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环下穿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1137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4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三环下穿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福州三环下穿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福州三环下穿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福州三环下穿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福州三环下穿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三环下穿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福州三环下穿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三环下穿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州三环下穿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⑵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

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技术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组,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⑶遵循标准化管理原则。

确保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⑷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严格按照铁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服从建设单位指令,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程办事。

⑸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

充分应用“四新”成果,配备精干高效的技术力量和专业化的施工作业队伍,充分发挥科技在施工生产中的先导保障作用。

⑹遵循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原则。

把全标段建成一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铁路。

1.3编制范围

福州市三环路东北段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设计范围内的桥涵及通信线路迁改等工程。

1.4工程概况

三环路作为福州市快速路网系统的次外层次,本标段属于三环路东北段B段,北起新店浮村,在洪湾路口与已建成的三环路一期相接。

线路全长12.37km。

在里程K18+521.7处与既有峰福铁路相交,相交处峰福铁路里程为K400+294,在K18+533.56处与在建向莆铁路相交,相交处向莆铁路里程为FDK540+701.15。

拟建立交桥处有一供行人通过的平交道口,桥址处峰福铁路为单线,部分位于缓和曲线上,峰福铁路路基左高右低,左侧为山坡,右侧大部分为菜地。

在既有铁路峰福铁路和在建向莆铁路处建下穿立交桥,立交桥主体结构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

1.5工程基本资料

1.5.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剥蚀低丘坡麓向冲积平原过度地段,场地地形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自然坡度5~10度,地面高程约15.6~34.5m(罗零高程)。

1.5.2工程地质

桥址处场地地层从上而下分述如下:

⑴杂填土,灰黄、褐黄色,既有铁路路堤处为素填土,【σ0】=120KPa。

⑵粉质黏土:

灰黄、褐黄色,可塑-坚硬,湿,含少量粉砂、石英颗粒,氧化物,捻面较光滑,有光泽,部分钻孔该层上部为⑵-1耕土(厚度约0.3~0.8m)。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属Ⅱ级普通土,【σ0】=120KPa。

⑶淤泥:

深灰色,饱和,流塑,含腐殖土,有臭味,摇震反应慢,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属Ⅱ级普通土,【σ0】=50KPa。

⑷卵石:

浅灰色,松散-密实,饱和。

粗颗粒粒径一般30~60mm,最大可达100mm以上,颗粒磨圆度较好,多呈亚圆状,排列无规律,级配较差。

卵石含量不均匀,属Ⅲ级硬土,【σ0】=350KPa。

⑸坡积粉质黏土:

褐黄、褐红色,可塑-硬塑,以黏粉粒为主,涵少量砂质,黏性好,无摇震反应,捻面较光滑,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坡积成因。

属Ⅱ级普通土,【σ0】=200KPa。

⑹残积砂质黏性土:

部分钻孔为残积黏性土、残积砾质黏性土,灰黄、褐黄色,软塑-硬塑,饱和。

可见原岩残余结构成分以黏性土为主,不均匀含有砾砂,>2mm的颗粒含量约18%,具有遇水易软化特征。

属Ⅱ级普通土,【σ0】=220KPa。

⑺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W3-1):

灰黄、褐黄色,硬,含较多石英,长石颗粒,具原岩结构,大部分矿物已明显风化,岩体破碎,岩芯呈砂土状,厚度不均,局部夹有中风化花岗岩残留体。

属Ⅲ级硬土,【σ0】=400KPa。

⑻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W3-2):

灰黄、褐黄色,硬,含较多石英,长石颗粒,云母片,具原岩结构,大部分矿物已明显风化,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很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局部夹有中风化花岗岩残留体。

属Ⅳ级软石,【σ0】=600KPa。

⑼砂土状强风化花岗斑岩(W3-3):

