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069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县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县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县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县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县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doc

《我县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县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县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doc

我县农村学校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三台县芦溪镇中心小学校肖伟18981149353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与提高,是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关键。

实现中小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也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

文章具体结合了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举措和基层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情况,阐述了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个人的思考。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

正文:

时下,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国家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我县教育界的重大举措,全县从上至下,无不在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而努力,从上至下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教育资源平台使用培训及围绕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的活动及检查也席卷县内各个角落,掀起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热潮。

然而,作为基层学校的一线信息技术人员,在这潮流之中,在深感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任重道远的同时,也隐隐觉得这场革命之中,还存在着一些让人担忧的地方。

一、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硬件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1.1学校的硬件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于大规模化的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地处丘陵,工业经济发展极为滞后,是一个劳务输出大仙,区域经济发展也较为不平衡,县内各校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虽然以“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为学校增加了一定的硬件设施,但是用于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设施仍然有着较大的缺口,许多学校的教学、办公电脑仍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以芦溪小学为例:

全校师生近2997名,所有电脑不过130台(班班通42台(套)、微机室(32+1;48+1)、办公电脑(6)),每百名师生占有电脑率4.3台,平常的课堂教学已经是捉襟见肘,办公电脑更是紧张,虽然老师们用了智能手机,但他毕竟不能替代电脑。

相对县内农村学校而言,芦溪小学还算好的,其他学校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1.2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于教学终端的匹配还要靠家庭、社会承担,农村的经济水平及家长的认识不足,还远远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各种教学平台的搭建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教学;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或者掌握知识与技巧,并最终形成技能。

这些目的的实现,都最后归结于学生,因为他们才是教学终端。

让每一个学生拥有教学终端(智能机、平板、电脑),有多少孩子的家庭能够给孩子如此的配置?

即便家长给孩子们配备了这些终端,又有多少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拥有宽带网络?

留守老人们又如何能够监管孩子们在网络上的行为?

这就是我们搞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实际情况:

财力不雄厚,硬件无保障;人力支撑薄弱,监管辅导无根基。

(二)教师、学生及社会成员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制约了教育信息化建设

再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果没有人去使用它,发挥它的作用,并且不能把教学工具运用到教师自己的教学中,那么这些教学工具也就失去它们的价值。

因此,人员素养是决定教育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那我们的人员情况如何呢?

2.1部分教师仍然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模糊,不求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推进

在农村学校,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旧用着粉笔加课本的教学方法,对信息化教育建设的认识不足、认识不到位,制约信息化的发展。

不少教育管理者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某种意义上的学校包装,但在教学中全面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研究甚少。

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已经适应、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新的信息化教学工具与新的教育模式及思维,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事情,不能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融合在一起。

对于课堂教学,还热衷于“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单一传统授课模式,大搞“题海战术”,根本无心顾及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

其后果就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方向背道而驰,制约甚至阻碍了教育信息化建设。

2.2师生或忙于日常教学,疏于关注教育信息化;或年龄偏大偏小,信息技术素养偏低

以我县今秋努力推进的绵阳市教育资源中心平台的资源建设、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师生实名制注册搭建的学习平台活动为例,从县电教站到学校各层次都开展了针对教师的培训,不可谓不用心。

然而,从基层的操作情况来看,收效甚微,老师们大多不知道如何去操作:

即便我们举行了专门的培训会,并且把操作步骤制成了PPT、视频放在邮箱、QQ群、甚至通过校讯通平台将操作步骤发送到老师们的手机里,许多老师仍然是无动于衷,要么就应付了事,理由很简单:

一天要上四五节课,还要批改、辅导,还要应对家长、学校及家庭的临时工作,身心俱疲,何来时间去搞这些不能直接给教育带来效益的行头,况且学校就那么几台机子,一天挤不进去,就忘完了;当然还有一部分是真的什么都不懂,前面的也就成了很好的托辞。

所以,在基层这些工作,基本都是学校里的信息技术教师或者是中层在上级要检查考核时集中打突击完成了的。

试问:

这对教育信息化有何促进作用?

