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7146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11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大学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厦门大学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厦门大学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厦门大学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厦门大学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大学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

《厦门大学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大学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大学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

“九州”与“五服”

•秦:

郡县制

•汉:

郡国并行

•魏晋南北朝:

以州、郡、县三级制为主

•隋:

州(郡)县两级制

•唐:

从唐初的虚三级制到唐末的实三级制——道、州(府)、县

•宋:

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制

•元:

行省——路(府、州)——隶属于路的散府(散州)——县

•明:

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府(直隶州)——隶属于府的散州——县

•清:

内地十八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府所辖的散州、散厅)

中国历史交通地理

v春秋战国时期的水陆交通与城市分布

v秦汉时期的主要交通干线

v隋唐交通

•南北运河的开凿

•大庾岭道的修建

•长江航运的发达

•城市的发展

v两宋交通

•以首都为中心的水运系统

•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v元明清交通

•元代的驿站

•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城市

v域外交通

•丝绸之路

•海上交通

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v农牧界线的历史变迁

•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辽金元明清时期

v主要农业区的历史变迁

•华北平原

•关中平原

•成都平原

•长江下游平原

v蚕桑、植棉与丝、棉织业的分布与变迁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

(一)

——运河

v隋朝以前运河的开凿

v隋唐大运河

v京杭大运河

v运河的漕运与帝国的存亡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

(二)

——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v经济重心的南移

•古代经济重心在北方

•北方经济的日渐衰弱

•南方经济的日渐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v文化重心的南移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三)

——区域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

v概述

v典型文化区的形成与发展

v影响区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地理环境

•政治

•交通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四)

——长城

v战国长城

v秦长城

v汉长城

v西晋至明代长城所发挥的防御作用

v明长城

•明朝对长城的修复与修建

•九边重镇

•长城景观

v长城的历史地理意义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五)

——城市

v北京

•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

v西安

•周丰、镐

•秦咸阳

•汉长安

•隋大兴城

•唐长安城

v洛阳

•东汉雒阳城

•北魏洛阳城

•隋唐东都

v开封

•魏大梁

•宋汴京

v南京

v杭州

v安阳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六)

——人口与移民

v人口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v移民

•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

•秦汉时期的移民措施——戍边郡、实关中

•移民的构成

•移民的典型案例

阅读文献

v侯仁之:

《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v谭其骧:

《长水集》,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7

v史念海:

《河山集》(四集),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8

《中国的运河》,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v王育民: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下),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v陈正祥:

《中国文化地理》,香港:

三联书店,1981

v靳生禾:

《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v葛剑雄等:

《移民与中国》,香港:

中华书局,1992

v葛剑雄:

《普天之下》,台北:

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3

v任美锷主编: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9

v周振鹤:

《体国经野之道》,香港: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0

《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v辛德勇:

《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北京:

中华书局,1996

vPrestonE.James:

Historyofgeographicalideals,李旭旦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

v顾颉刚、史念海:

《中国疆域沿革史》,(《民国丛书》第三编69册)上海:

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影印

《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海:

地图出版社,1982

v永瑢、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地理类,万有文库本。

v《史记•货殖列传》,北京:

中华书局标点本

v《汉书•地理志》,北京:

v《隋书•地理志》,北京:

中国历史地理文献介绍

一、正史中的地理文献

v“地理志”系统

Ø

《汉书•地理志》——正史第一部地理志

(1)体例

以疆域范围内的政区及其沿革为纲,以人口、山川、物产等为目。

(2)内容

•首篇:

《禹贡》、《周官•职方》

•正文:

政区沿革以及各级行政区划中的户口、山川、古迹、物产等情况

•附录:

“风俗”篇(《域分》、《风俗》)

武都郡,武帝元鼎六年置。

莽曰乐平。

户五万一千三百七十六,口二十三万五千百六十。

县九:

武都,东汉水受氐道水,一名沔,过江夏,谓之夏水,入江。

天池大泽在县西。

莽曰循虏。

上禄,故道,莽曰善治。

河池,泉街水南至沮入汉,行五百二十里。

莽曰乐平亭。

平乐道,沮,沮水出东狼谷,南至沙羡南入江,过郡五,行四千里,荆州川。

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

莽曰杨德。

鲁国,故秦薛郡,高后元年为鲁国。

属豫州。

户十一万八千四十五,口六十万七千三百八十一。

县六:

