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与细节的完美组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2577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局与细节的完美组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局与细节的完美组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局与细节的完美组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局与细节的完美组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局与细节的完美组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局与细节的完美组合Word格式.docx

《大局与细节的完美组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局与细节的完美组合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局与细节的完美组合Word格式.docx

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来广州建立军政府及出任大元帅?

追忆起来,这些遥远的故事,恐怕需要从1911年开始讲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一声炮响,辛亥革命爆发了。

革命成功后,在全国17省(当时全国仅得18省)民军代表的拥戴之下,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

但就职仅二月余,“临时大总统”的权位就被袁世凯篡夺了。

孙中山被迫辞职前,为了用现代法治的精神来规范新生的民国政府,曾倡议国会参议员制订了一部中国现代史上最早的宪法性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来宣示中国公民之自由权利,及划清民国政府之权力边界。

不过,袁世凯一上台,就公然撕毁了《临时约法》。

他先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人宋教仁,其后不久还居然复辟了帝制。

为此,孙中山先后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来讨伐袁世凯。

袁世凯死后,继起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怀着与袁世凯同样的野心,坚决拒绝恢复《临时约法》,也拒绝恢复民选的议会。

于是,孙中山先生与北京国会中的多数议员,便愤而率领11艘起义军舰南下广州,并于1917年9月10日在广州建立了“护法军政府”。

同日,孙中山还被“非常国会”推举为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准备掀起一场与北洋政府对抗的“护法”战争。

这时候的中国,已公开出现了一南一北两个对立冲突的政权。

在这一段时期里,要“捍卫《临时约法》”、“恢复国会”、“再造共和”,全中国的希望,都寄托在南方、寄托在广州。

但不幸,由于受广西军阀的排挤,这位手中并无多少兵权的“大元帅”很快便被迫辞职,去到上海撰写《建国方略》。

两年后,他命令粤军陈炯明部打跑了广西军阀,重返广州,再一次举起了“护法运动”的旗帜,并被非常国会选举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但是,当这位“非常大总统”已经统一了两广、并移师韶关、正准备展开一场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之际,陈炯明却突然在广州发动了武装叛乱、炮轰越秀山下的总统府。

于是,迫不得已,孙中山只好又再次离开广州、再次流寓上海。

两次“护法运动”均告失败,使孙中山先生陷入了一个痛苦和绝望的低潮。

但孙中山的性格却是“永不言败”!

1923年2月,在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之下,孙中山又再次杀回广州、并在珠江的南岸重建大元帅府。

这次,他在广州召开了著名的“国民党一大”,宣布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了国民党,从而,促成了国共两党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

与此同时,他还亲手在广州城内创建了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建国粤军和一所蜚声中外的黄埔军校。

一时间,南海之滨的珠水云山,就真正变成了一个全中国爱国精英汇聚、赤旗招展的大革命摇篮。

这是近代百年广州城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刻!

 

主动请缨

“改革开放”之初,许多有识之士就开始在呼吁,要重新修复这座极具革命历史意义的“大元帅府”遗址。

但那时,“十年浩劫”刚过,广州城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各方面的条件似乎都还未成熟。

值得庆幸的是:

早在1996年,“大元帅府”遗址就已被国务院列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而2005年,更加由广州市政园林局立项,准备对其周边的环境景观进行综合治理。

然而不巧的是:

当时,恰逢全国房地产市场升温,楼价、地价都在不停地上涨。

受资金预算的制约,当时的拆迁工作进展得极其缓慢,最后,有关部门便不得不将该项目暂时搁浅。

2009年9月,在“迎亚运、建广州首善之区”的热潮中,海珠区“大元帅府”的遗址重修及其周边环境的绿化景观综合治理工程,又被列为了广州市“迎亚运”的重点项目工程之一。

而此时此刻,这项本来有点儿“事不关己”的工程,却也被区委、区政府的主要领导郑重地纳入了海珠区的议事日程。

在区委区政府的有关会议上,海珠区的区委书记邓伟强、区长姚奕生等领导提出:

