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成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练习1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6262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成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练习1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选成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练习1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选成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练习1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选成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练习1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选成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练习1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成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练习1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精选成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练习1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成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练习1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成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练习10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根据文意,渡者“熟视小奚”,注意到了什么?

他为什么会作出“速进则阖”的推测?

(6分)

渡者注意到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如果“速进”,可能会“束断书崩”,延误行程。

3.作者反思渡者的话,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躁急自败,欲速不达。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早梅特点的?

(5分)

从三个方面表现了早梅的特点:

品性耐寒,香气清幽,颜色素雅。

5.诗人咏早梅,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得到更多人的欣赏。

杨子①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日:

“嘻!

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日:

“多歧路。

”既反④,问:

“获羊乎?

”日:

“亡之矣。

”曰:

“奚⑤亡之?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⑥,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⑦,不笑者竞日。

门人怪之,请日:

“羊,贱畜;

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

”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⑧。

【注】①杨子:

即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

②党:

这里指亲戚朋友。

③竖:

童仆。

④反:

同“返”。

⑤奚:

为什么,怎么。

⑥之:

往。

⑦移时:

历时,指长时间。

⑧命:

指杨子的想法或见解。

6.邻人追羊前后,杨子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邻人追羊之前,杨子对多人去追一只羊感到奇怪,并且有几分揶揄之意。

(2分)

邻人追羊同来,杨子容貌戚然,不说不笑,也不回答门人的提问。

(2分)(意思对即可)

7.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⑥,所以反也。

”成现代汉语,并联系这些语句的内容,说说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竞日”,不回答门人提问的原因。

(8分)

岔路之中又有岔啊,我不知道(羊)往哪儿跑了,所以回来了。

弟子感到很奇怪,问:

“羊,是不值钱的家畜,又不是您的,而您不说不笑的,为什么呢?

”(2分)杨子陷入了深深的哲学思考之中。

他感到世间万事莫不有歧路,莫不使人迷茫,这令他“悲戚”,令他“不言”、“不笑”。

而他的门人以为他是在替邻居为没有追回来羊而.惋惜,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境界,他认为与门人没有交流的基础,所以没有回答门人的提问。

8.从这则寓言故事演变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解释这一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4分)(意思对即可,答不对成语不给分)

成语:

歧路亡羊(2分)。

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秋斋即事

[宋]许棐

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

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

【注】了:

结束。

铜瓶:

这里指花瓶。

浸:

泡、栽,指栽花。

9.诗的前两句写景,是如何表现时令的?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绪?

诗人把花落花开和季节联系起来,以花开来标志季节和节日:

八月的桂香仿佛带走了中秋节,而九月的菊花却还没有为临近的重阳节开放。

表现了诗人寂寥清冷的心绪。

10.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并指出它们表现出的语言风格。

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几天来花瓶空空,还骗得蝴蝶扑到屋里来。

自嘲、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3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篇】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

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

乙竞旧无所获也。

乃投竿问甲曰:

“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甲日:

“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林昉《钓鱼记》)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

你心里想的是鱼,眼里看的是鱼,神色变化(而为鱼所察觉),因此鱼就跑了,哪里能有收获呢?

(意思对即可)

2.文中先说“乙竞日无所获也”,结尾说“乙如其教,连取数鱼”,这样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通过乙钓鱼效率的提高,突出了甲所说道理的正确性,(3分)也表明乙乐于听取别人意见,从善如流。

3.钓鱼人对于得失的理解,其中包含着怎样的生活道理?

做事不能急躁,要淡定从容,(2分)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保有内心的宁静,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行人:

这里指送信的人。

开封:

打开信封。

4.这首诗是怎样渲染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

通过“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等一系列描写,(3分)层层渲染,写出了诗人客居洛阳,思念故乡和亲人的真切情感。

5.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

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2分)反映出诗人担心匆匆写成的家书不能完整充分地表达自己情意的心理。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①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

羊子曰:

“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②,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③废时月。

未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④,以就懿德⑤。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注】①盗泉:

传说孔子经过一处名叫“盗泉”的泉水,恶其名,渴而不饮。

②杼:

织布用的梭子。

③稽:

耽搁。

④日知其所亡:

每天学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亡,同“无”。

这是孔子的话。

⑤懿德:

美德。

6.对于羊子拾金和辍学两件事,其妻分别是怎样劝说他的?

各自阐明了怎样的道理?

对于羊子拾金,其妻引用古训劝丈夫不要求利污行,(2分)阐明了做人要洁身自好的道理;

(2分)对于羊子辍学,其妻以织布为喻劝丈夫不要中途弃学,(2分)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7.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本文所讲的两个故事之间的关联?

试作具体分析。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2分)此句表明求学与做人是相互关联的,求学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品德修养。

8.羊子妻用“嗟来之食”的典故,是为了说明什么?

