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029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doc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doc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质量是生命线,教学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培养环节和过程。

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如果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就不能保证,培养合格人才就是一句空话,家长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学校就谈不上发展,路子会越走越窄,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校及一些相对较为薄弱的学校,在谈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时,总是信心不够,借口百出,教育教学工作举步不前,形势不容乐观。

因此,探索出一条如何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分析

1、生源质量下降

近几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使得农村薄弱学校辖区内的学龄儿童数量大幅下降,学校生源锐减,同时生源质量也大幅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携子女进城务工。

同时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许多比较优秀的学生转入城市就读,趋向优势教育资源,剩下的在校学生又由于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因素,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均不尽人意。

我校就曾有老师开玩笑时说过“现在还留在我们学校上学的学生就只有两类了,一是‘笨人’,二是穷人”。

针对这些学生,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偏远山区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

教师水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农村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差和农村原有优秀教师的外流,使得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缺乏。

我省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容忽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家长的教育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都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更谈不上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2、师资队伍现状堪忧

一、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僻,信息交流不畅,交通不便,文化氛围不浓,对新生事物接受得慢,教师们不求进取、固步自封。

很多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注入式、满堂灌、一言堂教法根深蒂固,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习模式    

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流失严重。

 从工作生活条件来看,城区学校好于乡镇所在地学校,乡镇所在地学校要好于村小。

条件差的农村中小学新教师不愿意来,出现队伍断层,青黄不接,老教师年龄偏大、学历低、观念陈旧,无法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

由于农村小学大多实行包班任教,一个教师往往担任几科教学,负担较重,所以,很多教师动用各种关系,有的往城里调,有的调到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人才外流严重,最终导到导致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失衡。

由于年龄结构老龄化,再加上生源的减少,在本校内平行班数量减少或者一年级就只有一个班,工作效率无可比性,缺乏竞争意识,有些工作得过且过,彼此都差不多。

虽然绝大部分老师的教学准备都合格,教案基本完整,工作积极性高,敬业精神强,但是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很难拔尖,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缓慢,教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3、办学硬件陈旧

在我县的城镇一些学校已装备多个多媒体教室,部分学校已在装备“白板”时,而像我们这类农村薄弱学校在“校校通”工程实施前,连网络都一直没通,现在通了,而在90年代购置的计算机早已成了摆设,校校通所配置的几台电脑基本满足了学校办公用,老师们想在网上下载一些教学资源无法满足。

校舍基本是危房,学校每年在公用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进行维修,但终是治标不治本。

4、农村薄弱学校的优势

我们也应该看到另一面:

农村有一些更宝贵的、城镇所不及的有利因素,需要我们好好挖掘、好好研究。

首先,农村学校与自然更贴近。

农村孩子可以与大自然零距离地接触,这种体验是城市孩子无法体会到的。

上学路上鸟儿唧唧喳喳,田野里麦子一片金黄,远处的山林郁郁葱葱,村边的小溪蜿蜒曲折,泥土气息弥漫校园。

这些都是农村课程改革得天独厚的资源,关键是怎么去挖掘和利用。

其次,农村学校教育融入农村生产与生活当中。

大部分的农村孩子在学习之余,是家中不可缺少的劳动力。

在这里,“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得到了一定的还原。

农村孩子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从而得到鲜活而生动的体验,而这正是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天然方法。

再者,农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为密切。

与城市师生间的陌生相比,农村是一个熟悉的乡土社会。

教师和家长、学生同处在一个村子里,一个微型社会中,抬头不见低头见。

他们之间与生俱来的熟悉与信任,是课程改革要求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措施

1、营造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

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既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涵盖了一个学校的校容、校貌,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特色,以及校风、校纪等。

良好的育人环境,会使广大师生时刻体验到校园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时刻享受到置身其中的幸福与自豪,从而对工作、学习产生兴趣,充满信心。

因此,作为薄弱校,要充分调动、鼓励学校广大师生,利用现有的校本资源,积极投入到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建设当中,自己动手,优化教学,培养广大师生爱校、爱教育的良好风尚,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并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校本资源,针对本校校情和学生实际,找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倡导教师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情感心理状态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情感对人的认知和行为有调节功能和推动作用。

