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文化传统的认识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华书法文化传统的认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书法文化传统的认识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家对书法的理解各有侧重,彰显了书法具有的文化性和艺术性。
遵循着自身的艺术规律,书法寻找着艺术性和文化性二者之间的平衡。
沈鹏强调书法的艺术性并非否定它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而是为了矫正人们把书写素材当作书法内容的误解。
但从书坛现状来看,人们把这一矫枉之言推向了极端,书法在技巧上确实较前有了进步,但在文化传统的传承上却凸显出较大的问题。
根上出了毛病,其他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忽视传统问题凸显
近代以来,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进入,挤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
汉字、书法中的文化精神不断消减,很多书法工作者丧失了文化传承的兴趣和能力,这是书法传承和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总结历史上书法家成功的经验,有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一是文学修养,二是文字功夫,三是书法艺术,都是文化素养上的要求。
书法工作者文化素养不够,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出现偏差,就导致一些作品在内容上不够深刻,缺乏古意,文雅不够,野俗有余。
单纯依靠笔墨技法和形式创造只能让观众的欣赏“走眼”而无法“走心”,失去对人们心灵的震动,忽视书法的人文情怀,最终必将改变书法的价值观念。
“源”上出了问题,“流”必然会受影响。
一方面,市场的诱惑已经让书法工作者们无法再聚焦艺术本身。
如果书法不再是需要坚守的艺术追求,而单单成为谋生的手段,那么人们对书法的敬畏之心就会散失,浮躁之气就会弥漫,肯定难有精品。
另一方面,人民大众才是文艺的源头活水,只有服务大众,贴近人民才能让自己的作品富有内涵和生命力,才能在追求真善美中彰显自己的艺术价值。
文化无根,远离生活,书法的发展就难以为继。
因此,厘清书法的文化传统,重新明晰书法“书以载道”的文化内涵,从根源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既是科学对待其文化传统的必然要求,也是书法健康发展下去的必然选择。
厘清传统翰墨载道
书法既是艺术,更是文化,它是一种真正地对人、社会、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有滋养作用的艺术。
这滋养的力量正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共同涵养。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源流的儒释道思想给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儒家给了书法中正平和,道家则让书法飘逸超迈,佛家赋予它空灵玄远。
儒家的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之一。
在恰当的时空界限中按照规律以适当的方式做事,就是中庸的内涵。
中庸思想为书法艺术的基本审美原则、技法系统和形式演变奠定了基础。
楷书堪为儒家思想在书法中的典范表现,颜筋柳骨,里面所蕴含的正是儒家的严正平和。
佛家思想自进入中国以来就成为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一极,尤其是禅宗思想,它使书法的尚意在宋代达到了高潮。
从修养的渐悟到灵彻的顿悟,禅宗思想让书法达到了两个境界,一是“书中有禅,禅机通书”的审美境界,二是一切起于心,一切归于心的“心手双畅,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
中国书法的写意精神从佛家思想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更加空灵玄远。
道家思想所要面对和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人与自然为一体,以自然而然为旨归。
这不仅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也决定了书法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那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超越性既使得书法创作追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的进阶过程,从求法到有法再到无法,也使得书法以虚静之心,自然而明,摆脱掉法的规定性和局限性,通过“留白”和“造虚”在有限中展现无限的生机,最终产生各种风格和审美感受,多重意境综合形成的摄人魂魄的情感力量。
儒家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佛家追求佛道的成就圆满。
儒释道这三家虽然对“道”有着不同的阐释和体认,但是在根本上应该是一致的。
书法要求“技进乎道”,“翰墨载道”或者“书以载道”,它所承载和追求的也应当是这个贯穿一切的大道、这种通于无限的生命境界。
“道不远人”,既然每一个领域都不能须臾离开这个“道”,那么书法当然承载着这个“道”,每个书法工作者都可以通过书法认识和把握这个“道”,显现和传达这个“道”,通过书法达到这个“道”。
以此来看,回到儒释道的文化传统是达致书法之道的必由之路。
回归传统力求创新
无论是书写工具,还是艺术形式,抑或是文化内涵,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
要健康有序地发展,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是它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需要处理好的问题。
传承至极是经典,经典至极才是创新。
失去传统的参照,创新都是徒劳,只能是造作概念,闭门造车的产物。
针对文化传统缺失和盲目创新之风盛行的现实状况,书法当下最切实的做法应该而且必然是回归传统——回归它文化的传统,艺术的传统。
书法回归文化传统,回到儒释道的文化根源是要获得思想的滋养。
如果书法本身没有文化精神的内蕴,书法工作者不了解它的文化传统,它就会丧失文化上的独特性。
