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课《加伏特舞曲》模式及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148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欣赏课《加伏特舞曲》模式及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欣赏课《加伏特舞曲》模式及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欣赏课《加伏特舞曲》模式及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欣赏课《加伏特舞曲》模式及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欣赏课《加伏特舞曲》模式及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欣赏课《加伏特舞曲》模式及教案.doc

《欣赏课《加伏特舞曲》模式及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欣赏课《加伏特舞曲》模式及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欣赏课《加伏特舞曲》模式及教案.doc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欣赏课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欣赏课相对于唱歌课难度偏大。

小学音乐欣赏要素较多,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特点鲜明。

而小学的孩子们专注力差,观察力、记忆力等相对比较薄弱。

特别是部分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乐器、多媒体设备的局限性,都让欣赏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在新课改的大形式下,“多维合作,高效生成”的教学模式给了欣赏课一个大大的助力,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课前】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搜集、准备与本节课有关的资料,如:

曲、乐曲、舞蹈、乐器、音乐家的故事、游戏等等。

【课中】

情境导入

汇报展示

情感升华课堂小结

开阔视野音乐拓展

整体感知

聆听乐曲

多彩呈现合作探究

对比体验分析欣赏

→→→→→

一、汇报展示情境导入

1、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研究的内容,教师简单总结。

2、情境导入。

二、聆听乐曲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2、整体感知音乐要素。

通过聆听,整体感知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分组展示合作学习内容,教师做总结。

三、分析欣赏对比体验

1、分段欣赏:

借助画旋律线、律动、游戏等形式分段感知音乐,进行不同乐段的对比体验,教师及时渗透音乐知识的讲解。

2、学唱主题旋律:

选择一到两个旋律性强的主题,让学生随琴哼唱主题旋律,深入感知音乐特点。

四、合作探究多彩呈现

1、分小组进行创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乐曲的表演。

2、小组展示创编成果。

采用师评、生评、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机制进行评价。

3、集体随音乐表现,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五、歌曲拓展开阔视野

欣赏其他乐曲、歌曲等,和学生产生共鸣。

可以通过教师演唱、演奏或者播放视频、音频等形式呈现,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六、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进行课堂总结,情感升华结束本课。

【课后】

搜集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其他音乐作品,下节课交流、欣赏。

【教学案例】

加伏特舞曲

沂源县沂河源学校陈曼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五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加伏特舞曲》,感受乐曲活泼明快的情绪,能用“beng”哼唱乐曲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能和同学合作随乐曲跳一跳简单的舞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聆听、舞蹈表现,激发学生对音乐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加伏特舞曲》感受音乐不同的情绪,能听辨出不同乐段并创编动作。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音乐形象即兴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单簧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曲律动。

师:

“欢迎同学们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上课之前让我们随着好听的音乐跳起舞吧。

”(播放音乐,师带领学生随歌曲律动)。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主题是“快乐的舞蹈”,因此在课前以舞蹈的形式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汇报展示情境导入

1、师:

“课前我们搜集了世界各地的舞蹈种类,下面我们分组汇报展示。

学生通过现场舞蹈表演、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

2、情境导入。

有一种乐曲,它是专门为舞蹈而创作的,叫舞曲,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聆听一手法国的民间舞曲。

【设计意图:

二年级学生对世界各地的舞蹈比较陌生,通过课前搜集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与其他学生资源共享,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聆听乐曲整体感知

1、初听乐曲,思考:

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音乐情绪?

(单簧管;欢快、明朗的)

介绍《加伏特舞曲》:

法国古代民间舞曲,曾经在法国、德国流行一时,荷兰的戈塞克作曲。

主奏乐器为单簧管。

这首舞曲节奏紧凑、活泼明快、又略含幽默的色彩,好像是一场温馨的家庭舞会,跳舞的男士很有绅士风度,彬彬有礼,女士优雅贤淑,舞姿曼妙。

2、复听乐曲,划分乐段。

师:

“让我们在聆听的同时,伸出小手指跟着音的高低跳舞吧。

思考:

乐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师带领学生划旋律线,不同的乐段用不同的旋律线表示)

生答师总结:

分为三个乐段。

【设计意图:

通过初听、复听、画旋律线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四、分析欣赏对比体验

1、聆听第A段主题。

(1)随音乐感知旋律,找学生到黑板上划出旋律线,其他同学用手指画。

(2)节奏练习:

4/4XXXXXXXX|XXX0|XXXXXXXX|XXX0|学生节奏练习。

(3)教师出示旋律线(用小脚印、和手势分别表示音符),教师弹琴,学生用“beng”模唱主题旋律。

边唱边用手势表示音的高低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节奏练习、模唱旋律,深入感知了乐曲的主题旋律,为接下来的舞蹈创编打下基础。

]

(4)全体起立,随音乐做简单的舞步。

学生边听音乐边有节奏的走动,当听到乐句句尾中出现大跳音组时,随老师做蹲、起、蹲;(“蹲”时双手手腕下压,“起”时双手手腕上提)听到乐句句尾旋律上行的三个音时,用“蹲、起、双手抬起”三个由低到高变化的动作来表现。

2、聆听第二段主题。

(1)随音乐感知旋律,比较与第一乐段的音乐情绪和节奏有什么不同。

找学生到黑板上划出旋律线,其他同学用手指画。

(2)出示B段节奏,与A段作比较。

(节奏疏松,音乐情绪优美的)

【设计意图:

旋律、音乐情绪、节奏等是音乐中最主要的音乐要素,通过感知音乐要素的变化,从而感知主题的变化。

(3)再听B段音乐,学生自由创编双人舞动作表现。

(4)教师带领学生随B段音乐舞蹈。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第一遍1组表演,第二遍2组表演。

3、聆听第三段主题,随音乐舞蹈。

通过师生一起聆听和肢体语言的表现,得出结论:

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相同,从而展示出ABA结构的乐曲。

【设计意图:

不同的乐段表达的音乐情绪不同,通过单人舞—双人舞—单人舞的形式,感知了乐曲A—B—A的结构。

五、合作探究多彩呈现

1、分小组进行创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乐曲的表演。

2、个别小组展示创编成果。

采用师评、生评、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机制进行评价。

3、集体随音乐表现,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编,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歌曲拓展开阔视野

欣赏《四小天鹅舞曲》,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

通过课下搜集与本课有关的乐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七、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师:

“同学们,欣赏音乐是一种美的享受,不管是欢快热烈的,还是优美抒情的,都能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希望同学们能热爱音乐、不断探索音乐的奥秘吧。

【课后】

1、课下搜集、聆听小提琴演奏和钢琴演奏的《加伏特舞曲》。

2、老师这里有一张《加伏特舞曲》的谱子,会乐器的同学可以课下找陈老师拿回去练习,下节课我们来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