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我是非遗小传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我是非遗小传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我是非遗小传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利用非遗文化的了解与传承,促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年级】
三年级
【活动准备】
面团(各种颜色)、剪刀、梳子、绿豆、围裙
【活动重点和难点】
捏面燕的技法和创意组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实物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实物(花样馒头)让学生闻味道,谈感受,引出非遗。
2.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
交流所熟悉的家乡非遗文化:
渔家锣鼓、剪纸……
3.出示课题:
我是“非遗”小传人
【设计意图:
以闻“实物——花饽饽”的感受为兴趣导入,引出“非遗文化”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达到教学目标1。
】
二、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清明节习俗之一——捏面燕
以实践活动活动之一“清明节习俗——捏面燕”为主题开展实践操作活动,以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经验为依托,让学生感受实践活动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
三、观看视频,探究技法:
1.准备材料:
面团,梳子、剪刀、绿豆
2.练习技法,掌握技法:
学习第一种技法——“揉”,怎样揉,请看视频.下面我们就来练习揉面团,来面团揉起来。
(师巡视看评价)
学习第二种技法——搓,搓法可有技巧,仔细看视频(播放搓)你发现什么了?
(发现搓的形状一头粗,一头细)师评价:
你观察的可真仔细,那在家里跟妈妈学过捏面燕吗?
来给大家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搓面团的方法。
看明白了吗?
看来搓有难度,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挑战,那赶紧练习一下吧!
来面团搓起来!
学习技法三是捏,捏面团也有技法,仔细看视频(播放捏)来面团捏起来,跟老师一起来,注意用两只手掌的底部捏,一边挤压,一边捏,反复几次,小燕子的头,小嘴已具雏形。
来面团捏起来
技法四是剪,小老师亲自上台示范,学习用剪刀剪出小燕子的翅膀、尾巴和嘴,小燕子的基本造型就完成了。
3.回顾视频,交流创作步骤
此环节学生从自身经验中产生、形成问题,从经验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注重学生“揉”“搓”“捏”“剪”基本技法的尝试练习与操作掌握,活学活用,同时运用多种活动形式:
视频欣赏、手势模拟与小老师示范相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2。
四、预设构思,创新作品:
1.温馨提示,请看(片1.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2.作品的制作和组合要有创意。
3.小组分工要合理4.作品完成后起个题目,并说出你们的想法)。
2.小组讨论,作品创意
3.小组交流作品的构思和组合
4.小组讨论分工
5.创意大比拼:
“群燕回春”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亲自学习面燕的制作技法,群燕回春的创意组合,在“观察”“考察”“操作”“创作”“设计”“想象”“体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1.交流前看老师对介绍者和评价者有要求哟,请看大屏幕。
2.主要从作品的构思、创意、组合和技法上进行性评价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家乡的热爱之情,我是荣成的一位小主人,争做“我是非遗的传人”,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完成教学目标3。
六、梳理回顾,拓展升华
1.看视频,了解独居乡土气息的胶东花饽饽的发展历史,请看(视频)
2.谈感受
3.小结:
荣成独具特色的花饽饽已走向世界,(看视频花饽饽发展历史)远销世界各地,吸引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各地游客、外宾前来参观学习,山东电视台,报纸新闻也对我们的花饽饽进行宣传报道。
我们作为荣成人中的一员,自豪的同时还要做好非遗小传人,把我们的面食文化传承下去,把我们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其实我们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课后想了解更多的非遗文化活动,请登录微信公众号《非遗文化,我传承》,那里有更多的非遗文化请你欣赏和了解,呼吁更多的人参加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而我们作为一名非遗小传人,课后要有任务,不仅要宣传还有做,下节课就把你做的面食创意带来,我们一起交流欣赏!
