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2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2178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2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道路勘测设计》2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道路勘测设计》2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道路勘测设计》2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道路勘测设计》2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2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道路勘测设计》2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2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勘测设计》2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p=1、86m,q=35m,157、24m,

则267、71-157、24=110、49m

考虑可能得曲线长以及相邻两个曲线指标平衡得因素,拟定=60m,则有:

,解得115、227m

2-7、某山岭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路线转角,,至、到距离分别为458、96m、560、54m。

选定,试分别确定、得圆曲线半径与缓与曲线长度。

(1)曲线要素计算

,,

由于与就是同向曲线,查《规范》可知,同向曲线之间得直线段长度至少为设计速度得6倍,即,此时所以这样设置不可行,所以只能减少直线段得长度。

(2)曲线拟定

由于与得转角接近,所以在根据《规范》拟定,则计算可得:

,,

所以与之间得直线段长度为接近速度得4倍,可以接受。

(3)曲线拟定

由于就是小偏角,根据《规范》可得,所需曲线最小长度为:

,则切线长

与为反向曲线,由《规范》可得,直线段最小为速度得2倍,即120m,则有,显然满足曲线得要求。

按反算半径:

,由于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可不设缓与曲线,则。

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3-9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

(1)判断凸、凹性;

(2)计算竖曲线要素;

(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得设计高程。

解:

(1)判断凸、凹性

,凹曲线

(2)竖曲线要素计算

(3)设计高程计算

起点里程桩号=交点里程桩号—T终点里程桩号=交点里程桩号+T

=K25+460、00-105=K25+460、00+105

=K25+355=K25+565

第一种方法:

(从交点开算)

里程桩号切线高程竖距设计高程

起点K25+355780、72-105×

0、8%=779、88779、88+0=779、88

K25+400780、72-60×

0、8%=780、24780、24+0、2=780、44

K25+460780、72-0×

0、8%=780、72780、24+1、1=781、82

K25+500780、72+40×

5%=782、72782、72+0、42=783、14

终点K25+565780、72+105×

5%=785、97785、97+0=785、97

第二种方法:

(教材上得方法-从起点开算)

K25+400779、88+45×

K25+460779、88+105×

K25+500779、88+145×

0、8%=781、04781、04+2、1=783、14

终点K25+565779、88+210×

0、8%=781、56781、56+4、41=785、97

3-10某城市级干道,其纵坡分别为i1=-2、5%、i2=+1、5%,变坡点桩号为K1+520、00,标高为429、00m,由于受地下管线与地形限制,曲线中点处得标高要求不低于429、30m,且不高于429、40m,试确定竖曲线得半径,并计算K1+500、00、K1+520、00、K1+515、00点得设计标高。

判断凸、凹性

竖曲线要素半径计算

因;

且,代入后解得:

分下面三种情况计算:

(1)取半径

设计高程计算

=K1+520-35=K1+520+35

=K1+485=K1+555

起点K1+485429+35×

2、5%=429、875429、875+0=429、875

K1+500429+20×

2、5%=429、50429、50+0、064=429、564

K1+520429+0×

2、5%=429、00429、00+0、35=429、35

K1+515429+5×

2、5%=429、125429、125+0、257=429、382

终点K1+555429+35×

1、5%=429、525429、525+0=429、525

(2)取半径

=K1+520-30=K1+520+30

=K1+490=K1+550

起点K1+490429+30×

2、5%=429、75429、75+0=429、75

2、5%=429、50429、50+0、033=429、533

2、5%=429、00429、00+0、30=429、30

2、5%=429、125429、125+0、104=429、229

终点K1+550429+30×

1、5%=429、45429、45+0=429、45

(3)取半径

=K1+520-40=K1+520+40

=K1+480=K1+560

起点K1+480429+40×

2、5%=430、00430、00+0=430、00

2、5%=429、50429、50+0、1=429、6

2、5%=429、00429、00+0、4=429、40

2、5%=429、125429、125+0、306=429、431

终点K1+560429+40×

1、5%=429、60429、60+0=429、60

3-11某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有一处平曲线半径为250m,该段纵坡初定为5%,超高横坡为8%,请检查合成坡度,若不满足要求时,该曲线上允许得最大纵坡度为多少?

根据教材P65表3-16,合成坡度值应取9、0%

,不满足要求;

因此该曲线上允许得最大纵坡度为:

第四章横断面设计

4-1某新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V=30km/h,路面宽度B=7m,路拱,路肩,路肩横坡。

某平曲线转角,半径,缓与曲线,加宽值,超高,交点桩号为K7+086、42。

试求平曲线上5个主点及下列桩号得路基路面宽度、横断面上得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

①K7+030;

②K7+080;

③K7+140;

④K7+160。

已知:

JD=K7+086、42,,,

⑴平曲线要素计算:

(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JDK7+086、42

-T-67、19

ZHK7+019、23

+Ls+40

HYK7+059、23

ZHK7+019、23

+L/2+131、21/2

QZK7+84、84

+L+131、21

HZK7+150、44

-Ls-40

YHK7+110、44

⑶超高过渡及加宽计算:

新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V=30km/h,无中间带,超高过渡采用采用内边线旋转,加宽线性过渡,路基边缘为设计高程,加宽值,超高,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

①先计算加宽值:

K7+030处,处于前一段缓与曲线上,则有:

K7+030-(K7+019、23)=10、77(m)<

,由教材P106表4-13可得:

路基路面宽度为:

7+2×

0、75+0、19=8、69(m);

K7+140处,处于后一段缓与曲线上,则有:

K7+150、44-(K7+140)=10、44(m)<

0、75+0、18=8、68(m);

HY(K7+059、23)、K7+080、QZ(K7+084、834)、YH(K7+110、43)均位于圆曲线上,加宽过渡已完成,加宽值均为:

0、75+0、7=9、2(m)。

②计算超高值:

K7+030处,,;

位置

ZH(K7+019、23)同HZ(K7+150、43),,;

HY(K7+059、23)、K7+080、QZ(K7+084、834)、YH(K7+110、43)均位于圆曲线上,四点,且位于圆曲线上,

K7+140处,,;

K7+160处,位于直线段上,已无超高。

经计算,各桩号超高加宽如表1所示:

表1各桩号超高加宽表

桩号

加宽值

路基路面宽度

外缘超高

中线超高

内缘超高

8、5

0、0075

0、093

K7+030

0、19

8、69

0、074

0、0037

HYK7+059、24

0、7

9、2

0、255

0、1275

-0、021

K7+080

QZK7+084、83

YHK7+110、43

K7+140

0、18

8、68

0、072

0、0039

HZK7+150、43

K7+160

4-2某双车道公路,设计速度V=60km/h,路基宽度8、5m,路面宽度7、0m。

某平曲线R=125m,Ls=50m,α=51°

32´

48"

曲线内侧中心附近得障碍物距路基边缘3m。

试检查该平曲线能否保证停车视距与超车视距?

若不能保证,清除得最大宽度就是多少?

(2)视距检查

对平原微丘区,采用三类加宽:

b=1、5m,查教材P112表4-17知停车视距ST=75m,查教材P114表4-20知超车视距SC=350m

α=51º

32ˊ48"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