褐红、肉红色,硬,含较多石英,长石颗粒,具原岩结构,大部分矿物已明显风化,岩体破碎,岩芯呈砂土状,厚度不均匀,局部夹有中风化花岗岩残留体。

属Ⅲ级硬土,【σ0】=600KPa。

1.5.3地下水概况

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裂隙潜水,赋存于第四松散覆盖层孔隙及强、中风化岩构造裂隙中。

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排泄方式主要为地表径流侧向排泄。

地下稳定水位标高在黄海高程13.3~22.8m之间,埋深0.7~7m。

1.6技术标准

⑴本桥与峰福线K400+294处下穿,三环路中心与峰福铁路斜交60°

59′04″,与向莆铁路交于里程FDK540+701.15,相交处三环中心里程为K18+533.56,斜交角为46°

22′12″。

⑵本桥选用钢筋砼分离式框架结构。

⑶框架桥顶面至向莆铁路设计轨底巨鹿不小于150cm。

⑷框架净空:

2-15.8×

5m(净宽×

净高)。

⑸设计荷载:

列车活载采用ZK荷载和中-活载,汽车荷载采用城-A级。

⑹设计行车速度V=40Km,终凝时间不迟于10小时,但混凝土拌和物(不掺缓凝剂)的始凝时间一般为4小时左右,因为当水泥初凝时混凝土失去塑性,终凝时混凝土产生强度,如果比始凝时间少1小时的时间内拌和物接茬,振捣时透入下层混凝土5~10cm振捣,混凝土表面不会留下接茬痕迹。

如果超过3个小时或4个小时,此时混凝土已接近初凝,混凝土中水泥(砂)浆的塑性差异过大,振捣时难于分布均匀,结果形成色差带或冷缝式色差。

浇前振后、切莫早振:

混凝土振捣基理,一是液化,二是捣实,为达到混凝土均匀密实性,浇与振需协调配合,切忌早振。

早振两种情况:

一是指本层混凝土厚度未铺足或浇铺不到位或两侧模之间未全范围铺满,即混凝土拌和物层次不清、顺序零乱,往往出现中间高、两边低,或一边高、一边低的堆积和低洼现象。

二是指对本层混凝土浇铺段前沿临空部分,不等下段混凝土浇铺衔接,就过早振捣,这也称为早振。

对于混凝土浇与振,前后应相差一定的距离,如浇铺长度为10米,则振捣长度为(10-1)米,即前沿一段至少相当于振捣棒作用半径二倍的范围内的混凝土,不要急于振捣,待下一接段混凝土浇铺接茬后再振。

振捣:

混凝土振捣应遵循快插慢拔、振点等距离布置的原则,混凝土振实的表现为:

混凝土已无显著沉落、表面呈现平坦,混凝土已不冒气泡、混凝土开始泛浆。

振捣时需注意:

要离开模板15cm左右,防止损坏模板或出现漏浆等;

振捣时间同混凝土塌落度结合起来,防止过振,一般情况下,14cm塌落度振时为15秒;

10cm塌落度为20秒,16cm塌落度为10秒。

⑥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预防处理措施

混凝土外表错台、裙边:

立模位置、尺寸要准确,结构牢固,防止浇筑过程中变形和跑模。

对错台、挂帘、裙边等缺陷,采取扁铲铲除多余部分,再用打磨机磨平的方法处理。

表面蜂窝、麻面、气泡:

施工中加强混凝土振捣、养护等过程,防止产生蜂窝、麻面、气泡等质量缺陷。

处理此类缺陷视程度,采取凿除疏松混凝土至密实处,使用硅粉砂浆分层涂抹、修补。

根部漏浆、烂根防治:

在下层混凝土面上、模板根部部位水平粘贴二道一定厚度的海面胶带,支设加固模板时,可保证模板底部与先浇混凝土面挤压紧密,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接浆处理,即在根部均匀浇筑一层5cm厚的防水水泥砂浆,严禁无接浆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表面存在气泡的防治:

