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必知的十大经济学原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4661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必知的十大经济学原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活中必知的十大经济学原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活中必知的十大经济学原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活中必知的十大经济学原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活中必知的十大经济学原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中必知的十大经济学原理Word格式.docx

《生活中必知的十大经济学原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必知的十大经济学原理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中必知的十大经济学原理Word格式.docx

曼昆将“权衡”与“取舍”相结合,从经济学角度对其加以分析,提出了自己总结的十大经济学原理中的第一个:

“权衡取舍”原理(PeopleFaceTrade-offs)。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这是《史记》

因此,人们必须作出“权衡取舍”,而且这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权衡取舍”的情况随处可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一个家庭拥有20万元的存款,是选择全家出国旅游,还是选择购买汽车、添置家具呢?

选择了出国旅游就无力再买车和添置家具了,买了车、添置了家具就不能出国旅游。

再如,看电视时,选择看电影频道就不能看娱乐频道,选择看新闻频道就没法看电影频道,而究竟要看什么,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权衡取舍”。

面对上述情况时,无论作出怎样的选择,其所应遵循的策略原则都是一样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权衡取舍”,作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是不能与道德和法律相抵触)。

每个人都会面临“权衡取舍”,虽然其各自权衡的侧重点不同,取舍的对象迥异,但总结起来,其大致上都会体现如下的几条规律:

每个人都会自然地作出趋利避害的决策,选择对自己、对集体、对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权衡取舍”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方式会变得更加丰富,以便能与复杂的真实世界相协调,清楚认识自己面临的选择条件;

“权衡取舍”的情况越多,意味着人们的选择和自由度越大,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权衡取舍”原理的重要作用是帮助人们客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各项决策,作出正确的“取舍”。

它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甚至商业、政治等诸多领域息息相关,是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原理之一。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StuartMill)

穆勒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李嘉图国际贸易学说的著述者与补充者。

穆勒生于伦敦,是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詹姆士•穆勒之子。

穆勒13岁时已完成相当于大学的学业,并开始攻读政治经济学;

1820年14岁时去法国,颇受萨伊、圣西门的影响,翌年回国,继续钻研。

自1823年起,穆勒任职于英属东印度公司,长达30余年。

穆勒于1848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原理》,是现代经济学的第一部综合性著作。

有形手的威力——宏观调控

日益庞大的经济体系难免会出现一些运转不正常的现象,当这种不正常现象扩大化,就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

这时,政府将会站在大众的利益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高度出面协调。

经济学家曼昆将之总结为:

政府在一定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亲眼目睹过或者经历过我国2005年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人肯定会知道,对于房地产行业,2005年是一个政策年。

以3月16日央行突如其来的一纸规定为信号,房地产行业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严重影响,很多房地产公司损失惨重。

此次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比以往来的都要猛烈。

2005年3月初,政府将“调控房价”列入了工作的重点内容;

3月17日,央行正式取消了房贷优惠利率政策,并且在之后漫长的160天内,各类调控房产市场的政策频频出台。

比如“国八点”、“国八条”、“七部委新政”等,接二连三地袭击着房地产界,让人应接不暇。

政府为什么要对房地产行业作出这么多的干预呢?

国际知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究报告对此提供了有力的说明。

报告认为,衡量房价高低的一个标准是房价/收入比,即购房人在当地购买一套住房的价格与当地居民户平均年收入之比。

房价高过当地居民户平均收入6倍的地区,就会被经济学家视为房产“泡沫区”,可是令人惊叹的是,当时的中国,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10~20倍,甚至更高,比欧美地区高出数倍。

在美国,一套普通住宅大约需要消耗居民3~5年的收入,而在中国,居民需要10~15年的时间才能赚回一套房子的钱。

也就是说,人均收入不足美国1/30的中国人在购房时,却承担着和美国人一样的房价。

从这个报告中人们不难看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已经成了一个无需争论的事实;

另外,中国购房者的收入与高得离谱的房价相差十分悬殊,很多人已经无力购买住房了。

的确,当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非常火暴,房价一路上扬,给房地产经销商和一些投资炒房者带来了很大的收益,但却让自住购房者承受了更大的经济压力和更多的精神负担。

以上海为例,据相关数据显示:

2004年下半年,上海商品住房价格比上半年平均上涨146%,市中心内环线地区的房价涨幅比高达275%;

到了2005年第一季度时,上海房价同比增长达199%。

一路高歌的房产市场背后,已经隐藏了严重的市场经济问题。

这时,单凭市场本身对房产经济的调控已经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了,真正能够发挥威力的是宏观调控。