作为广州市最早期的老四区之一,海珠区曾长期是一个农业区和工业区。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海珠区也渐渐地发展成了一个人烟稠密的新兴住宅区,但若与越秀、东山、荔湾等老城区相比,坦率地说,无论是在哪个方面,均还有一定的差距。

作为一个城市的灵魂,海珠区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古迹本来就不如其它各区丰富,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孙中山——这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这位全球敬仰的革命伟人,其后半生8年最伟大的转变、最光辉的足迹,却几乎全都印在了“大元帅府”之中,印在了海珠区的大地之上!

这不能不说:

这是历史老人,慷慨地馈赠给海珠区人的一笔宝贵的遗产。

而怎样才能维修、保养好及善用、弘扬好这笔无价的精神遗产,来提升海珠区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进一步去提升广州城的城市国际形象?

还有,在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的新形势下,如何借助这一笔历史的遗产,进一步去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为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提供应有的贡献?

看来,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些问题,应当是海珠区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当时,眼看着该项工程即将又被搁置,邓书记、姚区长等领导们都有点儿坐不住了。

经过集体讨论、集体决策,他们决定主动向广州市委市政府“请缨”——要由海珠区政府来勇挑拆迁及重建的重担、来主动承担这一项“迎亚运”的重点工程!

理由无它,因为,是共产党员,自然就要见困难就上!

是共产党员,自然就要为国家民族分忧!

于是,该项目就被迅速重新启动,而项目业主也改为了海珠区建设和园林绿化局。

而且,海珠区的建设者们在“接担子”的同时,也被突然“加了压”,有关方面指示:

10.1日之前必须要完工!

因为在2010年10月10日,台湾方面要组团到“大元帅府”遗址来开展“辛亥革命”99周年纪念活动。

二话不说,马上动工。

因为,这是一个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统一的大好机遇!

于是,“大元帅府”的遗址重修及周边环境的绿化景观工程,这个曾不断被历史的暗礁搁浅而又不断被时代的潮流推进的梦想,就这样,终于在“迎亚运”的热潮中,放飞了自己梦想的翅膀!

艰难的拆迁

然而,工程一启动,一个巨大的困难就横亘在建设者的面前。

这个巨大的困难便依然是——“拆迁”。

由于“大元帅府”的前身是广东士敏土厂(水泥厂)的办公楼,始建于清朝光绪33年(1907年)。

当时,海珠区还只是广州城外的一个孤岛,被称为“河南”,而当时的大元帅府,就座落在“河南”的珠江边上,“开门见江”。

大元帅府门前,是一个宽敞的大广场,直通江边的码头,而码头里、江面上,则泊满了随孙中山南来“护法”的11艘海军舰艇。

站立在滨江岸上北望神州,只见日日是云山苍苍、珠水茫茫,而江面上,则时时是江风猎猎、旗帜飞扬。

无论是旭日东升,还是夕阳西下,这广州老城墙之下的“大元帅府”,都称得上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了。

不过,历经了将近百年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大元帅府”的周边环境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50年代,为解决众多水上居民的住房问题,原来的大元帅府广场上已建起了数十栋民居。

90年代,为拓展珠江两岸的交通,“大元帅府”身旁又一桥飞架,而桥上桥下,又日日都红尘攘攘、车轮滚滚。

简要来说,海珠区本次整治工程的重点,就是要拆除遗址周边的部分路桥、建筑,并增设一个绿化广场。

工程占地面积要达2.2万平方米,而需要拆迁的房屋总面积便达1.67万平方米,拆迁总户数为286户。

另外,还要“锯下”和拆走一段长长的江湾桥引桥匝道,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大元帅府当年开门见江的宏大气势。

“锯”匝道难!

拆迁更难!

