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材料与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
《造型材料与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造型材料与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按材料的物理状态、化学性质及用途分类
按物理状态分
气体:
氢、氧、氮
固态材料:
最常使用
液态材料:
有机材料(油脂、涂料)
按材料的化学结构分类
金属材料:
金属键
无机材料:
离子键
有机材料:
共价键
半导体:
介于金属材料与无机材料之间
按材料的用途分类
建筑材料、电工材料、结构材料、电子材料、研磨材料
光学材料、耐火材料、感光材料、腐蚀材料、包装材料等
3、按材料的来源分类①天然材料
矿物:
石材、粘土、矿石、宝石、熔岩、火山灰、金刚石、煤、水晶
大气、海水:
气、水蒸气、水、冰、海水
动物质:
皮、羽毛、骨、毛发、角、牙、油脂
植物质:
果实、茎、树皮、花、分泌物、蔓藤
②
加工材料
纸、混凝土、合板、木棉、颜料、绢
③合成材料
塑料、橡胶、硅酸盐、合成纤维
4、按材料成份分类
①
有机材料:
塑料、橡胶、有机纤维
无机材料:
金属、硅酸盐、玻璃
③
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
④
其它:
石墨、金刚石、碳纤维
5、按材料构造分类
晶质材料
金刚石、岩盐(单晶体)、金属、陶瓷(多晶体)
②非晶质材料
6、按材料形态分类
线材、板状材料、块状材料
本课程着重介绍材料
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
陶瓷材料、玻璃、木材、涂料
三、
材料的一般性质
1、密度ρ=m/V
ρ——材料的密度(kg/m3)
m——干燥材料的质量(kg)
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m3)
容重:
又称表观密度(ApparentDensity)有的也称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ρ=m/V0
V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cm3或m3)。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材料的实体积与材料内所含全部孔隙体积之和。
对于外形规则的材料,其测定很简便,只要测得材料的重量和体积,即可算得表观密度。
不规则材料的体积要采用排水法求得,但材料表面应预先涂上蜡,以防水分渗人材料内部而影响测定值。
三、
2、熔点
熔点:
纯金属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的温度,低于700℃为易熔金属
高分子材料:
高于glasstransition温度Tg为高粘度液体或橡胶状材料
热塑性塑料熔点Tm>
Tg;
热固性塑料无Tm、Tg
3、比热容(SepcificHeatCapacity)
单位质量的材料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J/(Kg•K)
水的比热较大,金属的比热更小一些
c铝>
c铁>
c钢>
c铅
(1)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比热,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同一物质的比热一般不随质量、形状、温度而变化,如一杯水与一桶水,冷水与热水,它们的比热相同;
(3)对同一物质,比热值与物体的状态有关,同一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是一定的,但在不同的状态时,比热是不相同的,如,水的比热与冰的比热不同。
4、热导率(coefficientofheatconductivity):
相对的两个面给予单位温差,在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称为热导率(导热系数)W/m•K
5、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ofheatexpansion):
材料两点之间的单位距离在温度升高1℃时的变化为线膨胀系数,单位体积的变化为体胀系数
6、强度(strength):
R——材料的极限强度(Pa)P——材料破坏的最大载荷(N)F——材料受力截面积(cm2)
7、弹性与塑性(elasticityandplasticity)
在外力除去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能力称材料的弹性
材料能承受永久变形的能力称材料的塑性
8、脆性与韧性(brittlenessandtoughness)
材料承受外力无明显变形突然破坏的性质称脆性
承受冲击载荷或振动载荷而不破坏的性能称为材料的韧性
材料的一般性质
9、硬度(hardness):
表面抗塑性变形或破坏的能力
布氏硬度:
金属材料、塑料、橡胶
负荷P(1875~3000N)钢球直径D(2.5~10mm)压入被测金属表面保持10~60s后测压痕的直径
洛氏硬度:
以硬质压头的压痕深度来表示材料的硬度HR(A、B、C)
维氏硬度:
与布氏硬度测量原理相似,所加载荷较小,压头为1360顶角的金刚石棱锥,测出压痕两对角线的平均长度。
HV适合极薄零件和表面渗碳、渗氮层的硬度,精度高。
补充金属材料的几点性质
(1)导电性:
金属材料传导电流的能力称导电性。
衡量导电性好坏的参数
电阻率:
计算和衡量金属材料在常温下(200C)电阻值大小的性能指标
导电性:
银>
铜和铝合金<
纯金属
(2)磁性:
磁性是指金属材料在磁场中被磁化而呈现磁性强弱的性能
铁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中,能强烈被磁化到很大程度,如铁、钴、镍
抗磁性材料——能抗拒或减弱外加磁场磁化作用的材料:
铜、金、银、铅
顺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中,只是被微弱磁化,如锰、铬、钼
(3)耐磨性:
以磨损量作为衡量的指标。