因此,国务院办公厅下达了多种文件来调控房价。

首先,出台的“国八点”以“稳住房价”为主旨,从房价、土地供应、供应结构、拆迁、消费观念、市场监测、检查等多方面切入,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其次,“国八条”将控制房地产投资的规模和价格攀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另外,七部委也发表了八条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严禁炒地、转让期房行为,遏制投机炒作行为,并且鼓励支持普通百姓自住房的购买,完善租房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2005年下半年,上海很多一手楼房都开始打折销售,价格降幅超过20%。

房价下降了,但是银行贷款期限却逐日逼近,而银行仍然严格控制房地产投资的贷款项目,于是地产商一时间陷入了窘境。

二手房交易也同样面临严冬。

2005年,上海二手房的交易面积由上半年的11644万平方米迅速减少到80715万平方米,比2004年下降了277%。

很多房产中介公司破产,就连全球最大的房地产综合服务提供商——21世纪不动产的上海分部也遭到了严重的冲击,而且作为品牌中介,他们承担的运营压力更大,因为一般的中小型中介公司的月运营成本为1万~3万元,21世纪不动产旗下的大多门店运营成本都高达6万~10万元。

国家的一系列调控政策最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稳定了房地产供求的基本平衡。

“房子”是每个人有形的“家”。

因此,房子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所有人都关注的话题,了解房地产背后的政府政策也尤为重要。

而“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宏观调控”这一经济学原理则是人们最好的分析工具。

宏观调控指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调控的主要手段有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

从经济学角度讲,宏观调控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也就是说政府在一定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人们说,市场本身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那么为什么经济还需要政府的调控呢?

因为市场这只手再伟大,也始终不能离开政府的保护。

只有有了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保障,市场才能有效运行。

从另一方面讲,市场虽然是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方式,但是也会出现一些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经济学家将其称为“市场失灵”。

当然,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是说它总是能够调控市场。

那什么时候能够调控,什么时候不能呢?

这就需要人们利用宏观调控的经济学原理来判断什么样的政府政策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形成有效公正的经济体系,而什么时候宏观调控又无法实现既定目标。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

熊彼特,1883年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的特利希镇。

高中毕业后,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和经济学。

他在1911年成为克拉兹大学的经济学教授。

从1919年春到同年10月,他在伦纳内阁中任奥地利财政部长。

1925~1932年,熊彼特担任波恩大学的教授。

在克拉兹大学和波恩大学任教期间,熊彼特接受了维也纳私人银行——彼德曼银行总裁的职位。

1932年,他成为哈佛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

1950年,熊彼特在康涅狄格州的塔克尼克辞世。

主要著作有《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周期:

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历史和统计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经济分析史》。

国富才能民富——国民生活水平取决于国民生产率的差别

为什么不同的国家,其国民的生活水平会有所不同?

为什么我国的生活水平已提高很多,可还是不能赶上美国?

针对这些问题,曼昆将答案总结为: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不难看出,美国仍然是位居世界经济榜首的第一强国,位居第四的中国,GDP与美国相差109700亿美元,而人均GDP相差更是甚远。

很显然,比起中国,美国人的生活水平自然是要高很多,通俗地讲就是富国有富民。

虽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GDP总量排名位居世界第四已经是相当大的进步了,但是总地来说,比起西方的发达国家,我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2000年,美国人均收入大约为341万美元,而在同年,墨西哥的人均收入为8790美元,中国为3920美元,国民人均年收入体现的就是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各国间的人均收入差距恰恰是反映其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指标之一。

高收入国家的居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居民拥有更多更好的电视机、更多更高档的汽车、更好的医疗保健体系等。

当然,这并不是说低收入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很差,只是在两者比较中高收入国家更有优势。

从历史上看,美国在对生活费用进行调整后,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为每年2%左右,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其年人均收入将每35年翻一番,虽然我国的人均收入也在逐年上升,但是比起发达的国家来,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那么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人也是整天奔波在工作岗位上,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可是人均收入却与别人有着这么大的差距呢?

实际上,生活水平的高低是由国民生产率所决定的。

所谓生产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单位劳动力生产的产品数量。

而几乎所有的生活水平变化都可以用生产率的差别来解释,即一个工人每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用曼昆提出的经济学原理解释就是:

另外,一个国家的生产率的增长决定了其国民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通常,单位时间内能生产出最大量物品的国家,其国民劳务能力就会相对较高,而这样就使得该国家大多数人可以享受较高质量的生活;

同理可知,那些生产率低的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就相对较差。

生产率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基本关系看起来似乎非常简单,但是它带来的影响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者的关系不得不让公共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到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比如它是如何影响人们生产物品与劳务能力的,要想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决策者必须努力让劳动者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先进的劳务工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关报告显示,将资本、劳动力和技术水平进行有机结合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方法。

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是每个人的愿望,可是,要想实现这个愿望,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而且只有每个人都做好了,才能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