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棍的学问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203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撬棍的学问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撬棍的学问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撬棍的学问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撬棍的学问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撬棍的学问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撬棍的学问教学设计.doc

《撬棍的学问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撬棍的学问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撬棍的学问教学设计.doc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撬棍的学问》教学设计

淮阳县外国语实验小学

郭庆强

2、撬棍的学问

【教学内容】:

冀教版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撬棍的学问》是五年级冀人版教材第一单元课题《巧妙的用力》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怎样才能更省力》,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力学的基础部分,因此,在力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此外,《撬棍的学问》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用常见物体设计简单机械。

(2).能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找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

(3).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

(4).能从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中找出组成杠杆的三个要素点的具体位置。

(5).能够应用所学的杠杆原理制作一个小模型。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并且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3、情感目标:

通过“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的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1、正确找到杠杆上的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

2、探究保持杠杆平衡的规律。

【教学准备】

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各种重物平衡尺天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讲述:

阿基米德的故事

阿基米德说: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抬起来”

问:

要帮助阿基米德实现他的设想,我们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条件?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

2、杠杆三要素。

预设:

生回顾后回答:

支点、长棍、用力点。

师:

要使木棍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三个要素:

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二、探究新知

1.如何将重物抬起来(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

船上装载着货物,怎么将这些货物搬运到岸边的汽车上?

请你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利用绳子和长木棍制作简单机械解决这个问题吧。

(1)学生实验制作,记录。

(2)汇报交流。

交流小结:

实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

认识杠杆的三个点:

动力点、支点、阻力点。

在自己的记录表中标明杠杆的三个点。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认真思考,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1)明确平衡的概念: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做杠杆平衡。

(2)出示杠杆尺,简单介绍。

(3)提出探究任务:

怎样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4)小组讨论,涉及探究的方法过程并简单记录。

(5)汇报交流,完善研究方法。

3、拓展探究,形成科学概念

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时最省力?

如果物体很轻,怎样才能很容易地将它抬高?

记录结果。

省力的杠杆(能用较小的力把较重的物体抬高)

省距离的杠杆(能拉动很短的一段绳子,把重物抬得很高)

[设计意图]我留出充分的时间,及时的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举例说明省力的杠杆有哪些,省距离的杠杆有哪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4、回归生活,应用科学概念

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后转化为技能,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分享给大家。

预设:

1、实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而单放在地上的木棍就是一根木棍,不能说它是杠杆。

2、杠杆具备三个点:

动力点、阻力点、支点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

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首先是我向大家提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

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生活用品是杠杆。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撬棍的学问

杠杆:

杠杆是一个具有一个支点并在两点受力的刚性杆。

阻力点

支点

动力点

[设计意图]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课后反思】

我本节课的课堂生成做得远远不够,潜意识里还是不希望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意外发生!

还是让学生在教师预设好的“套路”中安静地学习,“顺理成章”地直达目的地。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的努力,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去处理,任何突发事件都能应付自如。

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用自己的智慧和精神品质感染教育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杠杆的三要素让学生从实现阿基米德的设想中去探究发现;杠杆怎样保持平衡也要让学生先思考,作出假设、设计出实验方案后再实施实验。

使探究的整个过程完整有序。

省力杠杆放在探究保持杠杆平衡后面,让学生在探究中去发现新的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