这一成语的意思发展到今天有了怎样的变化?

羊子妻用“嗟来之食”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做人要有气节,不属于自己的财物决不能据为己有。

(2分)这一成语的基本意思是指施舍食物,现在用来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归至武阳渡①作

[宋]刘克庄

夹岸盲风②扫楝③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④底归人要认家。

【注】①武阳渡:

武阳水上的一个渡口,在现在江西省南昌县武阳镇境内。

②盲风:

疾风,大风。

③楝:

也叫苦楝,一种落叶乔木。

④篷:

船篷。

9.诗的前两句传达出有关诗人行程的哪些信息?

全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人从水路归家,正是楝花盛开的季节;

(2分)诗人“怨恨”狂风乌云,表现了回家的急切心情。

10.诗的第三句是怎样由写景过渡到抒情的?

结合全诗来看,“城西塔?

’在诗人心目中有怎样的地位?

诗的第三句紧承上句的“遮”字起笔,(2分)顺势转为让步、恳求的抒情语气。

(1分)“城西塔”在诗人心目中是标志性建筑,是他借以认家的最佳参照物。

【第三篇】

古者谏①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

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诲之众,得失利病,萃②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

居是官者,当志于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者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③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④。

庆历⑤中,钱君⑥。

始书其名于版。

光⑦恐久

而漫灭,嘉祜八年,刻著于石。

后之人。

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日:

“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

某也曲。

”呜呼!

可不惧哉!

注:

①谏:

进谏。

②萃:

集中。

③天禧:

宋真宗的年号。

④责其职事:

责成他们掌管进谏之事。

⑤庆历:

与下文的“嘉祐”都是宋仁宗的年号。

⑥钱君:

指钱惟演,曾任枢密使,为人正直敢言。

⑦光:

作者司马光自称。

1.根据作者的叙述,用自己的话,概述汉朝建立以前租建立之后在进谏制度上有什么不同?

汉朝建立前没有专职谏官,从朝臣到普通人都可以进谏;

汉朝建立后,有了专职的谏官,一般朝臣和普通人就不能进谏了。

2.作者为什么说谏官的责任重大?

担任谏官的人应该怎样履行职责?

(用自己的话概述)(6分)

因为普天之下的国计民生问题都要靠谏官来提出意见。

(意思相近即可,2分)应当

区别事务的轻重缓急,关注大事,舍弃小事,急者先言,缓者后论,只考虑国家利益,不谋私利。

(意思相近即可,4分)

3.把文中画线的文字“后之人。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作者设想后人的议论,其目的是什么?

后世的人,会一一指着这些人的名字而议论说:

“这位忠诚,这位虚伪,这位率直,这位圆滑。

”啊呀!

怎么能不让人害怕呢!

(意思对即可,3分)

作者设想后人的议论,意在警示当时的谏官要忠于职守,而不要被后人讥笑。

(意思相近即可,3分)

四月十日出郊

范成大

约束南风彻晓忙,收云卷雨一川凉。

涨江混混无声绿,熟麦骚骚有意黄。

吏卒远时闲信马,田园佳处忽思乡。

邻翁万里应相念,春晚不归同插秧。

约束:

约定。

骚骚:

扰动,寒窣。

信马:

骑马漫游。

4.这首诗的前两联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请加以解释,并说说这两联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人仿佛与南风约定好,让它忙了一个早晨,驱散云雨,使天地清凉;

江水和麦子仿佛善解人意,有意向人们展示它们的碧绿和金黄。

流露出诗人关心农事、盼望丰收的喜悦心情。

(意思相近即可,2分)

5.诗的尾联,诗人是从什么角度叙事的?

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

诗的尾联是从拟想对方(邻翁)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写的,表现了诗人思乡的情怀。

卫懿公好禽,见觝牛而悦之,禄其牧人如中士。

宁子谏日:

“不可。

牛之用在耕,不在觚。

其牛,耕必废。

耕,国之本也,其可废乎?

臣闻之,君人者不以欲妨民。

”弗听。

于是卫牛之角氐者,贾十倍于耕牛,牧牛者皆释耕而教觚,农官强能禁。

邶②有马,生驹不能走而善鸣,公又悦而纳诸厩。

宁子曰:

“是妖也,君不悟,国必亡。

夫马,齐力者也;

鸣,非其事也。

邦君为天牧民,设官分职,以任其事,废事失职,阙③有常刑,故非事之事,君不举焉,杜其源也。

妖之兴也,人实召之,自今以往,卫国必多不耕之夫,不织之妇矣。

君必悔之。

”又弗听,明年,狄④伐卫。

卫侯将登车,而御失其辔;

将战,士皆不能执弓矢,遂败于荥泽,灭懿公。

6.把文中画线的语句“宁子谏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