也就仅仅是一堆数据而已。

2.3学生监护人情况极为糟糕,信息技术素养根本无从谈起

作为劳务输出大县,我县农村学生大多由其婆婆爷爷监管。

他们能够打接电话就不错了,能够用手机发短信的就凤毛麟角了,又怎么会去上网等等。

最终,在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师生实名制注册活动中,几乎都由老师代办,平台上统计的也就是一堆数据,上面的也看到这些注册率了,似乎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是实际却仍然是白纸一张:

兴师动众一场,会的还是会的,不会的还是不会的,大家都没有丢失什么,也没有获得什么——除了一部分人的疲于奔命,忙于应付。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人为环境:

或自我满足,或疲于应付,或呆若木鸡。

二、对策与思考

(一)切实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我们的国情中,教育还是学校的事情,要想把教育,尤其是把基层教育办成全社会的事情,估计还需要漫长的等待。

所以,我们还得从学校入手,致力于改变学校的硬件设施,只有学校拥有了足够师生们用的硬件,师生们才会有机会去练习、熟悉、提高,才会真正的关注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教育实现信息化后给自身带来的切实利益,从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良性发展。

(二)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上合理分化,分解教育信息化建设,分步骤、分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具体的工程,我们应该合理规划,分步实施。

在推进工作中,我们不要一来就是全县全员参与(老师、学生一把抓),而要分层次、分批次、分年龄段逐步推进;即便在同一个项目的推进中,也要讲该项目分段进行,不要搞整项工程的打包推进;同时,在县内也可以分片区推进,在经济状况及硬件设施配备较好的区域里搞好试点,起到标杆效益,从而带动其他学校的信息化发展,也给其他后来者一个可以借鉴的模板,使得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少一些浪费。

(三)开展多层次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3.1实行分层式培训

在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资格上综合考虑教师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任教的条件、教师的影响力等因素。

建议开展两个层面培训方案。

一是初级技能培训。

主要是针对普通的新学教师,使其能尽快适应当前信息技术教育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比如近几年已培训过如何启动应用程序、如何浏览“因特网”、学习字处理软件、文档的编辑与美化(艺术字、剪贴画)、文档的打印、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内容。

二是高级技能培训。

主要是针对接受过初级培训,操作较好和学科能力强的教师,培养信息技术和学科带头人。

这种培训具有很强的鼓励性和探究性,其目的是培养一批现代教育技术骨千,以此来带动其他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2建立集中培训考核机制,实现培训考核与教师个人考核挂钩制

在分批次、分层次开展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中,集中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之一。

为了切实的发挥集中培训的作用,培训机构应该建立考核机制,对参培教师的培训成绩进行量化考核,并最终与教师的个人岗位考核挂钩,确保培训效果,这样也才能真正的为基层学校培训出具有一定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为教育信息化起到推动作用。

3.3建立每学期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考试制度,逐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如何?

是不是培训合格后就不闻不问了?

是不是培训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了?

培训后有无提升?

这些都需要检验。

怎样检验?

就是上级部门组织每期信息技术操作考试,并将考试结果计入教师个人考核,从而促使教师不断的去学习,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以满足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同阶段的需要。

(四)改变现行教育信息化考核体制,不要只关注学校层面,应更多的关注教师个人层面

在现行的教育信息化考核体制中,更多的关注于学校层面,只要学校某些方面没有达到上级要求,就直接通知学校怎么怎么,可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权限的问题,学校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就知道详情。

因此,上级部门完全可以利用管理平台后台的教师个人信息直接与教师个人联系,省去中间环节,既提高了工作效益,又远比学校层面更直接也更有力的推进了工作。

(五)切实解决教师编制问题,为学校配齐或者培训出具有专业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师,打造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中坚力量

目前,我县各校的编制还是几年前的事业单位编制,这已经严重滞后于现在的学校发展,导致了一部分学校人员严重不足,一部分学校人员严重超编。

超编的学校还好办,但是缺编的学校就很难开齐开足课时。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就成了首先被分摊的人员,不能专心于信息技术工作,也就会导致学校信息技术工作推进滞后;同时,现在的各校信息技术教师基本都是半路出家,能够独当一面的人虽然有,但也只是少数人而已,因此,还应大力开展学校专人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人员、分管领导)的业务培训,努力为基层学校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专业人才,并结合时代特征,为专任(兼任)信息技术教师解决好工作量考核、评优晋级等政策问题,让他们到有技术、有奔头、有干劲,真真正正的全心为教育信息建设而埋头工作,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

结语: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需要顶层设计,需要行政强势主导,也需要的是各学校自行衍生,而后灌木丛生,最终形成一片森林。

只有顶层设计基于又高于基层,顶层设计才会逐渐凸显,而最终成为高楼大厦。

因而,如何厚重基层的底蕴并使之迸发出极大的热情,是我们教育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因此,合理规划,全盘谋局,细处打造,满足硬件,培养中坚,合力推进,才能真正的让教育信息化这支时代之花在教育界绚丽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