只有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积极作用。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自打到心的深处”。

因此,学校要大力倡导爱心教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特别注意保护和巩固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待学生必须一视同仁,面向全体,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切忌高高在上,三尺讲台,惟我独尊。

要经常性地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解疑、交朋友,从而活跃教育教学氛围,确保师生双边活动的和谐进行。

三、树立新的课程理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有效教学。

  聚焦课堂,整合课程资源,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效益。

湟中经验初步解决了有效教学的观念问题、时间问题、教与学的方式问题、课堂管理问题。

对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教学理论意义和鲜明的针对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依据教学设计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课程意识,用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来丰富课程内涵,重视教学活动的生成性,以创新、发展的观点正确把握生成性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成功实践湟中经验的基本做法,确保校本教研机制和谐、有效整合,提高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

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投入校本教研活动,准备充分,积极参与;强化自主学习,将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读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勇于实践,勤于思考,立足于自我理解和内化。

教师之间要分工协作、同伴互助,发挥个性特长和发扬团队精神并重,逐步形成合作共进的教研氛围。

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

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融合学校教研工作重心、学科特点以及本组教师的实际需要,确定学期教研工作重点,制定好活动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开展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探索从问题确立到问题解决中的行动策略,做好资料积累;充分发挥骨干作用,与组内教师通力合作,营造交流与对话、协调与合作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群体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和新教师的成长。

教导处是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机构。

要根据学校校本教研的总体规划,确定学年、学期的工作重点,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要重视对教研组、备课组工作的过程管理与指导,善于发现先进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并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可转化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校本教研的常规制度;要尝试建立跨学科的教研组或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使各科教师加强联系,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和方式方法的迁移融合;要探索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结合,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教师研训体系;要研究年级组办公形式中的教研模式,切实提高教研质量。

校长是校本教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要将教学研究工作作为学校极其重要的工作,把握学校教研工作的方向与思路;要整合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等力量,建立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多层次、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形成促进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要改进工作作风,经常深入教学现场,带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研教改,认真发挥领导和指导作用。

(作者:

李亚岭)

依托校本教研,促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三、转变观念,优化课堂结构是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

现代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地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树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课程理念,摒弃应试教育的不利因素,走素质教育之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对学习产生厌弃行为的现状。

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除了倡导教师改变传统观念的同时,还要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不同的教材、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合理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情境,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动性,富有趣味性。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创新教学,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开展“师生讨论,生生讨论,教师评,自己评,集体评”的激励型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爱学”、“乐学”、“勤学”、“会学”,直到“学会”、“学好”。

增强自信心,激发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四、积极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是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程,许多教师、家长都很头痛。

我认为,这方面,学校要花大力气鼓励教师多一份爱心,一些耐心,一点理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育人意识。

学校要多鼓励教师深入到班级、家庭、学生中,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耐心与他们交流、沟通,多亲近,多关心,多帮助他们,与他们平等相处,以循循善诱、和蔼诚恳的态度与他们谈心,用真情去感化他们的心灵。

另外,提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多启发,多引导,多鼓励,多表扬,积极开展分层次教学,使学困生也能吃得了,吃得饱,吃得好。

使他们切实尝到学习进步的愉悦,并以一次次成功的欢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然而,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经常抓,反复抓,抓经常,抓反复,时时刻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五、优化教育科研是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

学校要发展,教研要先行。

教育科研不断优化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优化过程。

薄弱校要改变教育教学质量长期滞后的现状,就得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树立“教研兴校”意识,将教育科研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鼓励全校教师提高认识,共同参与,大兴学习之风、教研之风,实现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全面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

全校教师要定期开展集体学习活动,掌握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教学理念,并积极展开讨论,切实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积极实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行为与角色的转化。

同时,要经常性地组织教师针对本校学生实际开展“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等专题研讨,并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研讨,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撰写小论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给自己洗脑、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另外,要求教师积极开展自评、互评等活动,时时“三省吾法”,反思自己的学法、教法和导法。

六、密切与家长配合,是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平台

薄弱校要把做好家长的工作作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头戏。

定期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教育的政策性宣传,增强学校收费透明度,增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透明度,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从而取得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