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G多级离心泵检修规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512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DG多级离心泵检修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DG多级离心泵检修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DG多级离心泵检修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DG多级离心泵检修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DG多级离心泵检修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DG多级离心泵检修规程.docx

《DDG多级离心泵检修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DG多级离心泵检修规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DG多级离心泵检修规程.docx

DDG多级离心泵检修规程

D(DG)多级离心泵

检修规程

 

编制:

审核:

审定:

批准:

 

水汽厂主编

二00九年五月

 

一、概述

1.1D、DG、MD、DF、DY型泵简介

D、DG、MD、DF、DY型泵属卧式多级离心泵。

D型泵供输送介质温度不大于800C的清水(含杂质量≤1%,颗粒度≤0.1毫米)及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清水的其它液体。

广泛用于矿山排水和工厂、建筑、城市供水等场合。

DG型泵输送介质温度≤1050C的清水及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清水的其它液体,广泛用于锅炉给水或输送类似的热水等场合。

MD型泵供输送稍有混蚀的煤水和含细微颗粒的液体之用,也可输送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液体。

泵的密封部件,过流部件以及平衡部件都选用耐磨金属材料制造,因此该泵具有耐磨、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在工厂、矿山、环保和城市排水处理系统等场合。

其结构型式与D型泵一样。

DF型泵供输送温度为-20~1500C,不含固体颗粒,有腐蚀性的液体之用。

泵的密封部件、过流部件以及平衡部件都选用不锈钢(具体材质按用户需求而定),且密封、平衡部件的不锈钢件都要进行渗氮处理,以提高硬度。

因此,该泵具有运行可靠,寿命长等特点。

广泛用于化工、制药、合成纤维、环保、矿山等具有腐蚀性液体的场合。

常温(0~800C)情况下,其结构型式与D型泵一样,超出此温控范围,其结构与DG型泵一样。

DY型泵供输送汽油、煤油、柴油等不含固体颗粒的石油产品之用。

常温情况下,其结构式与D型泵一样。

超出此温控范围,其结构与DG型泵一样。

1.2以上型号系列性能范围(按规定点)

流量:

6.3~500米3/时

扬程:

50~650米

二、结构说明

本系列的卧式多级离心泵为两端支承,壳体部分是节段式,泵的传动方式是通过弹性联轴器与电机联结。

泵的旋转方向,从驱动端看泵,为顺针方向旋转。

2.1定子部分

主要吸入段、中段、吐出段、导叶、填料函体等分别用拉紧螺栓和螺栓联接成一体,吐出口均垂直向上,吸入口D型为水平方向,DG型泵为垂直向上。

2.2转子部分

主要轴、叶轮、平衡盘及轴套等零件组成。

2.3泵的密封

2.3.1吸入段、中段、吐出段之间的静止结合面用纸垫来密封。

2.3.2泵各级间采用节流密封。

2.3.3泵的两侧轴封采用软填料密封,也可按用户需要采用机械密封。

2.3.4采用挡水圈挡水,防止水进入轴承.

2.4轴承部分

整个转子由轴两端的圆柱滚子轴承《GB283-81》来支承,轴承采用油脂润滑。

2.5平衡部分

由于叶轮前后盖板受压面积不等,产生轴向力。

此轴向力由平衡装置承担。

泵的平衡室由吐出段、填料函体、平衡水管(部件)所组成。

其平衡水管(部件)绝对不允许堵塞,或用闸阀调节平衡水管(部件)内的水的流动。

三、泵的装配

本型泵装配质量的好与坏对泵的性能及运行稳定性影响显著。

叶轮出口中心与导叶进口中心的对准,泵的转子部分与定子部分的各个密封间隙值大小及均匀等稍有偏差,水泵的性能受至影响,流量减少,扬程降低,效率差,故在装配时务必注意。

泵的装配有顺序,可参阅6.4.2条按拆卸顺序反向进行.装配完毕后,用手转动转子,检查泵内是否有摩擦声或转动不灵活等不正常现象,转子应有轴向串动量。

四、泵的安装

4.1泵安装步骤

泵的安装步骤一般包括把泵放到地基上找水平,调正和联接泵的管路等。

4.2泵安装时需要的设备

a.有负载能力合适而安全的起重设备。

b.每个地脚螺栓处都必须备有一块钢的垫铁或楔铁,作找平底座用。

c.灌浆的材料必须是不收缩的灌浆料。

为了灌浆需准备一个木盒,而且需配有漏斗。

d.为了安装和拆卸填料,需要一套专用的工具,如带钩的夹具等。

4.3泵的搬运

在搬运泵时要注意安全以防事故的发生,搬运时要注意下列事项:

a.在搬运时,起重机的吊钩应挂在底座下面,也可用叉式起重机搬运泵。

不允许吊在泵和原动机的螺栓孔或吊在泵的轴承体上,更不能在泵轴处起吊;

b.起重负载应均匀平衡,且应注意起重设备的承载能力.起吊时应小心谨慎,防止泵件的碰撞,特别应避免泵联轴器处轴加工配合面的损坏。

c.严禁异物或灰尘在搬运过程中进入泵和电机内。

4.4泵的开箱检查

泵运到使用单位后应开箱检查泵的零件是否丢失,是否在运输过程中有损坏。

如果出现丢失或损坏时,应立即向运输部门和泵制造厂声明。

4.5暂时库存

如果泵需要在安装以前库存一段时间,泵仍然需要包装,而且应放在干燥、防雨防灰尘的合适的地面上,泵的吐出口和吸入口应盖住,以防异物进入。

泵的轴、轴承和其它精加工的零件应注意防潮,应涂保护油层。

4.6泵的基础

4.6.1泵的基础必须具有足够强度和尺寸的混凝土地基。

基础的质量约等于机组质量的3-5倍。

泵的地基应比泵底座长出50-70毫米,且要留出地脚孔(为地脚螺栓3-4倍的钢管直径)。

4.6.2打地基包括如内容:

地基的地脚螺栓孔的定位,灌浆和留出外联接管路位置,然后在其余空间灌浆。

4.6.3地基的表面可以是粗糙的,以使灌浆效果好。

4.6.4地基完全固化后再安装设备。

4.7搬放和找水平

4.7.1在底座下面钢的垫铁和楔铁或调整垫。

一般都放置在地脚螺栓处,如果底座较长,在两地脚螺栓的中间可放置一块垫铁。

4.7.2检查底座下面的地基,清洗灰尘、油和其它杂物。

4.7.3起重吊钩吊住底座的四个角上,把底座吊在地基上方,慢慢地安放底座,并对准每个地脚螺栓孔的位置。

4.7.4用一个刀口平尺和机械水平仪放到安放泵和电机底脚加工平面上,用调整楔铁或调整垫的厚度来确定底座在各个方位的水平,推荐每100毫米长度不平度小于0.25毫米,这时地脚螺栓的螺母拧到适当的程度(不能过紧)。

楔铁或调整垫片应坚固。

4.7.5底座找平,而且和地基配合较紧后再灌浆。

4.8底座的灌浆

4.8.1灌浆时,确保做到每个空间的空气必须全部排出。

4.8.2当灌浆材料固化后,拧紧地脚下螺栓的螺母,然后再对灌浆材料涂油漆防潮。

4.8.3灌浆后,进行泵和电动机的调正工作。

4.9设备的调整

设备调正包括角度调正和中心线位置的调正,至少应在下面三个时期检查设备,进行调整:

第一次:

泵的底座已经拧紧,但电动机没拧紧;

第二次:

泵和电动机已紧固,但吸入和吐出管路法兰的螺栓没紧固。

第三次:

在运转24小时后,再检查一次,检查后把泵和电动机最后紧固。

在调正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事宜:

a).在调正以前,检查全部的管路,保证它们不对泵底座产生作用力或力矩。

b).在调正泵和电动机时,垫片应垫在电动机的下面。

角度调正是保证联轴器的两个平面的平行度。

检查其平等度也可用塞尺,两联轴器平面间的差值≤0.06毫米。

中心线对中是指泵和电动机轴中心线的对正程度。

应C≤0.08毫米。

4.10主要管路的联接

泵灌浆后且紧固在地基上以后,在不受外力条件下对正联接泵法兰和管路的法兰,这个对正联接不能依靠法兰螺栓的力。

对管路支撑(附加)应避免管路系统的振动,应减少管路对泵的外加力。

为了防止泵的损坏,在泵管路联接以前要对管路系统进行清洗.

安装管路,应注意事项:

使用管路的规格和长度应合适,且有足够的承压能力,尽量减少管路的转弯和附件。

泵的吸入管路应是短而直,管路直径应大于或等于泵的吸入口的直径,泵的吸入管路弯曲半径尽量大。

4.11辅助设备的联接

4.11.1压力计

在吸入管路和吐出管路上用的压力计必须质量好,性能合格的仪表。

吸入压力计一般装配在与泵的入口同心同直径的管路上。

正常情况下是装配在泵入口法兰2倍入口管径处,并在入口直管段中心线的水平位置。

入口直管段长度不少于6倍入口管径。

吐出压力计最好装配在泵吐出法兰2倍的泵出口管径处,并垂直于蜗壳平面或泵壳所形成的弯管平面的位置上。

出口直管段与泵出口同心同径,长度不小于4倍泵出口管径。

不能装在弯管和阀的旁边,以防受不稳定流动的干扰。

4.11.2联轴器

泵和电机联轴器联接以后,重新检查其对中心。

泵与电机联轴器之间应留有一定的间隙(此间隙不包括泵轴串动量),且间隙为5毫米。

检查电动机的转向是否符合泵轴的转向:

