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课件 4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5565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见了亲人》课件 4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再见了亲人》课件 4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再见了亲人》课件 4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再见了亲人》课件 4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再见了亲人》课件 4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再见了亲人》课件 4文档格式.docx

《《再见了亲人》课件 4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见了亲人》课件 4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再见了亲人》课件 4文档格式.docx

2、通过自读和合作的方法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目的:

初读课文;

掌握生字新词;

交流网上搜集的资料;

理清写作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提出并解决部分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

自读自悟法;

合作讨论法;

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通过多种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在了解“辉煌的过去”与“现况的惨状”,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才能有尊严。

教学内容:

自主、合作学习课文,探究写法,练习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件:

圆明园平面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圆明园有了初步了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3、浏览课文,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

4、梳理问题。

A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B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C、圆明园为什么被毁灭?

……

D、教师相机板书:

园林瑰宝 

建筑精华;

博物、艺术;

化为灰烬;

不可估量。

二、展标

这节课,我们采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重点来研究这几个问题。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园林与建筑的。

三、自主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边读边动手划一划重点词句。

(二)指答。

1、如果学生说到第二自然段,引导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两个词语。

A、相机出示课件:

圆明园结构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

板书:

众星拱月

B、圆明园布局独特、举世闻名,真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大家再读原文,读出你的喜爱、赞美之情。

2、相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指说理解。

教师相机板书:

有……也有。

教师小结:

景观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大家回读体会,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C指读、范读、赛读。

3、相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2—4句):

相机把描写的景物名称用不同的颜色着重显示。

B园中景观多而优美,风格各异 

,大家回读课文,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C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有代表性的景观,教师相机介绍、激情;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观,抒发情感。

D学生谈感想。

教师板书:

E教师小结:

圆明园真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智慧与才能的结晶。

F自由读、范读、指读。

4、相机出示课件:

“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A指说理解。

教师指导:

漫步在圆明园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读出这种感受。

B指读,范读,齐读。

(三)、总结这一自然段先后写了什么,理清写作顺序。

(四)、引导背诵,积累语言。

A导语:

让我们把这些优美的语言积累起来,把圆明园的美景常留心中。

B教师出示课件(背诵提示),练习背诵。

C师生齐背。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出示自学提纲: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意见。

3、练习有感情朗读。

(二)小组汇报:

1、汇报第一题。

重点抓“上自……下至”、“最”等词语;

相机板书:

上自、下至。

2、怎样通过朗读让大家都感受到圆明园的确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指读、评读、赛读。

过渡语:

圆明园真是太美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经过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双手一砖一瓦修建起来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竟在三天之内化为灰烬。

是谁毁灭了可爱的圆明园?

五、学习第三段。

出示课件:

“他们把……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1)默读,找出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谈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说,重点理解“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

掠、烧、毁。

(3)出示圆明园毁灭的图片。

(4)你们有什么感受?

(5)带着这种情感,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先后出示课件:

[A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

[B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与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

(1)指两人读,比较两段话有什么不同?

抓两个“不可估量”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请你用具体事实说一说。

(3)指读、齐读,读出惋惜之情。

七、总结全文:

从内容体会思想。

出示课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前面提到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八、作业布置:

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

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课下讨论讨论。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目的:

通过激烈的辩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召开小小辩论会,把个人或小组意见进行书面总结。

辩论法;

讲练结合法。

1、导入:

板出辩论主题:

“重建圆明园”

2、召开辩论会。

教师指导学生辩论方法: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A正反方分别在组内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意见。

B正反方开始表述各自的观点。

C正反方驳斥对方观点。

D教师肯定双方观点,要求双方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写出书面总结。

3、教师巡回指导

教材巧妙拓展,语文回归生活

适时进行引导,渗透德育教育

明德小学贾国俊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的课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用新型的学习方式打破课内与课外、课本与生活的壁垒,改变语文教学视野封闭、内容单一、效能低下的现状,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进一步拓展教材,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奋进,明辨是非,使德育教育渗透于无形之中。

二、案例描述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师:

同学们,通过学习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使我们对祖国的灿烂文化产生了无限热爱之情;

通过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使我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感到无比的愤慨。

今天,老师有一个问题,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有人建议圆明园应该在旧址恢复原貌,以展示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有人则持反对态度,你的意见呢?

(可同桌、小组讨论)

讨论后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

我认为应该重建圆明园。

让国人和世界看一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的辉煌。

生2:

我认为不应该重建圆明园。

因为这是八国联军侵略我国的历史罪证?

如果修复了,证据就不复存在。

就像日本否认侵略中国和南京大屠杀一样。

生3:

修建后的圆明园再现过去的辉煌,同时也能展示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

生4:

我们就是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来教育后人,提醒后人“落后就要挨打”。

生5:

我认为应该重建圆明园,但只修建其中的一部分。

既可以再现昔日的辉煌,又可以为后人敲醒警钟。

生6:

我认为不应该修建。

铁铮铮的事实既能说明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又能增加后人对八国联军的憎恨,激发后人的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

同学们的见解令老师感到欣慰。

我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老师相信,你们将来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我们伟大的祖国变得更加富强昌盛。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段话: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出示课件)。

请大家齐读这段话。

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写日记的形式,书写自己的心声。

三、案例反思

陶行知先生说过:

一个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出自生活。

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应与生活联系起来。

挖掘教材,狠抓拓展,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的特点进行语文学习,对教材进行深挖细掘,纵横延伸,使语文学习变得立体化、生活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形渗透,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本案例中,我想让学生通过谈论“圆明园是否要重建”,启发学生用语言表达心中的想法,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

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用强有力的说词,陈述自己独到的见解。

使学生从文本中感受了一个共同主题,在经受了一次深刻的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讨论(辩论),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悄无声息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学生的体验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感情倾诉,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预设的空白和意想不到的生成而变得美丽。

整个学习过程既是一次语文小练笔,也是一次人生情感的体验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