鲁,伯禽所封。

户五万二千。

有铁官。

卞,泗水西南至方与入沛,过郡三,行五百里,青州川。

汶阳,莽曰汶亭。

蕃,南梁水西至胡陵入沛渠。

驺,故邾国,曹姓,二十九世为楚所灭。

峄山在北。

莽曰驺亭。

薛。

夏车正奚仲所国,后迁于邳,汤相仲虺居之。

正史中的“地理志”系统

(1)二十四史中的“地理志”

(“郡国志”、“州郡志”、“地形志”)

除《汉书•地理志》外有十五种:

《续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魏书•地形志》、《南齐书•州郡志》、《隋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旧五代史•郡县志》、《新五代史•职方考》、《宋史•地理志》、《辽史•地理志》、《金史•地理志》、《元史•地理志》、《明史•地理志》。

此外,《清史稿》也有《地理志》

(2)缺编地理志的正史

•缺编的有八种:

《史记》、《三国志》、《南史》、《北史》、《北齐书》、《周书》、《梁书》、《陈书》

•补充工作:

《隋书•地理志》对北齐、北周、梁、陈政区沿革的追溯,被称为“五代史志”;

清代学者的补志:

《补三国疆域志》、《十六国疆域志》、《补梁疆域志》《补陈疆域志》等(收入《二十五史补编》)

v“河渠书(志)”系统

《史记•河渠书》——开创河渠书体例

(1)体例:

以水道为纲,记载其流域的经济与自然地理

(2)内容:

主要记载历代水利工程的兴修情况极其利弊

正史中的“河渠书”系统

(1)正史中“河渠书”系统的文献共有五种:

《汉书•沟洫志》、《宋史•河渠志》、《金史•河渠志》、《元史•河渠志》、《明史•河渠志》

此外,《清史稿》也有《河渠志》

(2)《后汉书》至两唐书之间的正史没有河渠志

v“食货志”系统

两个源头——《史记•平准书》、《货殖列传》

正史的第一部“食货志”——《汉书•食货志》

“食货志”系统的经济地理学价值

正史“食货志”的内容涉及特定地域的生产和开发情况,具有一定的经济地理价值。

v民族地理和域外地理

民族地理——夷、蛮、戎、狄的列传

(1)《史记》开创为周边民族作列传的体例

相关篇目有:

《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西南夷列传》

(2)民族列传因为不同朝代而名称有所变化

《魏书》有《蠕蠕传》,新、旧《唐书》有《吐蕃列传》等。

域外地理

(1)《史记》开创为域外国家作列传的体例

《朝鲜列传》、《大宛列传》

(2)《旧五代史》开始,域外国家列传称为《外国列传》

二、类书和政典中的地理文献

如《艺文类聚》、《玉海》、《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

类书中的地理文献都是对前代地理书的汇集,其价值在于对已经佚失的古地理书的保存。

v政典中的地理文献

地理文献以“州郡典”、“舆地考”等形式分布在“十通”中

第一部政典——《通典》

唐•杜佑:

《通典》——历代典章制度的汇编

其中卷171-184为“州郡典”

“十通”中的地理文献

《通志》卷56”职官略“有“州郡”、卷66”艺文略”有“地理”,《文献通考》卷315-323“與地考”,《续通典》卷107-120“州郡”,《清朝通典》卷90-96“州郡”,《续文献通考》卷229-236“與地考”,《清朝文献通考》卷269-292“與地考”,《续通志》卷103—109”地理略”,《清朝通志》卷24—31”地理略”

三、地方志

v地方志的起源

《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

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

v地方志的种类

根据行政区层级而有不同层级的地方志

如“通志”、“府志”、“州志”、“县志”、“乡镇志”等

行政区之外的各种专志

如山水志、湖堤志、盐场志、寺观志等

v地方志的历史发展及其利用

宋元方志

(1)方志编撰体例的日臻成熟

参考网址:

代表作:

“临安三志”(乾道、淳祐、咸淳)、《景定建康志》、《吴郡志》

(2)《宋元方志丛刊》

明代方志

(1)方志的普遍修纂——“今天下自国史外,郡邑莫不有志。

如:

康海的《武功志》和韩邦靖的《朝邑志》

(2)《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

清代方志

(1)地方志修撰的鼎盛时期

(2)章学诚的方志学理论与实践

•理论:

撰成《修志十议》、《方志立三书义》等文和《方志略例》,提出“方志乃一方全史”。

•实践:

主修《湖北通志》、《和州志》、《亳州志》、《永清县志》

历代方志的著录

朱士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