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841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docx

《化工原理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原理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docx

化工原理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

班级:

化工1305班

姓名:

张玮航

学号:

2013011132序号:

11

同组人:

宋雅楠、陈一帆、陈骏

设备型号:

XGB型旋涡气泵及ASCOM5320型压力传感器第4套

实验日期:

2015-12-17

一、实验摘要

首先,本实验让空气走内管,蒸汽走环隙,采用由XGB型漩涡气泵风机、ASCOM5320型压力传感器、孔板流量计、蒸汽发生器等组成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装置,由人工智能仪来读取所有温度和压差等参数,用计算机软件实现数据的在线采集与控制。

其次,由所得数据分别求得了正常条件和加入静态混合器后的强化条件下的对流传热膜系数α,再通过作图,使用图解法确定了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n=0.4)中的系数A和指数m后,在双对数坐标纸中作出了的关系曲线。

最后,整理出了流体在圆管内做强制湍流流动的传热膜系数准数半经验关联式,并与公认的关联式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传热膜系数K、雷诺数Re、努赛尔准数Nu、普朗特数Pr、图解法

二、实验目的

1、掌握传热膜系数α及传热系数K的测定方法:

(1)测定空气在圆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的给热系数α1

(2)测定加入静态混合器后空气的强制湍流给热系数α1’

2、通过实验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中的系数A和指数m、n的方法;

3、通过实验提高对准数关系式的理解,将实验所得结果与公认的关联式进行比较,分析影响α的因素,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

三、实验原理

间壁式传热过程可分为三个过程:

第一、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第二、固体壁面的热传导,第三、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

当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准数关系式可由量纲分析法写为:

对于强制湍流而言,数可忽略,进行简化后:

在本文中,采用Excel软件对上述准数关系式中的指数、和系数进行计算机求解。

采用双对数坐标作图,利用幂函数函数形式对数据进行拟合,即可很好的求解出自变量对的线性关系,直接得到其幂函数关系的解析式。

该方法中,要求对不同变量的Re和Pr分别回归。

本实验测取流体被加热过程中的各参数,因而上述式子中的,这样式

(2)便成为单变量方程,两边同时去对数得:

首先定义三个无量纲数群:

、Re、Pr的数据组。

其特征数定义式分别为

实验中通过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Re值,根据定性温度(空气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相应的Pr值。

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值,进而求得的值。

在圆管中,有传热基本方程:

在圆管中,有传热牛顿冷却定律:

在圆管中,有筒壁传导热流量:

式中——传热膜系数,

——传热量,

——传热面积,,

由由热量衡算方程:

,传热量可由下式求得

式中——质量流量,

——流体的比定压热容,

——流体进出口温度,

——定性温度下流体密度,

——流体体积流量,

固定在管外壁两端。

孔板流量计的压差由压差传感器测得。

本实验使用的蒸汽发生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装有玻璃液位计,加热功率为1.5kW。

风机采用XGB型漩涡气泵,最大压力17.50kPa,最大流量100m3/h。

2、采集系统说明

(1)压力传感器:

本实验装置采用ASCOM5320型压力传感器,其测量范围为0~20kPa。

(2)显示仪表:

在实验中所有温度和压差等参数均可由人工智能仪表读取,并实验数据的在线采集与控制,测量点分别为:

孔板压降、进出口温度和两个壁温。

3、流程说明

本实验装置流程图1所示,冷空气由风机输送,经孔板流量计计量以后,进入换热器内管(铜管),并与套管环隙中的水蒸气换热。

空气被加热后,排入大气。

空气的流量由空气流量调节阀调节。

蒸汽由蒸汽发生器上升进入套管环隙,与内管中冷空气换热后冷凝,再由回流管返回蒸汽发生器。

放气阀门用于排放不凝性气体,在铜管之前设有一定长度的稳定段,用于消除端效应。

铜管两端用塑料管与管路相连,用于消除热效应。

五、实验操作

(1)实验准备

1、先熟悉计算机软件的界面使用和配电箱上各个按钮与设备的对应关系,检查蒸汽发生器中的水位,开补水阀,使其保持在4/5液位计高度;

2、按下本小组的总电源开关对应的加热、风机按钮。

检查空气出口温度计顶端位于中心偏上5mm处;

(2)空气强制对流给热实验

1、关闭蒸汽发生器补水阀,启动风机,接通蒸汽发生器的发热电源,保持不凝气阀开1/2圈,调整好热电偶位置;

2、运行软件,修改风机频率为12Hz左右,使此时界面中的孔板压降提示为“0.20kPa”左右。

按采集画面中的绿色按钮启动风机,待仪表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再每升高1.5至3Hz取一实验点,使得管路压降按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中的顺序和大小进行实验,总计进行13次直至达到最大孔板压降(本实验中为4.31kPa)。

