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政治史考点精练13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6059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政治史考点精练13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政治史考点精练13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政治史考点精练13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政治史考点精练13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政治史考点精练13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政治史考点精练13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政治史考点精练13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政治史考点精练13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政治史考点精练13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1.(2018·

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

运用公关手段,获取欧美支持。

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故C正确。

A、B、D材料中都无法体现。

【答案】C

2.(2018·

北京高考·

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

书中有一则故事:

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

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

故事后的按语说:

“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

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

”林纾意在(  )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解析】根据材料中兔子的感叹及“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等信息可知是警惕当时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故A项正确;

材料中是对列强侵略的一种疑问,不是颂扬,故B项错误;

列强对弱国持侵略态度,不可能担当保护弱国的责任,故C项错误;

材料中反映是中国与列强的关系,不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6·

江苏单科·

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解析】依据表格中“1894~1914年”日本对中国贸易的数字明显呈上升趋势,说明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故A项正确;

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日本和其他国家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此时的英国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头号强国,故B项错误;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错误;

晚清中国国际地位比较低下,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变化,故D项错误。

4.(2016·

上海单科·

19)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

”该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解析】“台湾割”出现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

《天津条约》是1858年签订,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

《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6·

20)右表中的内容摘自中国近代的一部论著,它应该是(  )

A.魏源的《海国图志》B.严复的《天演论》

C.梁启超的《瓜分危言》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解析】表中的内容揭露西方国家在中国争权夺利。

《海国图志》主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与这些内容无关,故A项错误;

《天演论》主要介绍西方进化论思想,与这些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

《瓜分危言》介绍西方国家在中国权利的争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正确;

《建国方略》介绍孙中山的建设中华民国的设想,与这些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6.(2015·

四川文综·

5)图1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

该战事的后果是(  )

A.《南京条约》签订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辛丑条约》签订

【解析】第一鸦片战争战败后,中英签署了《南京条约》,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英国,故A项错误;

中国西南门户被迫开放是中法战争的结果,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法国,故B项错误;

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日本,故C项错误;

结合图片有美、英、日、法的国旗,明显显示的侵略国家包括英、法、美、日等国,可知这次“战事”应该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结束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故D项正确。

7.(2014·

海南单科·

14)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上述政策(  )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依据所学此时列强已经开始瓜分中国,故A项错误;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和义和团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

材料中“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体现,该政策主要是扩大美国在华的特权,故C项正确;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不是推进而是制约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

8.(2013·

23)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

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  )

A.B.C.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出自1901年的《辛丑条约》;

出自1842年的《南京条约》;

出自1860年的《北京条约》;

出自1895年的《马关条约》,故选C。

9.(2012·

重庆文综卷·

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

“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此题难度不大,识记层次。

关键信息:

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题干核心内容对应《辛丑条约》中的“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沿线”内容。

10.(2012·

海南单科卷·

14)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

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

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解析】教会因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而享有许多特权,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成为西方列强的帮凶,以及持特权欺压中国百姓,因此,教案频发的历史现象说明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B项正确;

ACD项与题干中的“主要原因”不符,排除。

【答案】B

11.(2011·

重庆文综·

17)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

“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

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

”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

A.1851年B.1895年

C.1898年D.1906年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对洋教、强占胶州瓜分中国发生于19世纪末,中国人民掀起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是在1898年。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12.(2011·

全国新课标文综·

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表明(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解析】《东南保护约款》强化而非遏制了列强在华势力,A项错误;

中央政府宣战,而地方政府勾结列强充分表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D两项均不符合史实,也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

故选B项。

【答案】B

13.(2011·

16)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

“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

”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

A.收回通商口岸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D.挽救国家危亡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19世纪末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本题应结合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需要进行巨额赔款,故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商业、通商口岸的限制。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A

14.(2011·

北京文综·

17)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

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

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

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能力。

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主张“扶清灭洋”,体现了盲目排外的色彩。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从题干材料可以得出作者抨击和讽刺西方侵略者屠杀义和团的“文明”行为。

15.(2010·

全国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