清水镜面混凝土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排水、透气性差,因此混凝土振捣的质量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于混凝土表面气泡的多少。

第一,混凝土分层浇筑,采用测杆检查分层厚度,如25cm一层,测杆每隔25cm刷红蓝标志线,测量时直立在混凝土表面上,以外漏测杆的长度来检验分层厚度,并配备检查、浇筑用照明灯具,分层厚度应满足要求,待第一层混凝土振捣密实,直至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和产生气泡为止,再浇筑第二层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

第二,混凝土振捣应插点均匀,快插慢拔,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一般振捣时间20~30S,过短不易捣实和气泡排出,过长可能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现象,致使混凝土表面颜色不一致;

第三,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若紧靠模板振捣,则很可能将气泡赶至模板边,反而不利于气泡排出,故振动棒应与模板保持150~200mm左右间隙,利于气泡排出;

对拉螺栓孔周围漏浆、起砂的防治:

由于箱体中隔墙截面较大,采用对拉螺栓加固是种防止构件涨模的好方法,但对于清水镜面混凝土工程,螺栓孔周围的质量缺陷,无疑会大大影响混凝土表面的视觉美观,为消除加固时采用对拉螺栓周围漏浆起砂,从而造成柱表面视觉不美观的缺陷,可采用在构件模板两侧的相应位置钻取比PVC管大1mm的圆孔(PVC管内径要比对拉螺栓大2~3mm,PVC管强度要高些),对拉螺栓从PVC管穿过(PVC管的长度要穿出模板两侧4~5cm),PVC管与模板周围结合处用胶带纸粘牢。

这样基本可避免螺栓孔周围漏浆起砂,对拉螺栓还可抽出周转利用。

⑷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位置、形状、尺寸符合要求,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满足混凝土具有设计要求的强度和密实度,模板接缝不漏浆。

①模板设计:

U型槽侧模采用大块钢模板,利用三角支架做支撑将侧模固定牢靠。

箱体模板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撑体系作支撑,支撑体系搭设作好验算,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大块钢模板平整铺设,利用水准仪测量调整模板标高。

在加工模板时,为保证柔性外防水层施工质量,所有混凝土外角均应做成圆角(圆角半径不应小于150mm)。

在变厚度处均应设置45°

掖角处理,以利柔性外防水层的施工。

②模板安装

侧墙及顶板模板的施工在侧墙钢筋验收合格后进行。

模板安装采用汽车吊起吊运输,人工配合安装。

模板支撑牢固、稳定,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松动、跑模、超标准变形下沉等现象。

内模支撑安装时,始终保证模板不变形。

模板安装前,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准确放样,待监理工程师检查无误后方可立模。

顶板满堂支架搭设时,预留沉降量,以确保净空和限界要求。

侧模模板拼缝处内侧贴止水胶,防止漏浆。

③模板拆卸

混凝土达到设计拆模强度,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拆卸模板。

顶板以下的模板在顶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方可拆卸。

拆下来的模板及时清理干净,刷油保护,并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待用。

脚手架的拆除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进行,确保安全。

⑸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把好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关,做好隐蔽验收记录,对于隐检中提出的质量问题进行认真处理,经复验符合要求后,方可办理签证手续,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由工班长在隐蔽验收记录中填写工程的基本情况,由施工队技术负责人签字,并邀请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和业主、监理单位现场代表,重要或特殊部位还邀请设计单位和质量监督单位派员参加,共同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参加检查人员按隐检单的内容进行检查验收后,提出检查意见,由质量检查员在隐检单上填写工况,然后交参加检查人员签证。

若检查中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整改时,施工工长在整改后,再次邀请有关各方进行复查,达到要求后,方可办理签证手续。

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技术负责人方可安排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施工队技术负责人在隐蔽工程验收后,及时将验收记录送项目部内业技术人员审核无误后归档。

把好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关:

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先有施工质量检查员检查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