(4)耐腐蚀性:
指金属材料抵抗周围介质腐蚀破坏的能力。
(5)抗氧化性:
指金属材料在室温或高温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是高温材料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
补充非金属材料的几点性质
孔隙率:
衡量孔隙的指标
孔隙率是指材料内部空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比
材料的胀缩:
由于大气中温度、湿度的变化或其他介质的作用引起的。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其胀缩常受到制品结构的限制,会造成制品开裂和变形。
非金属材料的变形: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弹性模量
徐变(或称蠕变)和松弛对材料的使用影响较大
亲水性:
如果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材料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附着力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则水就能湿润材料的表面;
否则材料不能被湿润,这种材料叫憎水性材料
吸水性:
指材料吸收水分的能力
耐水性:
指材料长期在水的作用下其强度不显著降低的性能。
抗渗性:
这是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能
其它:
导热性、热容、耐热性、耐燃性、耐火性、耐久性
四、材料感觉特性的运用
(一)
材料感觉特性的概念
对材料的认识是实现产品设计的前提和保证
按材料构成分为自然质感人为质感
1、材料感觉特性的内容
材料感觉特性:
又称材料质感,包括生理心理属性和物理属性
通过感觉器官对材料表面特征的刺激引起的对材料的综合印象
2、材料的感觉特性评价
3、影响材料感觉特性的相关因素
(1)材料种类:
组成、结构
(2)成型加工工艺及表面处理工艺
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技巧会产生不同的外观效果,从而获得不同的感觉特性
锻造、铸造、焊接、铆接、编织、车削、磨削、电镀、喷砂
(二)
质感设计质感设计是产品造型的要素之一
认材→选材→配材→理材→用材
1、
质感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
生活和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几何要素、色彩、材质、光泽、形态的有机组合
质感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各种材质有规律组合的基本法则
(1)调和与对比法则
整体与局部:
统一和谐、对立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
(2)主从法则
强调在产品质感设计上要有重点,主从分明,有侧重点
2、
质感设计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
正确、经济
(2)艺术性:
提高艺术造型效果
(3)创造性:
突破材料运用的陈规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产生新效果
3、质感设计的主要作用
(1)提高适用性通过良好的触觉质感设计→提高适用性
(2)增加宜人性良好的视觉质感设计
(3)塑造产品的精神品位从整体出发→注意整体和谐→品位
(4)达到产品的多样性和经济性人为质感设计替代和弥补自然质感选用不同材料塑造产品的个性特征
(5)创造全新的产品风格
(三)材料的抽象表达
材料的抽象表达
材料特征→提炼、升华→具审美价值的意义→沿抽象表达的共同方向→具有抽象意念的材料
材料抽象表达的基础:
抽象思维
抽取形体的本质属性,撇开非本质属性的思维,用抽象符号代替具体形体形象,融进人们对艺术和文化的修养及个人激情。
3、
材料抽象表达对设计有直接的意义
“用材料思考”的原则——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理念
“用材料思考”强调把材质美作为设计元素
“用材料思考”对材料美感的抽象表达是设计构思的艺术元素
(四)材料的美感
产品的功能美+结构美+色彩美+形态美+材料美+工艺美
材料的色彩美
材料——色彩的载体色彩
材料的肌理美
(1)
同一肌理材料组合——组合协调
(2)
相似肌理的材料组合(3)
对比肌理的材料组合
材料的光泽美
根据材料的受光特征分为
4、材料的质地美
主要由材料自身的组成、结构、物理化学特性来表现
如软、硬、轻重、冷暖、干湿、粗细在材料的选择和配置中实现材料质地特征及美感的表现力
相似质地的材料配置
(2)
对比质地的材料配置
5、材料的形态美——造型的基本要素
线材——片材——块材
(1)线材的美感——长度、方向感
(2)
片材的美感——延伸感和空间的虚实感
(3)
块材的美感——重量感、充实感和较强的视觉表现力(4)
综合形态的材料美感
六、产品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与开发
(一)设计材料的选用
1、设计材料的选择原则
材料的外观:
感觉特性材料的固有特性材料的工艺性材料的生产成本及环境因素材料的的创新
2、影响材料选择的基本因素
功能
(2)基本结构要求(3)
外观(4)
安全性(5)
控制件(6)
抗腐蚀性(7)
市场
材料工程的发展方向
1、新构思、新观念不断涌现:
材料低维化、材料梯度化、材料复合化、材料仿生化、材料智能化、材料绿色化
2、(营造特殊环境、利用极端手段)制备特殊材料,获得特殊性能
3、成为其他高新技术综合应用的实验地
4、经济实力成为制约材料领域发展速度、深度和广度的关键问题
(三)设计材料的开发
功能需求分析→确定性能指标→确定材料体系加工方法→材料成分设计和工艺参数优化→性能评价→应用→产品失效分析
1、新材料: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合成的具有特殊机能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