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公用设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249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护公用设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爱护公用设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爱护公用设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爱护公用设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爱护公用设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护公用设施.doc

《爱护公用设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护公用设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爱护公用设施.doc

爱护公用设施

教学目标

认知:

  1、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公用设施,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知道要爱护公用设施。

情感:

  要自觉爱护公用设施,对破坏公用设施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够主动爱护公用设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2、发现公用设施被损坏的情况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

教学过程

一、认识身边的“朋友”

   1.认识特殊的朋友。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些特殊的朋友。

请你们先来猜猜它们是谁(课件出示GIF动画:

红绿灯、电话亭、路灯、垃圾桶等)

   2.师:

像这些朋友一样,在公共场所供大家使用,为大家服务的设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公用设施”。

(板书:

公用设施)

3.拓展:

像这样的朋友,我们学校还有哪些?

扫把,课桌,椅子,讲台,操场的篮球架,水龙头

师: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朋友在学校为我们默默服务的身影。

二、感受“朋友”的作用

师:

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公用设施,它们默默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无尽的便利。

如果没有了这些公共设施,同学们想想,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

   没有垃圾桶,瓜果皮不知道往哪丢,那教室里就会满是垃圾,同学们想不想在满是垃圾的教室里学习呀?

(不想)……

没有路灯,晚上走路会摔跤……

没有课桌、椅子,我们……

小结拓展:

公共设施作用可真是大呀。

正是因为公用设施的默默付出,我们的生活才更加方便(板书:

方便大家),更加快乐,更加美好。

三、体验“朋友”的烦恼

1.图文结合,倾听朋友的诉说。

师:

公用设施有这么多好处,我们要怎么样对待它们呢?

(板书:

爱护)

师:

是啊,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公用设施提供的各种方便。

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爱护它们,可是我们的朋友在现实生活中的现状又是如何呢?

让我们一起听听它们的诉说吧!

   

(1)角色模拟,同桌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2)师启发:

看了画面,听了它们的诉说,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也许这样的事就发生在你我的身边。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调查我们学校或家庭附近的公用设施,你发现身边有哪些公用设施朋友被无情的伤害了呢?

   师:

这些无声的朋友一旦被破坏,轻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影响市容;重则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你看。

四、我替“朋友”说说话

   1.师:

同学们,听到这样悲剧的发生,看到我们的朋友生活得这么不安全,感受到那么多无声的朋友遭受破坏的事例,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师:

是啊!

伤害了这些生活中无声的好朋友,最终受伤害的其实是我们健康安全的生活,是我们自己!

   3.师:

可惜我们的朋友不会说话,请同学们站在这些朋友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是某一样公用设施,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说给大家听。

   五、用行动爱护“朋友”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怎样爱护公用设施呢?

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自己要做得好,老师还希望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

对于身边同学的一些行为,我们要像“包青天”那样明辨是非。

大家能做到吗?

(能)

师:

那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

出示课件

师:

这位同学做得对吗?

(1)不对,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2)对,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总结:

老师发现大家都成为爱护公用设施的小能手了。

对公用设施不仅能正确使用、不故意损坏,而且,看到别人损坏还能加以劝阻。

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啊。

师:

可是光我们这些同学做好够不够?

(不够)那我们要怎样做呢?

师:

那你有什么好方法?

你要用什么方法让更多人来爱护公用设施?

写稿、写宣传栏、画画、

师:

同学们的想法真好!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爱护公用设施

爱护→公用设施→方便大家

[设计说明:

认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基础,学生如果指认不出身边的公用设施,就难以理解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不到它的作用,也就难于产生爱护公用设施的意识、情感和行为。

因此,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概念,提升认知。

]

[设计说明:

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带进课堂,使课堂和生活融为一体,并采用“夸一夸”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公用设施的作用,促进其道德情感的生发。

熟悉的生活画面,抒情的优美旋律,加上老师动情的导语,更是将公用设施的作用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

[设计说明:

创设情景,以教材中卡通画面为载体模拟表演,让学生联系身边事谈感受,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情感的共鸣。

真实,是一切教育的灵魂,从缺失情境的唤醒,到生活调查的呈现,到悲剧的发生,那些虽不和谐却真实的生活声景激起学生的不满甚至愤慨,强烈激发了他们的责任心与爱心——公用设施朋友需要我们的关爱。

]    

[设计说明:

有了“我们是朋友”的情感基石,再以儿童化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换位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替“朋友”说说话,为“朋友”伸张正义,在角色换位中,学生获得的是感性而又深刻的体验,唤醒了自己更感染了同伴,促进了爱护公用设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养成。

]

  

步骤1、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出示各种公共设施的图片,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去认识各种公共设施,并且通过归纳知道它们是“公共设施”。

步骤2:

实际操作,感受方便

本环节我设计拼图游戏,让学生亲自将周围的公共设施合理的安置在各个地方,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回答老师的问题“为什么要把它安置在这里?

”感受公共设施在生活中的作用,从情感上认识到---它们是我们谁也离不开的好朋友。

步骤3:

观看图片,明辨事理

 主要通过三个环节:

1、播放图片,提问:

看到它们,你的心情怎么样?

2、再次利用上环节里学生的拼图,讨论:

如果公共设施“生病”了,会有什么结果?

3、提问,交流:

它们为什么会“生病”?

步骤4:

学法、知法

在明白破坏公共设施对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严重危害后,教师出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5条的有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人人都应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否则将违反法律。

提问:

小学生应该怎么做?

让学生知道要从小学法、知法、守法。

步骤5:

规范行为,落实行动。

这个部分主要通过三个由浅入深的环节来落实:

1通过判断题:

这样的行为对不对?

让学生先明白怎样的行为是爱护公共设施的文明行为。

2出示生活中人们破坏公共设施的图片,让学生在思考:

我该怎么做?

、体验、巩固已形成的道德认识,并把这一认识转化为自觉的个体行为。

3再次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理解:

有些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小学生只有通过寻求帮助、打电话举报等途径才可以解决。

通过这个环节层层推进的教学,使本课的重难点得以突破,能力目标得以完成。

而后,组织学生设计宣传画,唤起更多人对公共设施的保护意识。

进一步使他们在宣传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巩固、内化爱护公用设施这一道德行为。

真正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中。

步骤6:

总结本课,升华情感

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把教学的重点内容牢固印记在学生的头脑中,并完成课题板书。

之后,结合广州亚运会的召开和深圳特区的建设、变化、发展这些生活内容,以“美丽的家园”的短片结束。

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设计说明:

教材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身边的公共设施》。

“教是为学服务的”。

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组织活动、创设情景、对话交流的教法。

把课堂充分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于“润物细无声”地明白事理,形成行为。

指导学生运用实际操作、合作交流、信息反馈相结合的学法,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步骤1的设计,有利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学好本课的主题打好基础。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因此,一开课,我从学生熟悉的活动入手。

步骤2的设计:

把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结合起来,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把培养情感与提高能力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实现多赢。

新课程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步骤3的设计:

自主学习是教育的目标。

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获得道德认识:

明白公共设施的损坏,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还给国家财产遭到破坏,甚至给危及人民生命安全,认识到公共设施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为自己的道德行为打下基础。

此时,本课的知识和情感目标得到了落实。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本活动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把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

并借助多媒体,出示公共设施被人为破坏的图片。

使教学内容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的画面。

步骤4的设计,符合了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儿童的道德形成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步骤5的设计:

体现了帮助儿童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

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素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得到理性知识,然后结合自己谈看法,谈感想,最后规范自己的行为。

步骤6的总结:

体现了帮助儿童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来源于生活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兴趣的素材,更能在培养学生行为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