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测试题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2031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测试题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测试题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测试题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测试题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测试题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测试题1文档格式.docx

《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测试题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测试题1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测试题1文档格式.docx

A.m=xB.m=x–nC.m=n-xD.m=x+n

【答案】B

因为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R的原子中质子数为m,R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

故选B。

3.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NaNO2+NH4Cl===NaCl+NH4NO2

②NH4NO2===N2↑+2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C.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

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

【答案】D

【解析】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 

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A.NH4NO2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

故A正确。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故B正确。

C.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三种物质.故C正确.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3,-3,,0三种.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组成及反应类型。

4.硒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等美誉。

如图为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B.硒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

C.硒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34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A、由硒元素的名称汉字偏旁“石”字可知,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正确。

点睛:

以钠为例:

5.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如图是四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关于四种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B.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铝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试题分析:

A、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8,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

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6.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

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A、①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有2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未达到稳定结构。

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B、③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在④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

说法错误;

故符合题意;

C、在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说法正确;

D、由②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要明确相对稳定结构、质子数与元素种类的关系以及原子与离子的判断方法。

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有3个电子层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

C.镁为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是24.31g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1、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2、表示元素符号,3、表示元素名称,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2,质子数也为12,所以原子结构示意图有3个电子层,正确,B、该元素的原子原子序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12,正确,C、镁带“金”字旁,所以属于金属元素,正确,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而实际质量很小,错误,故选D

元素周期表

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式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选项原子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或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是正确的叙述;

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一定大于构成其分子的原子;

故答案选择C

9.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和④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

B.②和⑥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

C.①和②、⑤和⑥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③④是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

A、③的元素属于第三周期,④的元素属于第二周期元素,故A选项错误;

B、②的元素是镁元素,⑥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形成的化学式为MgO,故B选项正确;

C、①是稀有气体元素、②是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选项错误;

D、③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故D选项错误。

10.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分子间间隔变大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错误;

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说明分子间间隔变大,正确;

D、空气中含有不同物质的分子,所以空气是混合物,正确。

11.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结构见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分子的运动性,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不可能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发生变化

C.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D.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

根据“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知,水是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属于物理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及水的三态变化解答。

解:

“热冰”现象,即水由液态变为固态:

A、固态的水:

水分子有序的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震动。

所以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故该选项错误;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即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属于物理过程,所以在此过程中的原子的个数不会发生变化;

C、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即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但是,水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故本选项错误;

D、在生活中,人们可能利用水的三态变化的特性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D。

解答此题时,利用了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12.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B.硅原子核内中子数可能为14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表示原子序数为;

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相对分子质量约等于28,则中子数=28﹣14=14,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13.钕玻璃是激光聚变装置的核心元件。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钕的信总判断错误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60

C.中子数为60D.相对原子质量是144.2

A、钕字的偏旁是金字旁,故是金属元素,正确;

B、由图可知,钕是60号元素,故质子数是60,正确;

C、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故中子数=144-60=84,故错误;

D、由图可知,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4.2,正确;

14.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

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

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正确;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都是8,错误;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正确;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正确。

15.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

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A、锌的汉字名称偏旁是“钅”字,锌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原子序数30,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锌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为30,不是中子数是30,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符号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错误;

D、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锌原子最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