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北师大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北师大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北师大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的运河从春秋时代就开始开凿。
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3点(南到余杭、北抵涿郡、中点洛阳),4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其中邗沟是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建,5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隋朝大运河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隋朝的灭亡为什么与大运河有关?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大运河的开凿仅仅是加速隋朝的灭亡,它不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你是怎样评价大运河的(或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积极作用:
(1)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
(2)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3)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
消极影响:
加速隋朝的灭亡。
开凿大运河的过程,会遇到哪些困难?
控制水位高低流向、土方挖掘与运输、怎样与各江河相连接、气候、地质环境、移民等等。
大运河开通以后,历朝主要运输什么物品?
粮食。
大运河的开凿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隋朝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时、湖泊;
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唐王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618年;
李渊;
长安
2、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李世民:
与626年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魏征;
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3、贞观新政
出现原因:
客观上——隋朝迅速灭亡,给唐太宗以极大的震撼(隋亡的震撼)
主观上——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纳能,励精图治(注意纳谏和用人)
主要内容:
(1)思想上:
吸取隋亡的教训,以民为主。
(2)政治上:
沿袭和完善隋朝开创的“三省六部”制。
唐朝三省六部简图对照: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好处:
1、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2、又互相牵连,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3)经济上:
改革赋役制度。
(具体做法:
1、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2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劳役。
好处:
使人身心束缚逐渐宽松)
(4)法律上:
修改法令,编撰《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
(5)文教上:
进一步完善隋朝开创的科举制。
(6)民族关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7)对外关系:
加强与外国的交流。
表现(结果):
政治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
影响:
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现象,凸显了以德治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可见,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唐太宗的历史地位:
唐太宗统治期间,被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
隋唐在中央行政建制上有何创新?
它对我们当前的机构改革有何启示?
隋朝建立、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
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他们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连,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我们的机构改革要注重分工合作,集思广益,精简增效。
从材料《贞观政要》得到启迪:
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勤俭节约,谦虚谨慎等。
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基本原则:
(1)看历史人物(或事件)是否顺应历史潮流。
(2)看历史人物(或事件)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看历史人物的作为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4)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
(5)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公正、客观地评价。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做皇后的时间:
655~690年),后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705年退位。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政治:
(1)重用酷刑,使用恐怖政策,屠杀和镇压保守落后的官僚贵族分子。
(2)将唐初的《贞观氏族志》修改为《姓氏录》,崇尚新贵,争取五
品以上普通地主的支持。
文教:
进一步发展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经济:
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武则天的统治:
(“贞观遗风”)
二、开元盛世
开元初年,为“革去弊讹”,采取了哪些措施?
(1)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政。
(2)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
结果: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3、社会经济繁荣
促使唐朝经济繁荣的因素有哪些?
它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什么借鉴作用?
(1)安定的社会环境;
保持国家安定。
(2)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科教兴国。
(3)开明和连贯的统治政策;
保持政策的连贯性。
(4)卓有成效的改革;
坚持改革开放。
(5)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注意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
(1)农业(曲辕犁:
翻土农具;
筒车:
灌溉工具)。
(2)手工业(刑窑,越窑)。
(3)人口。
(4)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曲辕犁的作用:
促进土地开发,提高粮食产量。
什么叫年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它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
新君继位必须改变年号,成为改元。
同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唐玄宗统治时期,先后用“开元”、“天宝”年号。
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所以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朝爱新觉罗·
弘历在位时号乾隆,称乾隆皇帝。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法,而改用民国纪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年。
总结:
武则天的统治具有“贞观遗风”,对唐朝的稳定、持续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她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大胆改革、善于用人,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展现了一个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可用图示反映:
唐太宗大周圣神皇帝唐玄宗统治前期
建立
隋唐统一盛世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创立背景:
九品中正制不利于巩固统治。
过程:
隋创立,唐完善,1905年废除。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科举的主要科目有那些?
重在考察哪些能力?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
明经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较容易,较难授官)。
进士科包括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成为科考及第后新科进士最高荣耀的象征:
雁塔题名、曲江宴饮。
对科举制的评价:
积极:
①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②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③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之后,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
消极:
“明经科”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利于读书人发挥自己的见解。
2、丰富的社会生活
衣:
穿胡服、戴胡帽、蹬胡靴。
食:
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住:
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使居住的条件大大改善。
达官贵人大造豪宅,竞相攀比。
朝廷明文规定建筑房屋的等级,严格限制各等级建房的间数和规格;
不允许任何人建造俯视别人院落的楼阁;
普通百姓的房屋不能随意装饰。
行:
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有情趣。
3、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
“唐初诸皇”主要指:
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
科举制的实行对平民、世家大族、统治者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没有家世背景的平民可以通过科考来提高门第。
②世家大族通过科举考来维持高门。
③而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巩固中央集权。
从经济、政治、文化上各举一例来验证韦尔斯对唐朝的看法。
商业繁荣;
政治;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文化:
唐诗、科举制。
如果你是唐朝江南地区的以为秀才,第一次到长安参加进士科的考试,你认为走水路还是走陆路到长安最便捷?
要为参加考试做哪些准备?
你认为隋唐的科举制好不好,为什么?
到余杭坐船,沿大运河而上至洛阳,最后转长安;
按照进士科考策问、杂文、经史来准备:
背诵经史,练习写诗赋,了解人民生活,社会问题,作为策论的素材。
好,理由是: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之后,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唐与东突厥的关系
唐的政策:
①战争;
②设立都督府;
③册封—颉利可汗。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秋,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开明的民族政策
2、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的贡献:
基本上统一了当地的各个部落,迁都逻些城,并建筑布达拉宫,为青藏高原地区的开发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的原因:
仰慕中原文化。
和亲的重大意义:
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文成公主之后,唐与吐蕃的友好交往:
唐太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尺带珠丹上表自称“外甥”,称唐朝皇帝为“舅”,与唐“和同为一家”。
唐蕃两个政权又相约盟誓,互不侵犯。
和亲政策:
“和亲”是指我国古代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的首领之前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进行的联姻。
“和亲”亦称“和蕃”,从西汉到清代,至少有150余次。
如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等。
和亲政策的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民族融合等方面进行分析。
你对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如何评价的?
唐太宗平等对待少数民族,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被称之为“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和交往,是唐太宗开明政策的具体表现。
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进步,巩固和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6课开放与交流
1、遣唐使
含义:
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遣唐使:
学问僧、留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
日本的目的:
学习中国文化。
学习:
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
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鉴真
鉴真东渡路线(海路):
扬州→阿儿奈波岛→益救岛→平城京
目的:
弘扬佛法。
定居:
日本奈良。
授课:
鉴真除讲授佛经,还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