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0534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初级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A.干冰是经过压缩的固体二氧化碳,能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作人工降雨、舞台烟雾剂及制冷剂,只是状态改变,是物理变化;

B.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表面产生一层白膜,属于化学变化;

C.电灯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D.车胎爆炸只是形状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考点:

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答案】A

【分析】

【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此选项正确;

B、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都放热,也有吸收热量的,如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就是吸收热量,此选项错误;

C、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不只有燃烧,如镁条与稀盐酸反应也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

D、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此选项错误。

故选A。

3.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放易燃物”的是()

A.B.

C.D.

【详解】A、该图标是禁止放置易燃物标志,故A正确;

B、此图标是严禁烟火标志,故B错误;

C、此图标是禁止携带火种标志,故C错误;

D、此图标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D错误。

4.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

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可作散热材料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D.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由信息可知,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错误。

故选B。

碳单质

5.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A.增加易燃物,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浓度,使燃烧更旺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使燃烧更旺D.提高物质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旺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火上浇油增加了可燃物,使燃烧更剧烈,故选A。

燃烧的条件

6.“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

下列对“低碳生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减少使用含碳的燃料

B.其中“碳”指的是碳单质

C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新燃料

D.可以有效防止温室效应

A、减少使用含碳的燃料,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的“低碳生活”,不符合题意,错误;

B、“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碳单质的“碳”,符合题意,正确;

C、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新燃料,可以节省化石燃料的应用,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属于“低碳生活”,不符合题意,错误;

D、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低碳生活”可以有效防止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错误。

故选B。

7.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方法。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点燃前需验纯,则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需验纯

B.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不一定含碳元素

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励一定单质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氧化物

【详解】A、氢气点燃前需验纯,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需验纯,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OH,故选项推理错误。

8.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

A.B.C.D.

【答案】C

【详解】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观察选项,故选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可再分

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详解】A、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可再分,故A错;

B、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故B正确;

C、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电子,故C错;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但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故D错。

【点睛】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10.如图所示,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瓶中,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不变,红墨水右移D.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详解】解:

当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足够多的氧气时,充气气球内的空气在周围氧气的压力作用下,会沿导管排出气球,气球变小,导管中的红墨水会向左移。

11.下列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二氧化碳碳酸钙B.铜氧化铜

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D.一氧化碳碳酸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故不选A;

B、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不选B;

C、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不选C;

D、一氧化碳不能直接生成碳酸,故选D。

故选D。

1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①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没能使带火星的木余复燃,可能是收集前集气瓶里水没有盛满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产生气泡很少,可能用的是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③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端一个冷面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被点燃的气体一定是H2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出现的红色物质又变黑了,可能是酒精灯温度太低了

A.①②B.③④C.②D.①

【详解】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必须灌满水,若水没灌满,会导致瓶内有空气而造成收集的氧气不纯净,该说法正确;

②稀硫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H2SO4(稀)═CaSO4+H2O+CO2↑,结果生成微溶性固体硫酸钙,它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使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脱离接触,导致反应太缓慢,该说法正确;

③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不能说明被点燃的气体一定是氢气,这是因为甲烷、乙炔燃烧都能够产生水蒸气,该说法不正确;

④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当试管中黑色物质变红后,为防止铜被氧化,要继续通一会一氧化碳,所以当试管中黑色物质变红后即停止实验,结果发现红色物质又变黑了,是因为撤酒精灯后,没有继续通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导致灼热的铜又被重新氧化,该说法不正确。

13.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aO

CaCO3

高温

D.

CuO

木炭粉

氧气流中加热

A.AB.BC.CD.D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木炭粉在氧气流中加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4.如图A、B、C是三个与磷燃烧有关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一的目的是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实验二中,既可利用玻璃管引燃红磷,又可用气球缓冲瓶内压力

C.实验三中,采用了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②③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实验三中,采用了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①②对比说明两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详解】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内的气压减小,通过水的倒流测定氧气的含量,故方法正确;

B、玻璃管可引燃红磷,气球可缓冲瓶内压力,故方法正确;

C、②中的红磷不能燃烧,③中的白磷也不能燃烧,不能得出结论,故方法错误;

D、①中白磷燃烧,②中红磷不能燃烧,对比可得出两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5.在反应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

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4:

9

B.8:

11

C.10:

D.31:

44

设生成C的质量为x,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M,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M。

x=1.8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B质量=1.8g+8.8g-2.6g=8g,则B与D的质量比为=8g:

8.8g=10:

11;

故选:

C。

16.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详解】二氧化碳能使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棉球变红,不能使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选D。

17.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生成物是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