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学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学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学习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引发学生的积极对话和思考,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尤其是小学的科学课和中学的理科课程。
在语文、政治、历史等人文学科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了最佳体现。
三、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初步得到体现
除少数教师外,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积极探索并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采用齐读、默读、展示读、小组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反复思考,思考文本的意义,探索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设置问题悬念,引发学生讨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合作交流、善于数学表达的能力。
四、问题意识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有60%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问题意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问题对话中生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的体现分为三类:
一是课堂内学生生成问题;
二是教师课前生成问题,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回应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课前学生生成问题,课堂解决问题,课内再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
有少数教师在问题教学方面敢于尝试,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课前让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预习,课中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生成问题,当堂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生成问题,当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展示的形式解决问题,教师是真正的指导者、评价者。
这种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又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学时
第一单元“师生共学”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二)
五、情境意识普遍得到广泛体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情境意识不断得到加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根据学校教学条件实际,进行了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应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
一是语言创设情境,讲故事、猜谜语;
二是活动创设情境,做游戏、课本剧、情境剧,通过形象、逼真、生动的表演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
三是媒体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使用投影仪,媒体播放DV音乐、电视片段、展示图片等,创设了与课程文本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基本符合适度适合适用适时的“四适”原则。
六、新课程评价意识得到真实体现
90%以上的教师已经走出了“为评价而评价”的误区,由过乱、过烂、过露的教学评价转变为真实、规范、科学的教学评价。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激励性评价、暗示性评价和及时性评价等,评价手段有星级评价、小红花评价等。
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得到了真实的学习体验和成功的快乐。
具体在评价话语方面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是由强调统一的压制性教学评价话语转变为体现个性意识的差异性评价话语;
二是由强调单一的封闭性教学评价话语转变为体现多元意识的开放性评价话语;
三是由缺乏理性的独断性教学评价话语转变为体现科学意识的规范性评价话语。
七、小组合作教学意识得到局部体现
具体有两种成功模式:
“自主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训练+回归应用”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结构预习+问题生成+合作探究+提升能力”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但是,目前在追寻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践中,有的教师过分追求形式,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质,导致有些课堂教学失真,具体概括为以下四种表现。
一是“教师忽悠型”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凸现自我表演,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评价艺术,利用自我良好的教学素质和基本功进行自我表演,始终牵制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活动。
这种类型的课堂教学,看似非常精彩,其实课堂教学效益较差。
教师只重视自己的教学表演、展示和学生配合互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效益。
二是“媒体主体型”课堂。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不断改进,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许多教师借助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不论是实验课还是技能操作课,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课,有的教师用多媒体上物理实验课,有的教师用多媒体上语文阅读课,看起来学生学习很有兴趣,但是学习效益如何没有认真研究。
三是“教师魅力型”课堂。
教师依旧是以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自我才华展示,把自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见解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地教授,学生的学习方法依旧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四是“放手型”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却不能提供有效的策略支持和科学指导,导致课堂教学日益下降。
看似委热闹,实际教学效益却比较低下,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固守传统教学偏见导致教学重心偏向,对教学理念理解肤浅导致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盲目追求教学艺术导致课堂教学失真,浮躁心态追求捷径导致学习质量下降。
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构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教学,倡导有效课堂教学的重心是学生的“学”,特点是“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指向学生自身内在的本体世界,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为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新课程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在“知识建构型”视野下,进一步转变教师角色,大胆创新、超越传统,实现从“知识传递型”教学向“知识建构型”教学的转型,建构“师生共学”的新课程有效期课堂教学理念,积极争做“知识建构型”有效期教师。
第三学时
第一小节——行动新理念
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
“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教学思维方面;
二是教学内容方面,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
三是教学方法上面,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
四是在教学目标方面,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
五是在教学组织方面,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
六是在教学过程方面,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
七是在教学评价方面,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
八是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学讲解多,学生思考少。
久而久之,使学生学习行为越来越懒,进入“教学不教,学生不学”的状态,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致终身学习能力。
“知识建构型”课堂教学模式:
其核心理念是“先学后导、师生共学”。
“先学后导”教学观,倡导学生和教师先学,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问题,经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解决,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把问题提交给教师。
教师根据学生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价。
从学生角度来看,让学生知道学习知识并非教师讲后才能理解和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获得的知识更有积极意义。
第四学时
问题呈现师生化对话系统和谐化
一、问题呈现师生化
问题呈现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行动要素。
在有效备课中我们提出了“知识问题化”及“问题能力化”的基本理念,在此备课行动中,教师和学生经过结构化预习和学习后,发现和生成了基本问题,并在教学设计中初步进行了预设和安排。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学生如何科学地呈现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树立问题呈现意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不论是教师或学生都要科学、有效地呈现高质量的问题,使问题既能体现课程目标,又能符合文本内容,还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其次,问题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根据课程范示、课型需要和教学目标来呈现问题,在“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呈现问题为主,学生呈现问题为辅,教师要在如何提高呈现艺术和方法上下功夫,包括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呈现什么问题等。
再次,问题呈现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在有效教学中,达到师生悠然提出问题的境界,使问题质量得到优化,使问题解决效果得以提升,为提高有效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所以,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建构“师生共展”问题理念,充分认识到教师权威与问题质量并非有直接关系,而是与呈现问题主体的下功夫程度以及理解能力有关。
二、对话系统和谐化
对话系统和谐化,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理念,也是我们追求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
在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控制者、操纵者、驾驭者和监督者,是具有绝对权威的教学话语中心,是课堂教学话语的霸主,学生只是教学话语的配角、依附者。
久而久之,学生永远是“不成熟”的、被动的跟随者。
所以在学生中流传着一句话:
“教师永远是对的,学生永远是错的”。
在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话语的平等主体,即使教师明明知道或者按过去的教学方式应该讲授,但是,在这里也最好“装不知道”。
在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换以往的教学对话角色,真正走进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自由的对话关系,科学建立生生对话、小组对话、组间对话等多元对话系统,创设和谐、安全、有效、健康的教学对话系统,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所有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对话环境中得以和谐成长。
第五学时
情景刺激多样化指导科学规范化
一、情境刺激多样化
情境刺激的“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它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学生的学习活力,有效拓展课程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多元化的情境创设主要在三点意义:
一是让学生真正走进文体内容,更好地理解文本知识,掌握文本技能,实现“三维”目标;
二是通过多元化情境刺激,更好地拓展课程内容,开拓学生学习视野;
三是通过多元化情境刺激,更好地锻炼学生课程内容要求以外的技能和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演展示能力、理解判断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
所以,教师和学生要树立“刺激多元点活力,知识促进增能力”的意识
二、指导科学规范化
指导意识是“知识建构型”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理念,这里的指导意识与传统意义上的讲授、指导、辅导等概念有一定区别。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不困不导”、“先启后导”,这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基础上的问题指导;
二是包含“师生相导、生生互导、组间补导”的指导思想。
指导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是教师给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探索和纠正中研究出来的。
在这里,教师的最新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指导意识,让学生彼此之间“导”起来,为团队进步而“导”,创设一种开放、文明、健康的“导”的氛围,让学生在“师生相导、生生互导、组间补导”中进步和成长。
第六学时
训练目标主体化评价全面真实化
一、训练目标主体化
训练意识是“知识建构型”有效教学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
这里的训练是指基于师生共同问题的训练,是学生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基础上的建构性训练,是一种符合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体验性训练。
“主体化”是指“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训练指向每一个学生主体,促进每一名学生在有效期时间内的学习进步与发展。
在“知识传递型”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讲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