3、实验中,不断通过计算机软件的“记录数据”及“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数据的初步处理,由电脑所绘制的拟合曲线来检验实验结果是否符合线性关系,如偏差较小,可认为实验较为成功;

(3)空气强化传热给热实验

1、先通过电脑停风机,再将出口温度计向上拔约3cm,将静态混合器插入管中,并将其固定,再次调整好热电偶温度计,将软件界面调整为新的操作环境。

将风机频率调回12Hz左右,使此时界面中的孔板压降提示为“0.20kPa”左右。

待仪表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再每升高1.5至3Hz取一实验点,使得管路压降按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中的顺序和大小进行实验,总计进行12次直至达到最大孔板压降(本实验中为1.76kPa);

2、实验中,不断通过计算机软件的“记录数据”及“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数据的初步处理,由电脑所绘制的拟合曲线来检验实验结果是否符合线性关系,如偏差较小,可认为实验较为成功;

(4)实验结束

实验结束后,按采集画面的红色按钮停风机,停蒸汽发生器电源。

然后向上拔出口温度计,再旋转取出混合器放好,并将空气出口温度计放回原位。

清理现场,向蒸汽发生器内补水。

六、实验数据表格及计算举例

表1空气强制湍流给热系数实验数据

序号

进口温度

t1/℃

出口温度

t1/℃

壁温1

tw,1/℃

壁温2

tw,2/℃

孔板压降

ΔP孔板/kPa

管路压降

ΔP管路/kPa

给热系数

α1/W•m-2•℃-1

Nu

Pr

Re

Nu/Pr0.4

Nu/Pr0.4

标准值

1

21.4

62.7

101.1

100.4

0.20

0.22

41.9

30.8

0.702

14314

35.5

48.6

2

21.3

62.7

101.1

100.3

0.30

0.39

51.5

37.9

0.702

17531

43.6

57.1

3

21.2

62.4

101.0

100.3

0.40

0.51

58.9

43.4

0.702

20243

49.9

64.1

4

21.2

62.1

100.9

100.3

0.50

0.61

65.2

48.0

0.703

22633

55.3

70.1

5

21.2

61.8

100.9

100.2

0.60

0.74

70.8

52.1

0.703

24793

60.0

75.4

6

21.2

61.4

100.9

100.2

0.80

0.95

80.5

59.3

0.703

28628

68.3

84.6

7

21.4

61.1

100.9

100.1

1.00

1.17

88.9

65.4

0.703

32008

75.3

92.5

8

22.2

60.8

100.9

100.1

1.30

1.50

98.6

72.6

0.703

36433

83.6

102.5

9

22.7

60.6

100.9

100.1

1.60

1.84

107.3

79.0

0.703

40352

91.0

111.3

10

23.8

60.6

100.9

100.0

2.00

2.26

117.4

86.4

0.703

45039

99.5

121.5

11

24.9

60.7

100.9

100.0

2.50

2.78

128.6

94.4

0.701

50270

108.9

132.7

12

26.3

60.9

100.9

100.0

3.00

3.33

137.7

101.1

0.701

54975

116.5

142.5

13

28.9

61.4

100.9

99.9

4.31

4.71

158.9

116.7

0.701

65782

134.5

164.5

表2空气强化传热给热系数实验数据

序号

进口温度

t1/℃

出口温度

t1/℃

壁温1

tw,1/℃

壁温2

tw,2/℃

孔板压降

ΔP孔板/kPa

管路压降

ΔP管路/kPa

给热系数

α1'/W•m-2•℃-1

Nu

Pr

Re

Nu/Pr0.4

Nu/Pr0.4

标准值

1

27.0

77.9

100.9

100.4

0.20

1.30

65.9

47.2

0.709

13624

54.1

46.7

2

26.8

78.1

101.0

100.4

0.30

1.96

81.3

58.2

0.709

16686

66.8

54.9

3

26.7

77.9

101.0

100.3

0.40

2.56

93.4

66.9

0.709

19277

76.8

61.6

4

26.6

77.4

101.0

100.3

0.50

3.15

102.6

73.6

0.709

21567

84.4

67.4

5

26.7

77.0

101.0

100.3

0.60

3.86

110.6

79.4

0.709

23631

91.1

72.5

6

27.0

76.2

100.9

100.3

0.80

5.01

123.8

88.9

0.709

27306

102.0

81.4

7

27.7

75.8

100.9

100.3

1.00

6.06

135.2

97.0

0.709

30515

111.3

89.0

8

28.9

75.3

101.0

100.3

1.30

7.90

148.1

106.2

0.709

34649

121.9

98.5

9

30.0

75.4

100.9

100.2

1.50

9.01

157.5

112.8

0.709

37104

129.4

104.1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