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县北城中心校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学案三中国外交史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安徽省太和县北城中心校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学案三中国外交史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太和县北城中心校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学案三中国外交史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骞通西域
√
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
√
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
香港、澳门的回归
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等史实,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知识体系】
【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1、西汉:
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和欧洲);
汉武帝以后,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2、东汉:
班超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海岸;
166年,大秦派使者来中国,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时修建白马寺,促进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3、唐朝: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对外交往范围广泛。
鼓励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
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化城市;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文化;
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双方往来贸易频繁,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玄奘西游天竺,加强了中印联系,著有《大唐西域记》。
4、宋朝:
重视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从越南引进优良作物品种占城稻。
5、元朝:
元朝都城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是一座国际化城市;
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元世祖时来华居住十多年,回国后口述其经历和见闻整理成著有《马可.波罗行纪》;
6、明清:
(1)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
明朝后期和清朝前期,由于我国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作用,但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出现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
(3)引进推广国外农作物:
玉米、甘薯、马铃薯等。
(二)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
1.由开放走向闭关: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总体上以开放为主,特别是明清时期以前。
但是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
变化的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根本)、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等。
2.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
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
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
变化原因:
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科技因素,包括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等。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佛教传入中国;
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
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
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4.交往形式以和为主:
(1)和平交往:
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
宋代海外贸易。
(2)战争:
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
5.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出现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戚继光抗击倭寇;
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三)古代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代表人物
人物
时期
成就或影响
张骞
西汉
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中国文明不断传到西方。
甘英
东汉
受班超之派出使大秦(古罗马),到达波斯湾海岸
鉴真
唐朝
六次东渡日本最终成功,在日本居留十年,传播唐文化
玄奘
西游天竺,加强了中印联系,著有《大唐西域记》
马可.波罗
元朝
意大利人,元世祖时来华居住,回国后口述其经历和见闻整理成《马可.波罗行纪》。
郑和
明朝
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二、中国近代的屈辱外交
(一)中国近代的屈辱外交具体表现
1.清朝统治后期
[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4)1900年,俄、美、英、日、法、德、意、奥八国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
(1)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中国政府代表提出:
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
这一合理要求遭到英、法、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
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
(2)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为美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妥协退让政策(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于敌手。
(2)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苏美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
(3)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求得美国的援助蓄意发动内战,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二)近代损害中国主权的国际会议
(1)巴黎和会
(2)华盛顿会议(3)雅尔塔会议
(三)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原因与启示
原因: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未实现民族独立。
(2)统治者腐败无能,闭关锁国政策造成国贫民弱。
(3)实力外交是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民族独立是外交自主的前提;
提高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
三、新中国的外交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建国初期的外交
(1)苏联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印、缅两国总理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2)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两国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20世纪90年代的外交
(1)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2)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4、21世纪初期的外交:
(1)2001年,中国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2001年,中、俄、哈、吉、塔五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有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4)2001年,中国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说明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全面提高。
(5)2010年,中国举办上海世博会;
(6)2014年,中国北京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7)2015年,中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
(三)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根本);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自主学习】
1、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沟通中西交通的_____________。
2、元朝元世祖时,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意大利人____________来华居住十多年,回国后口述其经历和见闻整理成《____________》。
3、明朝后期和清朝前期,由于统治者实行“_____________”政策;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作用,但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4、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的《__________》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耻辱外交的开始;
1901年《____________》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1955年中国参加的_______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