海珠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们是迎难而上。

为了牢牢把握住“亚运工程”的大方向,区领导们提出了“要将亚运工程建成惠民工程、精品工程、安全工程、阳光工程”的总目标。

而为了体现出基层党政组织的战斗力和执政能力,海珠区大力动员各个职能部门和属地街道组建动迁工作小组,对被拆迁的群众,逐户上门做好解释说服和维稳工作。

而积极开展对拆迁户工作的同时,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们更是时时牢记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同志的教导:

“今次的‘迎亚运’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不仅是美化城市面貌的‘面子工程’,更是让群众受益的‘里子工程’!

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住得更开心。

”因此,考虑到占3/4的被拆迁户为当年的水上居民,普遍存在居住面积小(一般都在20平方米以下)、家庭经济收入低、仅靠那一点儿拆迁补偿款根本无力搬走、更不可能改善居住条件的实际情况,海珠区建设和园林绿化局工程师们统筹拆迁团队,一方面果断地重新调整编制预算送审,另一方面,又积极在本区内各地购进二手房作为拆迁安置房源。

资金未到位前,区领导毅然决定:

先由区财政垫支。

使拆迁工作既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又贴近被拆迁户改善居住条件的需要,力求“两全其美”地开创出一种双赢、多赢的局面。

正是因为这种“以民为本”、“惠民工程”的良好态度感动了民众,从而赢得了所有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仅仅三个半月的时间,6栋居民楼的拆迁工作遂全部顺利完成。

而286户拆迁户的居住条件,亦全部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精心的重建

拆迁工作一完成,另一场同样艰难的战斗——“锯匝道”的战斗,就静悄悄地在江湾大桥南的桥头打响了。

建造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江湾大桥,是一座四跨一联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展翅梁桥。

此桥的墩粱固结,整体受力性强,且与南引桥刚性相连。

而南引桥的D匝道,又恰恰在大元帅府门楼前8.5米处飞过。

不切除,必有碍观瞻,且有失对历史的尊重。

但若一切除,那整座桥梁所承受的压力就必会重新分布。

如果原桥身的均衡结构受到破环的话,那么,整条桥梁便有可能像“多米诺”骨牌那样轮番倒塌、连片崩溃,甚至会对紧邻的“大元帅府”遗址造成不堪设想的整体性破坏。

事关珠江两岸交通要道的安全、万千民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牵涉到珍贵历史文物的保护和游客心目中对广州大都市的国际形象,海珠区建设者们,对此工程又怎容有失?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但海珠区建设和园林绿化局建设者们却是神色凝重、日夜在办公室里忙于施工方案的制订。

老实说:

原先由施工单位制定的大桥拆卸方案实在是显得太过粗疏,尽管工期很紧迫,他们还是请来了江湾大桥的原设计单位、请来了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的代表,也请来了广州地区著名的桥梁建筑专家,来严格把关,共同制定了一个全新的施工方案。

这个方案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严支护、密监控、细施工”9个字。

一、在“严支护”方面,他们大胆采用了满堂红支架的“高支模”方式,来对需切除部分的桥体进行承托,并将两组高支架之间的间隔,从1.2-1.5米,缩短为0.8米,及增加了多组斜撑支架。

这种自身高度达7.5米以上的支架,业内称为“高支模”。

而在当时各地“高支模”施工屡出垮塌事故的背景下,这个方案,却是赢得了专家们的肯定。

专家们都赞扬说:

“非常稳固。

”对该方案是100%通过。

二、在“密检测”方面,他们在施工前后和施工期间,都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检测、评估机制,以确保整个施工都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

而最值得向读者们介绍的就是“细施工”方面:

按原施工单位的设想,使用钻爆、勾机等办法,砰砰嘭嘭地去干,三天就可以拆完。

但海珠区建设局为了防止拆桥对桥体结构所引发的冲击、震动和变形,减少噪音、粉尘、野蛮施工对居民的滋扰,宁可慢些,也要使用环保、安全的“混凝土线切割技术”来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