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5620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他除了按周礼频繁改动官职、地名等之外,还将奴婢改称“私属”,以“王田”之名将土地国有化,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也收归国有,上述事物私人不得买卖,并计划由国家主导分配人均占有100亩田地。

这些政策脱离实际,而且在推行时手段和方法不正确,遭到了上下一致的抵触。

(3)结果:

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

(4)灭亡:

公元23年,号称42万的王莽军队主力,在昆阳一战中被刘秀等人率领的1万余人的农民起义军打败。

2、东汉的建立

时间:

25年

都城:

洛阳

建立者:

刘秀(光武帝)

汉光武帝刘秀(前6—57),汉景帝后裔。

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力挽狂澜,战胜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

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

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

措施(以柔术治天下):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②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的赋制,把田租从十税一恢复到三十税一。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光武帝下诏:

“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

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经过整顿,官场风气为之一变。

故《后汉书·

循吏传》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之誉。

⑤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

影响: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中兴:

刘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的“一姓之再兴”的家族。

为表日后刘家江山在刘邦、刘秀之后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兴起,所以东汉统治者把刘秀建立东汉的过程叫做“中兴”,即这不是刘氏江山的最后一次兴起。

探究:

1、“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异同点及启示?

(1)同:

①从背景上看:

都是在国家统_的前提下,在新王朝建立前期出现的;

都是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②从内容上看:

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都提倡节俭等。

 

③从结果上看:

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

(2)异:

措施不同:

光武帝刘秀整顿更治,严惩贪官污史,这是文景之治”所没有的。

(3)启示:

盛世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轻揺薄賦;

都善于用人等。

2、识图说史:

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段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东汉彩绘击鼓说唱俑

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

知识点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

皇权衰弱、朝政混乱、东汉的衰败

2、表现: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把持朝政。

(2)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外戚梁冀立了3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

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做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要先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

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他。

3、危害: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史料: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候。

(这是一首汉末童谣,大意是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

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

史料解读:

反映当时的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知识点三:

黄巾起义

1、背景:

(1)、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朽,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2)、自然灾害频发。

(元嘉元年)京师旱。

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建宁三年)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2、原因:

东汉后期的社会矛盾尖锐;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

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自然灾害频繁。

3、时间:

184年

4、领导人:

张角

5、特点:

有计划、有组织、利用宗教(太平道)组织发起的起义

张角创立了宗教组织——太平道,他以宗教为形式,以免费行医治病为手段,组织了义军三四十万,编成了36方,各设统帅,在衙门上标记“甲子”,作为将来的攻击目标和进攻时间,并向群众广为宣传黄巾军的预言: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6、结果:

失败

7、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者,使其一蹶不振。

群雄争霸,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

州牧割据:

为了镇压黄巾起事,朝廷改刺史为州牧,令各地州牧掌握兵权,州牧拥兵自重。

此后各州牧又互相兼并,已形成州牧割据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知识小结: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点:

《第13课东汉的兴亡》是本单元的第五课,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从西汉灭亡东汉建立,并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到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再到东汉后期黄巾起义,清晰地再现了大汉王朝在东汉时期由治到乱的全过程。

其中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不可绕过的一个历史人物。

●线:

为了使历史线索更加清晰,部编版教材增加了“东汉”这一块的内容,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以秦汉王朝的兴亡为主线,展示了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历程。

东汉统治是这条线的重要构成部分。

●面: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汉王朝无论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还是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历史时期,对后世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课程标准

1.了解东汉的建立

2.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三、学情分析

(一)教学对象:

东江广雅学校初一年级学生

(二)学情分析:

1.小班制教学,目前一个班25人左右,学生参与率高,自主学习能力好。

2.初一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较重,但历史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

有待提高。

因此,需要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从

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3.学生适应“以学定教”,符合高效学习的理念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四、学习目标

(一)知识

1.东汉的建立史实

2.“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影响(重点)

3.“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形成过程、危害(难点)

4.“黄巾起义”原因、过程、结果、影响

5.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历史启示(难点)

(二)方法(重点)

1.时空顺序2.史料佐证3.问题解决

4.角度分析5.图片排序

五、教法学法

以学定教、讲授法、时空顺序、史料佐证、问题解决法、角度分析法、图片排序法

六、课前准备

教师:

课本、课件、视频,检查多媒体设备;

学生:

课本、地图册、笔记本、笔

七、教学流程

●教学思路

导入:

“十字”(时空观念)

内容1:

东汉建立(改朝不换代)

内容2:

光武中兴(昌盛又再现)

内容3: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衰败皆有因)

内容4:

黄巾起义(历史在重演)

内容5:

感悟历史(发展中回首)

(一)导入(1分钟)

教师画一个“+”,问学生“这是什么?

”(学生作答)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看待问题可以有不同视角,并引出时空观念。

(二)展示学习目标(PPT)(1分钟)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用目标引领行动。

(三)内容1:

东汉建立(改朝不换代)(6分钟)

1.展现时间轴+地图:

东西汉的命名依据

◆时间:

前汉、后汉

◆空间:

西汉、东汉(都城位置)

巩固时空观念,引导学生重视历史核心素养的逐渐养成。

2.西汉灭亡,新朝建立史实

◆西汉末年社会局面

◆新朝建立到灭亡的过程简介

历史发展线索的不可锻炼性,学生心中应该有完整的中国史的发展线索。

3.东汉建立的史实

◆建立东汉小档案(学生)

◆刘秀简介,推荐书目《刘秀传》

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并通过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阅读。

(四)内容2:

光武中兴(昌盛又再现)(15分钟)

1.分析东汉初期的社会现状

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

……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南朝·

宋)范晔:

《后汉书·

冯衍列传》

译文:

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

父子流亡,夫妇离散,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

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学生总结问题:

战乱(民族)+刑法重+赋税负担重+劳动力不足

预设:

教师需要补充政治腐败这个角度

史料佐证,逐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2.刘秀采取的措施

◆学生根据问题,阅读课文填写措施,并分析每一条措施所带来的作用

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锻炼问题解决法的运动方式。

“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联系现实,实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刘秀采取措施后带来的影响/作用

①【经济】

东汉人口增加,

经济发展,

国家日益兴盛

②【文化】

③【政治】

→影响/作用:

1.通过感受图片、表格等材料,形象感知“光武中兴”

2.时间轴,形象理解“光武中兴”由来

(五)内容3: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衰败皆有因)(6分钟)

1.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

算一算:

这些东汉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

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2.学生排序→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表格分析法+图片排序法突破难点

(六)内容4:

黄巾起义(历史在重演)(5分钟)

1.观看黄巾起义视频,结合课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