从联轴器方向看泵,为顺时地方向旋转。

如果电动机转向不符泵的转向,必须把电动机转向调正过来。

4.11.3轴封

如果需要,在泵运转以前,重新调整轴封或重新装配轴封。

五、泵的运转

5.1操作注意事项

5.1.1泵只允许在规定的参数5.1.2.范围内运转.

5.1.2泵不允许在吐出阀门关闭或关到很小开度下运转,否则导致泵发热,降低寿命。

如果泵是安装在一个并联系统中,每台泵都要在特定的参数下运行,以保证泵的流量。

5.1.3泵不能关吸入阀运行,否则使泵发生干转,导致泵零件损坏。

5.1.4泵输送传质不能含有空气或气体,否则会使泵的流量和扬程不能准确地测出,同时会产生研磨损坏零件。

5.1.5本型泵不能输送带颗粒的介质,否则会降低泵的效率和零件的寿命。

5.1.6开泵以前按5.2条对泵进行开车前检查。

5.2启泵前检查

5.2.1启泵前,检查全部螺栓、管路及仪器仪表引线的联接是否紧固。

5.2.2检查全部仪表、阀门及仪器是否正常。

5.2.3检查电动机的转向是否正常。

5.3泵的启动

5.3.1泵启动时注意事项:

a.对DG型泵,输送介质温度较高(~1050C)。

泵必须预先逐步升温,当温度升到运转温度时,方可启动。

b.启动时观察压力计和开关的指示,以便调整。

c.在泵吸入阀没有完全打开以前不能开泵。

d.泵启动后,不能使吐出阀关闭或接近关闭较长时间,否则会使泵内液体过热。

5.3.2启泵步骤

a.按5.2条对泵进行开车前检查。

b.打开泵的吸入阀和水封水管路的阀。

c.关闭吐出管路的阀,使泵内充满液体。

d.启动电机,接着逐渐打开吐出管路的阀。

5.4泵运转检查

泵运转后,应立即按5.2条程序每隔一定的时间检查仪表。

以此确定泵的工作是否正常。

而且要检查泵的转速。

此外,监测泵的流量、扬程、温度及润滑状况。

泵在发生故障时,应停泵。

且参考6.3条泵的故障及其解决方法进行维修。

5.5停泵

a.关闭吸入压力计和吐出压力计。

b.慢慢关闭泵的吐出阀。

c.关闭电动机。

d.当泵停稳后,再关闭泵的吸入阀。

六、泵的维修

6.1概述

为了保持泵高效稳定的工作状况,泵必须经常维修,维修的项目和每次维修间隔时间取决泵的工作条件和泵的运行状况。

6.2泵的维护

定期检查泵的性能(如流量、扬程、振动等)而且要做记录,按这些记录数据去分析泵是否正常工作,是否需要维修,或确定要修的哪一个部位。

在一般条件下,如果坚持精确地测试,记录,定期的总结记录。

那么每隔几个月就可以得到泵是否需要维修的可靠资料。

除在规定的时间对泵监测之外,下面的维护是经常的:

a.检查泵底座、泵、电动机是否紧固,如果松动会引起泵的振动。

b.检查仪表、引线的状况、检查管路是否泄漏或松动,或其它形式的损坏,如果需要维修应立即检修。

c.填料压盖不能压得过紧,否则会影响填料的寿命。

d.轴承润滑每工作1000小时更换一次。

6.3泵的故障及其解决方法:

故障

原因

解决方法

1、水泵不吸水,吸入压力计示值剧烈波动。

注入水泵水不够,进水管与仪表等处漏气。

再往水泵注水、拧紧堵塞漏气处。

2、水泵不吸水,吸入压力计显示高度真空。

底阀没有打开或已淤塞,吸水管阻力太大。

吸水高度太高。

校正或更改底阀,清洗或更换吸水管,降低吸水高度。

3、泵出口压力计显示有压力,而水泵不出水。

出水管阻力太大。

旋转方向不对,叶轮淤塞,水泵零件损坏,转数不够。

检查或缩短出水管,检查电机转向,应与泵轴转向一致,清洗叶轮或更换零件,提高转数。

4、流量不足。

水泵淤塞,密封环磨损过多,转数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