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此环节学生从自身经验中产生、形成问题,从经验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视频欣赏、手势模拟与小老师示范相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4。
板书:
我是“非遗”小传人
基本技法
揉搓捏剪
《我是非遗小传人》学情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中小学(3-12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等。
简单地说,“设计制作”就是动手操作实践,即运用操作技能将一定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形成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意识。
通过设计制作,即能在实践中发展实践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又能提高创意实现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字化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能力,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校、学生自然状况分析:
本课教材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孩子们。
三年级学生面对新生的事物比较有好奇心,喜欢挑战,接受能力存
在无限的潜力,正处于好奇心多,表现欲强的阶段,适当的安排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使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良好途径。
学校也通过“非遗文化进行进校园活动”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来分析:
从学生的兴趣、态度、意识等方面来看,由于综合实践课一改以往学科课程单一的学习模式,跳跃的进行知识技能的整合,注重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融入社会,这对于知识能力尚浅又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机遇和挑战。
所以,在活动开始前,我首先询问学生的非遗文化有哪些?
清明的习俗有什么?
通过“非遗话题——花饽饽”切入,学生兴趣很高。
这样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以期在兴趣的牵引下,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从孩子们的知识储备来分析:
他们由于自身发展和活动内容,在以前的活动实践中接触过的技能训练不多。
升入高年级后,虽然懂得和掌握了操作技法,但对“揉”“搓”“捏”“剪”还是生疏的,所以我适时的利用微视频的形象讲解和小老师的现场示范,小组的合作来引导学生如何掌握技巧,发扬面食文化做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从孩子们的小组合作状况来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合作意识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能较好地对掌握的技法进行操作练习,理解敏捷,感悟正确,兴趣进行自由分组、自主探究活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作品评价交流,集体共享,建立合作精神,能够在活动中学会查找,筛选,发现问题,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观察,和搜进行技法加工整理,并做到有所理解、感悟和创新。
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分组和探究活动,但方法有时会不得当,合作者经常遇事畏缩,不好意思,尤其是当小评价员,对作品的解说什么是,缺乏技法的有效评价,所以,课堂上需要对合作的方法进行具体的指导,以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方法,达成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从活动中学到知识,比从书本上直接获得的知识更重要。
通过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各种能力得到更为恰当的激发。
《我是非遗小传人》效果分析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形式之一的“设计制作”,是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作品制作、创作等,它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
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
“设计制作”重在动手操作,重在新想法新创意,重在解决现实问题。
课前效果分析:
这节课重点学习的是非遗文化的熟悉与了解,尤其是家乡花饽饽面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通过清明节习俗“捏面燕”掌握“捏面燕的基本技法和创意组合作品“群燕回春”,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内容,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了解什么是非遗?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非遗文化?
清明节的习俗等问题。
课中效果分析:
一、通过实物花饽饽导入,教师明确关于家乡非遗文化历史的了解。
实物展示:
闻花饽饽,谈感受;
学生初步交流家乡的非遗文化,在通过视频学习,加深对家乡的自豪感。
二、通过视频技法引导,了解掌握捏面燕技巧
“设计制作”就是动手操作实践,即运用操作技能将一定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形成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意识。
目的通过捏面燕感受传统民俗的文化魅力,通过动手尝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体验捏小燕子的快乐,体会春天的美好,懂得感恩。
三、技法的细节指导效果分析
在捏面燕的技法指导上,主要通过微视频、手势模仿、小老师现场示范等形式进行交流学习,有效地达到掌握技法的教学目标。
四、现场操作评价效果分析
光说不练是成就不了本事的,实践出真知。
今天这节课我给大家提供了难得的“创意大比拼——群燕回春”的作品创作的机会,让学生利用小组的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效果颇丰。
课后效果分析:
学生谈技法掌握:
生1:
我基本已经掌握捏面燕的技法,再在“我的非遗作品”和“具有乡土气息——花饽饽发展历史”的欣赏过程中,对家乡的非遗面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生2:
通过清明节习俗——捏面燕的文化传承,了解了家乡更多的非遗面食文化,为自己作为一名荣成的小主人,“非遗文化的小传人”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生3: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小组认为在非遗面食文化的宣传和了解上还要更深入。
生4:
我们作为一名非遗小传人,不仅仅要宣传,还要去做,学习各类面食花饽饽的制作方法,才会更好地传承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
通过这堂综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