书法承载着道,同儒释道的原典一样,书法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而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是完成这一切的根本。
书法回归艺术传统是为了艺术审美的纯化,这就要在书写性和艺术性上下功夫。
既要对历史上技法层面诸如笔法、墨法、结体和章法等基本要素有全面体会和熟练掌握,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也要在审美上以古代经典文论、法帖为理想,通过研习、临摹和吸纳,体现对于经典艺术品格的追求。
无论帖学与碑学,它们都在长期的操作实践中确立了书法创作的基本范畴和审美规范。
书法是用其极简略的笔墨、精粹的线条去表现对万物的情思,用线条的起伏、粗细、曲直、干湿、轻柔、光润的不同变化去传达作者的精神人格。
这种审美的纯化有利于书法作者感情的凝结和表达,塑造自己的风格特色。
没有情感的注入,书法只会沦为冰冷的技术。
不管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抑或苏东坡的《寒食帖》,里面无不灌注了浓烈的情感,当然也就形成了光耀书法史的个人风格。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书法工作者应当担负起这一神圣职责,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正确地认识书法的文化传统,科学地对待书法的文化传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时俱进,清晰分析书法当下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克服,推动它朝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练好书法的四大要素
文博界向来认为书法鉴赏是最难的一门。
个人认为书法的鉴赏水平与学习水平是密不可分的,书法学习好似爬山,从山脚到山顶路有千万条,其中有四个点是必经之地:
字型准,笔力够,韵味足,历练多。
现分别试叙如下:
第一:
字型准。
首先要临好帖。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达,以往书论里谈到的古碑帖现在基本都能印刷出版,而且价廉物美。
所以生活在当下可以见到如此丰富的古碑帖是前人难以想象的。
古往今来传世碑帖鱼目混杂常给初学者带来误导。
因此初学者如何选好适合自己秉性的好帖反而成为一个难点。
其次要临好字。
通常学习古碑帖容易掌握字型,学习古帖容易掌握笔法。
所以古碑帖两者结合学习效率会高一点。
当然如果有条件还是看原件为好。
因为碑是写好再刻,所以哪个字写坏了可以改好,对于初学者而言碑刻一经刻工修饰加工有些笔法也就不易看清。
说句题外话:
易曰乱由内生。
近代出土的墓志较多,但是由于对墓志研究因为需要一点技巧,所以达不到清晰标准,已经制约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作为古帖本是一次写就,难免笔误,而且保存不易,今天所见即使名手也未必件件都是精品,所以在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时候要特别留意有选择的去学习。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千万不可好的坏的一起学,这样做会后患无穷。
我讲的是一般情况,有的古碑也能将笔法表现的很好,但毕竟是少数。
最后要知原理。
中文常用字有5000,字分五体,每体各个单字有时还包含若干写法。
古人云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病中即愁中。
文字得美在书法学习与鉴赏中是一个最重要的门槛,如果不掌握这其中的众多奥妙,即便穷极一生也无法掌握中文字形的全貌。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某书家终生只学一体一家一帖。
第二:
笔力够。
拳谱云:
练拳不练桩到老一场空。
如果把字型的研习比做拳,那么笔力的锻炼就是桩,如果把行草书比做拳法,那么篆隶楷书就是桩法,如果把创作比作练拳法,那么临摹就是站桩法。
当然在使用时两者还是略有不同的。
从刚柔相济到文治武功此两者同工而异名不可偏废,没有笔力的笔墨之法是矫柔造作的。
用笔的力量要达到能符合技巧的需要,就像超前消费一样不能超量,贪吃多了一定有害。
一般方法得当j经过3-5年笔力也就达到要求了。
在这方面我走了弯路所以用时长了一点。
所以说书法学习不是没有捷径可走只是难以速成。
通常来讲速成的学问易遭淘汰,难得的成绩才可持久。
第三:
韵味足。
韵味的基础来源于小学,是书家修养的体现,是内涵之美,是建立在力量美与字形美之上的更高层次上的美。
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是文学的附庸。
书法的风格要依照书写内容来确定,一篇文章可以用不同书写形式来表现,但绝不可以用同一种风格的书法去演绎不同情调的文章。
此二者配合之妙非匠人可解。
书家应该知道在何处该如何适度的运用哪些技巧,而且要能做到,不然就宛如空中之楼阁,可望而不可达。
第四:
历练多。
古人云人书俱老,书法的学习创作之路同人生的经历一样都是人心修炼的过程。
一件标榜成艺术品的作者如果没有足够的人生历练,技巧表现再丰富也是空洞而无味的,是难以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工匠制作。
书法的动态表现力是人们肢体语言的物化,是对文学作品词不达意的有效补充,它能用最直接最简洁的形式来表现最为丰富最为细腻的生活感情。
故书家对生活的理解却全面深刻其表现力也就有可能越丰富。
书法是对已经过生活洗炼的文学艺术的再次升华,故相比其他艺术门类而言它更能直指人心明心见性。
毛笔入门基础知识
一、毛笔的种类
在挑选毛笔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毛笔的种类和性能。
毛笔的种类很多,笔头都是用动物的毫毛加工所制。
所以人们往往以笔毫弹性强弱的不同来进行分类。
一般分为硬毫笔、软毫笔与兼毫笔三种。
(一)硬毫笔
硬毫笔的笔毛弹性较大,常见的有兔毫、狼毫、鹿毫、鼠须、石獾毫、山马毫、猪鬃等。
1.兔毫笔:
兔毫笔历史悠久,在长沙出土的战国笔就是用兔毫制成的。
它是将笔干一头劈开数片,把笔头插入后再用丝线紧扎而成。
兔毫又分紫毫和花白两种。
紫毫是取兔子背脊(又称箭毫)和尾巴上的毫毛制成,质软而毫健。
花白比较挺利,不如紫毫柔软。
2.狼毫笔:
这里的“狼”不是动物园里的那种狼,而是黄鼠狼。
用黄鼠狼身上和尾巴上的毛制成的笔,弹性比兔毫笔稍软,比羊毫笔硬,只是质较脆,不耐摩擦。
3.鼠须笔:
鼠须笔是用老鼠的胡须做成,所以性能坚挺。
相传东晋王羲之就是用鼠须笔写《兰亭序》的。
其他硬毫笔,如山马毫、石獾毫、猪鬃笔等,笔性特别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