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 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2196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 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人教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 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人教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 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人教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 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人教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 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 1文档格式.docx

《届人教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 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 1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 1文档格式.docx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为此中共中央 (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题干中强调“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获得“工业原料”因而让农民“组织起来”,体现了农村生产关系由个体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B体现这一历程。

2.(2015·

河南模拟)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

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 (  )

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

D.总路线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根据“国有制扩大……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可知,毛泽东强调要将国有制扩大,要将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从而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故A正确。

【拓展延伸】过渡时期总路线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比较

(1)前者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工业基础薄弱的问题;

后者的实质是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前者指导向社会主义过渡;

后者指导过渡到社会主义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3.(2016·

杭州模拟)观察下图,这一材料 (  )

A.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表明股票投资的理念得到人们认可

C.说明中国开始组建合作性金融组织

D.反映国家对手工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解析】选D。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图片“1953年”不符,故A错误;

据材料“装订生产合作社发给社员的股金证”只是内部社员的,不能充分表明人们认可“股票投资”,故B错误;

生产合作社不能表明是“合作性金融组织”,故C错误;

三大改造中,手工业者纷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与“装订合作社”相符,故D正确。

4.1960年毛泽东在《十年总结》一文中说:

“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

”由此看出毛泽东 (  )

A.承认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出现了错误

B.开始从指导思想上纠正“左”倾的错误

C.为“八字方针”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D.开始借鉴苏联的经验及中国道路的探索

由题干材料中“盲目性”“未被认识”“还不深刻地认识它”可知,毛泽东承认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出现了错误,故A正确;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纠正“左”倾思想的信息,也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

毛泽东的认识与八字方针的提出无必然联系,故C错误;

D的标志是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5.我国制定“一五”计划时,确定经济建设速度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为14.7%,农业为4.3%的发展指标,这同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是比较高的。

“一五”计划完成时,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为18.7%,农业为4.5%。

材料说明“一五”计划 (  )

A.得到全国人大的批准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基本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D.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解析】选C。

“一五”计划实施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故A错误;

材料中说明的是工业年增长率较快,但没有体现轻重工业的具体发展情况,故B错误;

“一五”计划的指标都超额完成,说明“一五”计划基本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故C正确;

题干只体现了工农业的增长幅度,没有体现“一五”计划的作用,故D错误。

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4.5%和18.7%。

这表明 (  )

A.国家优先发展工业

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C.经济增长方式变革

D.工农比例脱离国情

从工业产量的年均增长率大大超过农业,看出这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的方针有关,故A正确;

从“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4.5%和18.7%”来看,国民经济发展不均衡,故B错误;

材料描述的是经济增长率,没有涉及增长方式变革,故C错误;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符合我国工业落后的实际情况,故D错误。

6.(2016·

德州模拟)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各地有计划、有领导地陆续开放了50年代后期关闭的集市贸易,在一些大中城市也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自由市场。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

A.探索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

B.缓解生活资料产品供求矛盾

C.彻底纠正经济上的“左”倾错误

D.开始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56年三大改造后,我国实行单一公有制,探索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故A错误;

实行计划经济,造成了生活资料产品供求矛盾,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开放了一些农副产品自由市场,故B正确;

彻底纠正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

开始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后,故D错误。

7.(2016·

吉林五校联考)下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关于此示意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

%)

A.国家投资侧重点的差异

B.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

C.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

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

仔细分析图示可知,1949年到1957年我国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主要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重点发展重工业,故A正确。

8.《剑桥插图中国史》中写道:

“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构想中,自发革命观体现得非常明显,自发革命观强调人民群众的潜力,认为人民群众一旦被动员起来,凭借其主观意志就能改变他们的自身和整个世界。

”下列选项与材料的描述最相符的是 (  )

A.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D.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是党在对当时的形势作出了一些错误判断的情况下提出的,具有极强的主观性,故D正确。

9.(2016·

信阳模拟)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

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梁杂交办法;

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

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根据材料可知在《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所记载的是违反自然规律的“科学奇迹”,联系时间“20世纪50年代”可知这时中国正在搞“大跃进”运动,材料恰好反映了“大跃进”中的浮夸风,故C正确。

10.在“大跃进”时期,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其办法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定产到户,超额归己”。

责任田效果明显,促使更多的农民起而仿效。

这说明 (  )

A.农民热烈响应国家的大跃进计划

B.农村政策调整提高生产积极性

C.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已经开始

D.兼顾公私利益有利于经济发展

这种责任田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下的“定产到户,超额归己”,且效果明显,说明兼顾公私利益有利于经济发展,故D正确。

11.1961年5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说,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

据统计全国在大精简中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

这一现象表明了 

(  )

A.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

B.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C.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工业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急需调整,削减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比例,增加农业和轻工业的比重,故B正确。

12.(2015·

南开模拟)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

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

A.纠正“左”的错误

B.坚持“八大”路线

C.“大跃进”的推动

D.贯彻“八字”方针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1971年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这三次经济复苏回升都因为纠正了“左”的错误,故A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

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

——加拿大记者马克·

盖恩

材料二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

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十年代毛泽东是怎样开展现代工业革命的。

与西方的工业革命相比,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有何特点?

形成这一特点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8分)

(2)指出材料二中使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措施及与现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这一结果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分析材料三中195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阶段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1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认识。

(4分)

【解析】第

(1)题,根据五十年代新中国的“一五”计划回答工业革命的开展及特点;

再从当时的工业现状回答原因。

(2)题,由材料二中私营企业“集体消亡”联系对资本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