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重点概括.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898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工作重点概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组工作重点概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组工作重点概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组工作重点概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组工作重点概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组工作重点概括.docx

《小组工作重点概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工作重点概括.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组工作重点概括.docx

小组工作重点概括

小组工作重点概括

第1章小组工作的定义与专业地位

1.小组工作的定义P6:

一般来说,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群体中的人们一道工作,基本目的是通过界定人们的基本需要,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实现个人、群体、社区希望或预测的目标,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福利水平。

小组工作的本质与精髓是社会工作专业与群体结构、群体过程、群体生活的有机结合。

2.小组类型P16:

1.从年龄阶段角度看,可分为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小组。

2.从小组工作实施机构的角度看,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机构的小组工作以及卫生、教育、福利、司法机关的小组工作。

3.从群体研究的学科角度看,一是外在的,或是社会学的传统;而是内在的,或是心理学的传统。

4.(网上)分为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支持小组、治疗小组。

3.小组成员的选择P17:

影响因素①年龄(青少年比老年人和成年人更容易形成小组)②价值体系(小组成员普遍拥有共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念)③共同的问题(人们面临共同的问题)④参与模式(人们具有共同的兴趣和利益)⑤是否具有共同或相似的知识背景⑥对小组结构的认同和容忍程度(人们是否接受、认可现存小组结构和权力架构至关重要)

4.小组目标P18:

小组目标是小组过程和小组工作的核心部分,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服务机构的目标(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公众社会利益,随时代发展不断调整)

2.小组的目标(反映小组的性质与功能作用,增加服务对象的能力)

3.小组成员的目标

4.社会工作者的目标(包括计划、方法、途径、服务项目)

注:

四种既相互关联又有所不同的目标体系的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共同目标是建立、发展、维持小组的思想基础。

一般来说,小组目标越清晰明确,认同程度越高,小组生活和小组过程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

5.小组工作的功能:

1.小组自身的功能:

①小组中的群体是社会结构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形态。

②小组工作既为群体化社会生活与群体化行为模式奠定基础,提供社会规范与行为标准,又为履行人们的角色地位提供社会载体、组织媒介,小组生活与小组过程称为重要的社会机制。

③小组和组织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既扮演实现目标的手段的角色,有时候又扮演社会目标的角色

2.小组工作的功能:

①社会功能的康复②能力建设③矫正④社会化的基础⑤预防⑥社会运动⑦解决问题⑧提升、培养、灌输和弘扬某些社会价值观念

第2章小组工作的知识基础与理论视角

1.小组工作中常用的基础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

①传统条件反射理论(行为是与刺激相联系的)②强化条件反射理论(立足于行为受行动的结果的影响,行动的结果积极行为被强化,反之消极被弱化)③社会学习理论(通过观察的过程和奖励与处罚的运用来学习某一行为)

(2)心理分析理论:

①案主的问题往往起源于幼年时期未解决的心理冲突,这类冲突通常起因于幼年时期某些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或幼年时期一种创伤性的经历。

(重视家庭情形)②小组中的互动反映了个人的心理结构和小组成员的行为方式,小组成员按照自己早期的生活经验向其他成员和小组领袖产生移情。

小组领袖利用这种移情,来挖掘小组成员过去的经验,帮助他们解决冲突和获得对现状的认识和了解。

(3)系统理论:

①把小组看作由不同的互动元素所组成的系统。

按照帕森斯的挂点,小组是一个社会系统,包括许多拥有不同关系的成员,小组成员是小组系统的一部分。

②必须成功地履行整合、适应、目标维持、目标实现四个功能性任务。

③有益结论:

1.小组具有整体性2.小组具有较强的影响力3.小组必须保持一致性3.小组工作既与外部环境相联系,又要关注其内部的运作4.小组总是处在发展和变化之中5.小组具有自身的发展周期

第3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与实践原则

1.P54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1.个人应受到社会的关怀2.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3.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4.个人有共同的人类需求,但每个人又都是独特的5.个人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6.理想的社会应尽其职责与能力,保证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机会解决并预防问题。

2.P56小组工作的价值理念(中国学者的观点)

1.互助互惠的原则(互助是小组工作实务的核心)

2.平等协助的原则(注重尊重成员的权力和能力)

3.赋权的原则(促进成员个人和小组的自治)

4.高度的个别化原则(每个成员都具有独特性和特别的需求)

3.P58中国本土小组工作的专业伦理:

分为三个阶段

(1)小组形成前的伦理问题:

社会工作者应事先认识专业范围,培养正确的伦理判断,重视个人的人格汉阳,澄清小组性质、目标和功能。

社会工作者要完成方案设计书撰写、程艳选择、称帝不止、小组性质确认等前期准备。

(2)小组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社会工作者的特点、能力、小组的动力发展及成员的个别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小组过程。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能力、精神与敬业态度、成员在小组内外的欣慰反映、小组情境内外变量的介入等均涉及专业伦理问题,必然引起重视。

平等地重视每位成员及特别注意保密原则

(3)小组结束后的伦理问题:

小组成员有义务协助成员总结学习心得,引导成员建立小组结束后互动模式的共识,避免接受小组成员的馈赠、酬偿,妥善管理及应用小组的记录资料,接受督导者的专业咨询与指导。

4.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

1.小组外社会环境性原则:

①遵从社会工作价值观原则

②满足人类需求原则

③注重社区文化背景原则

④运用社会资源的原则

2.小组内组织性原则:

①小组形成的计划性原则

②明确目标原则

③建立专业关系原则

④重视个性化原则

⑤引导小组互动的原则

⑥小组民主自决的原则

⑦组织功能的弹性原则

⑧循序渐进的小组活动原则

⑨评价的原则

第4章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

1.P67三大模式的特点:

社会目标模式、交互模式和治疗模式。

这些模式的建立,也经历了从一个关注社会结构层面到关注人际关系层面再到关注个人治疗层面的演变过程。

一个好的工作模式一方面应具有完整的理论框架,使工作者能够整合性的观察到问题的结构;另一方面还应具有弹性,使现有的工作模式不限制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社会目标模式

治疗模式

互动模式

含义

主要运用于社区层面,核心的理论概念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通过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良知和社会意识

又称临床模式或康复模式,以治疗、解决个人问题作为小组工作的主要任务。

又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关注小组组员与小组和社会环境间的关系,希望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功能的目的。

理论基础来源

系统论、生态系统论、教育理论、社会学观点

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和咨询理论与技术,尤其以行为修正理论、社会化理论、学习理论为重。

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

理论观点

1强调社会系统与个人、群体之间是互动和相互影响的;

2关注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主张通过小组工作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和社会良知;

3认为小组组员通过互动形成共同目标,能够提升能力

关注小组组员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强调通过小组工作技巧来解决组员的问题,提供康复服务和预防服务。

1个人与社会系统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2小组为个人的社会功能发挥提供了有效场所

3小组带领者通过小组组员互动,使组员发掘自身潜能,增加社会关往信心、知识和技巧,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特点

1小组目标是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感

2组员有民主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

3社会工作者扮演影响者的角色

1小组目标是通过治疗促进个人行为改变

2小组组员一般有较严重情绪和行为问题

3社工扮演治疗师和专家的角色

1小组目标是促进组员产生社会归属感,形成相互支持

2要求组员在团体中有平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

3社工是中介者、使能者

小组目标

总目标:

培养小组成员的社会归属感,实现社会整合

帮助个人通过小组达到心理、社会与文化的适应。

使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和相互依存中得到满足,要在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和有关社会系统之间达到互助和开放。

预防性的、补充性的、复原性的。

实施原则

1小组目标与社区目标是否一致

2要增加组员社会行动力,激发起社会责任感

3遵循民主原则

4小组要促进社会变迁目标的实现

1设定每个组员的个别性治疗目标,通过综合,寻找共同的小组目标

2建立小组规范和价值系统

3预先设定小组聚会的内容

4强调为服务对象工作

1应启发组员主动考虑问题,澄清期待,寻找共同需求,挖掘正向动力,动员组员主动思考

2向组员说明自己在小组中承担的角色,说明小组的作用。

 

小组的性质

通过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实现,培养成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变迁。

着眼于矫治、治疗、人格重建等过程,被看做再教育的过程

小组有一个共同目标并且是互助的系统,强调小组系统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必备环境,决议由整个小组共同作出。

小组成员

可以是全社会的全体公民,特别是要鼓励那些社会弱势边缘群体参与。

一般属于同一社会阶层、居住同一社区或有相同背景的民众

通常是有较严重的情绪问题、行为障碍、人格问题、精神异常或者有社会偏差行为的人。

注意有些病例不宜入组

每个组员是平等地位的个人,确定共同的目标,分享和追求共同决策。

优势

1.符合社会工作最初追求的社会公正和社会关怀的理念将个人问题与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强调个人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结构的问题解决相关联

2.通过小组发展社区组织,通过社区组织发展社区教育,以此提升民众意识

1.发展历史较长

2.非常开放的对心理学、精神病学的理论与技术的采纳和应用

3.对各种文化和人群都有很强的适用性

4.比较容易被接受

1.注重组员的潜能和互助系统,突出助人自助的信念

2.有利于组员发挥能动性和培养自决意识

3.有利于防止外界价值干预

限制

1.过分依赖意识形态,理论基础薄弱

2.缺乏系统性,忽视个人的独特需要

3.缺乏对个人动力的认识

4.解决群体需求优于解决个人问题

1.不太重视组员的互助系统

2.限制了组员的潜能和能动性的发挥

1.对小组中个人期望和个别化的关注不够

2.对组员个人改变程度的评估不足

3.社会工作者权力不足,使其难于用自己的权力影响小组过程

应用范围

此模式目前被许多社区发展机构所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发展工作

较广泛地应用于偏差行为纠正、医疗和精神病的服务、社区特殊群体的服务以及学校社会工作服务。

在推动儿童、青少年群体的成长、解决中年人生活工作压力、减低老年人的孤独感、适应晚年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大作用。

 

2.P76发展性模式:

又称为过程模式,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以后,1977年被收录到《社会工作大百科全书中》。

该模式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基本原则是:

1.社会工作职业关注的是人的社会功能的提高,包括恢复、预防和发展2.发展型模式关注的是个人的社会功能性,而非病理因素,重视自我实现而非治疗过程。

(1)小组工作目标:

促进组员和小组的成长。

该模式适用于有困难的人群,面临危机的人群,寻求更大自我发展的人群

(2)小组性质及社会工作者角色: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主要放在以下三方面:

①实现小组目标②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③推动个人的自我实现

(3)适用人群:

可在学校、社区中心、青少年服务中心、家庭服务中心等处设立。

该模式在培养领袖人才方面效果显著

(4)评价:

优点:

应用广发,适用于不同状况的小组和对象。

在这类小组中,组员不会被贴上标签,没有压力

缺点:

成长本身是一个难以测量的概念,缺乏科学性。

第5章小组的动力

1.领导的含义P88:

小组工作中的“领导”被定义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小组成员对其他组员发挥正面的影响力。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员相互依赖,或者相互影响以达到小组的目标时,领导就存在了。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