φ50)不小于4KN。

2、施工工艺

土工格栅大面积铺设应保证其整体性,一般接头采用绳结。

设计搭接宽度10cm,并用尼龙绳或铁丝绑扎,铺设两层,接缝处应前后错开不小于50cm的距离。

土工格栅端头锚固必须精心处理,采用U形钉锚固措施。

土工格栅铺设宽度是沿路基横断面方向的实际覆盖宽度(即垫层宽度)。

其施工工序:

铺幅放样→与前幅边缘搭接10cm并绳结→端头锚固→预留边缘搭接宽度10cm。

3、平整场地

首先精确放出路基边坡线,为了保证路基宽度,每侧各加宽0.5m,在双向搅拌桩施工后的地面进行整平后用22t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再用22T振压两遍,若达不到压实度要求,则再增加碾压遍数,直到达到压实度要求为止,不平整的地方人工配合整平。

4、碎石垫层施工

在碾压后的场地上进行碎石垫层施工,桩头以上设置厚度30cm的碎石垫层。

在路基每侧超宽部位砂垫层下铺设土工布,土工布技术参数要满足设计要求,并预留反包碎石垫层土工布数量。

5、第一层土工格栅铺设

碎石垫层铺设完成后,沿路基横向铺设第一层单向土工格栅,铺设单向格栅时,应注意格栅的连接与拉直平顺。

土工格栅铺设方向要求与路基中线垂直。

格栅的纵、横向接缝采用U型钉辅以尼龙绳或铁丝缝接,务使格栅间连成整体,格栅间互相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在受力方向联接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

格栅扭曲、皱折、重叠均不利于其发挥作用,故铺设时应用力拉直,使格栅平顺均匀,铺好的土工格栅每隔1.5-2m用U形钉固定于碎石垫层上。

6、填土

在铺设完格栅后,应及时(48小时内)填筑填料,填料厚度为40cm(压实后),分两侧进行填筑,松铺系数采用1.25。

每层填筑应按“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对称进行,严禁先填路堤中部。

填料不允许直接卸在土工格栅上,必须设在已铺完的土面上,一切车辆、施工机械不得直接在铺好的土工格栅上行走,且只允许沿路堤轴线方向行驶。

上料时画放方格或根据土工格栅面积确定卸料数量,卸料完成后采用推土机配合人工整平,最后采用推土机精平。

7、第二层土工格栅铺设

40cm素土填筑经检测压实度符合要求后,沿路基横向铺设第二层单向土工格栅,铺设单向格栅时,应注意格栅的连接与拉直平顺。

格栅扭曲、皱折、重叠均不利于其发挥作用,故铺设时应用力拉直,使格栅平顺均匀,铺好的土工格栅每隔1.5-2m用U形钉固定于素土填筑层上。

之后进行路基填筑施工。

(三)、护脚墙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依据

《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路基)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

《公路路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9月)

二、工程概况

我标段护脚墙在地形横坡较陡的路段设置护脚墙收缩坡脚并加固路堤,水田、斜坡路段设置护脚收缩坡脚,加固路堤并节约占地。

护脚墙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片石采用不易风化、不易软化的硬质石料,饱水抗压强度应不低于30MPa,片石采用M7.5砂浆浆砌,石料形状、尺寸、砂浆配合比等施工工艺参考《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JD61-2005)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相关规定。

三、首件施工方案

护脚墙护脚墙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

石料应经过挑选,质地均匀,无裂缝,不易风化,具有抗侵蚀的性能。

石料的抗压强度不低于25MPa。

石块大致方正,应具有两个大致平行的面,其厚度不小于15cm,其中一条边长不小于30厘米,体积不小于0.01立方米,重量不小于30Kg。

砌筑时应敲去尖锐凸出部分,放置平稳,用小石子填塞孔隙,分层错缝搭接砌筑,砂浆填塞应饱满。

护脚墙采用M7.5的浆砌片石砌筑。

浆砌片石护脚墙施工工艺

护脚墙总高度3m,其中外露高度2m,埋置深度1m,设置于洼地水田,并向两侧适当延伸,护脚路段路堤边沟设置于护脚顶部。

护脚基础以下1m范围内如发育软弱土,应根据地层发育的具体情况进行换填处理。

1、基坑开挖

(1)、仔细审核设计文件及了解工程地质情况,以便基坑开挖。

(2)、开挖前,应在上方侧作好截、排水设施。

坑内积水应及时排干。

(3)、采用挖机开挖基础,人工进行修正。

并应严格按照安全交底执行,确保行车安全及人员安全。

(4)、护脚墙基础开挖后,若发现地基与设计不符,对承载力不足的地基,应通过设计采取加强或局部技术处理。

并应报请监理工程师审定后按实际情况调整护脚墙的结构尺寸。

(5)、护脚墙基槽为石质地段,采用浅孔松动爆破开挖。

基槽挖至设计标高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护脚墙基础应视地形、地质条件,埋置足够的深度,以保证护脚墙的稳定。

2、基础处理:

(1)、基础埋置深度应考虑地基承载力和襟边宽度,不良残坡积土及洼地耕植土须清除。

(2)、对于基底为岩石层,护脚墙基础砌筑前,应将基底表层风化,松软土石清除,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立即满铺砌筑,防止雨水浸泡。

(3)、采用台阶式基础施工时,台阶转折处不得砌成竖向通缝,砌体与台阶壁间的缝隙应插浆塞满。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