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5314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文档格式.docx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文档格式.docx

判断

1.蒸发使海洋每年失去巨额热量。

(√)

2.海洋表面反射率高,所以吸收了大部分太阳辐射。

(×

3.暖流流经地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

4.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活动属于海—气相互作用。

二、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1.对水量平衡的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参与的水循环,有助于全球的水量平衡。

全球的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结果,而水循环必须通过大气环流来实现。

2.对热量平衡的影响

一般来讲,低纬地区所获得太阳辐射较多,收入大于支出,热量盈余;

高纬地区所获得太阳辐射较少,收入小于支出,热量亏损。

实际上全球热量是平衡的,这种平衡的实现正是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将热量从低纬地区源源不断输送到高纬地区的结果。

1.在热带的赤道辐合带内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3.温带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

4.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的。

三、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

1.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1)概念:

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

(2)成因:

信风明显减弱,从太平洋东侧输送到西侧的暖水明显减少,北上补充的秘鲁寒流同时减少,导致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较正常年份偏高。

(3)影响

①影响全球大气环流,使世界各地出现气候异常。

赤道东太平洋地区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空气对流运动增强,降水异常增多,甚至引发洪涝灾害;

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减少,甚至出现严重干旱。

②对全球的生产和经济产生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信风明显减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赤道东太平洋下层冷海水不再上涌,导致海水中营养物质减少,鱼类大量减少,捕鱼量下降,并波及世界饲料市场供应。

2.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

指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下降的现象。

偏东信风持续加强,赤道太平洋东侧表层海水不断向西流动,深层的冷水不断上翻进行补充,导致该地区表层海水温度逐渐降低。

(3)影响:

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较正常年份偏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洪涝灾害严重;

赤道东、中太平洋地区降水偏少,易出现旱灾。

1.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灾。

2.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异常升温的现象叫拉尼娜。

3.拉尼娜现象出现的时候,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发生洪灾的概率增大。

探究点一 全球的水量平衡

下表是地球上不同流域的水量平衡要素值。

分析相关数据,探究地球上水量的平衡关系。

区域

多年平均蒸发量

(×

1000km3)

多年平均降水量(×

多年平均

径流量(×

海洋

505

458

-47

陆地

内流区

9

外流区

63

110

47

全球

577

1.就海洋区域来说,计算相关数据后,判断蒸发量、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关系。

答案 海洋上蒸发量为505,降水量为458,径流量为-47,505=458-(-47),即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

2.陆地领域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在蒸发量、降水量和径流量方面分别存在什么关系?

答案 内流区径流量为0,蒸发量为9,降水量为9,蒸发量=降水量。

外流区蒸发量为63,降水量为110,径流量为47,63=110-47,即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

3.就全球范围来看,蒸发量与降水量是什么关系?

答案 蒸发量为577,降水量为577,二者相等,蒸发量=降水量。

4.海洋区域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为R1,陆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为R2,R1与R2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说明了什么?

答案 R1=47,R2=47,可见R1=R2。

说明海洋“损失”的水量与陆地上“增加”的水量是相等的,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在全球范围内水的总量是平衡的。

还说明海洋大气中水汽的来源,是陆地上的源泉。

1.地球上多年水量并没有明显的增减现象,长期以来保持着水量在全球的总量平衡

(1)对于海洋,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陆地上流入海洋的多年平均径流量

(2)对于陆地,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流出陆地的多年平均径流量

(3)对于全球,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所以,对于海洋来说,蒸发量>降水量,而陆地上蒸发量<降水量,而全球则是水量平衡的。

海洋是大气水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2.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通过蒸发作用,海洋向大气提供水汽。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海洋的蒸发量与其表层水温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就越大。

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较丰沛,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如下图:

 

1.读下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按全球多年水量平衡规律推算,M、N分别为(  )

A.7 16B.16 7

C.7 23D.23 7

答案 C

解析 通过水循环,全球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变化。

即某个地区在某一时期内,水的收入与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的蓄水变化量。

但从较长的时期来看,蓄水变化量趋向零。

从上图来看,M两侧的水量差应相等,即M、N的水量分别为7和23。

读“三种水循环简单模式图”,回答2~4题。

2.2019年9月7日,台风“玲玲”在辽宁省登陆。

台风“玲玲”应属于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  )

A.①B.②C.③D.④

3.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  )

A.ⅠB.ⅡC.ⅢD.Ⅰ和Ⅱ

4.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环节及办法主要表现在(  )

A.③——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水汽输送

B.④——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

C.①——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④——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径流循环

答案 2.B 3.C 4.C

解析 第2题,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其中台风把水汽从海洋带到陆地,应属水汽输送。

第3题,在三种水循环中,海陆间循环发生的领域广、范围大,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第4题,人工降雨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中降水环节的影响,对大气中水汽输送并无直接的影响;

改造沙漠,影响水循环中的蒸发和下渗,而不是地下径流;

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在局部区域地下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不会加速地下水径流循环。

探究点二 海—气相互作用与热量平衡

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曲线。

阅读该图并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的热量收入指的是什么?

支出指的是什么?

答案 收入主要是吸收的太阳辐射;

支出主要是蒸发消耗的热量。

2.图中P点意味着什么?

甲、乙两区域的海区热量收支有什么区别?

答案 P点热量收入与支出相等,意味着同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是平衡的。

甲海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是热量盈余;

乙海区热量收入小于支出,是热量亏损。

3.长期以来,甲海区为什么没有明显升温、乙海区为什么没有明显降温?

答案 甲海区虽然热量有盈余,但通过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不断向较高纬度输送热量,所以长期以来并没有持续升温;

乙海区虽然热量亏损,但不断接受甲海区输送来的热量,所以也没有持续降温。

4.比较图中甲、乙大小差异,说明海洋为什么是大气的热源?

答案 图中显示,乙大于甲,意味着北半球的海洋热量亏损大于盈余,说明海水蒸发吸收了海洋的热量,把热能伴随着蒸发的水汽带给了大气,所以海洋这个下垫面是大气的热源。

1.全球的热量平衡

海—气之间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不断进行着不同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输送,维持全球的热量平衡,如下图所示:

2.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5~6题。

5.构成海—气间热量传输主要途径的是(  )

6.海洋将热量以________的形式传递给大气(  )

①长波辐射 ②短波辐射 ③潜热释放 ④潜热吸收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5.B 6.A

解析 第5题,海—气间热量传输的主要途径是海水蒸发和水汽凝结。

第6题,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和潜热增温后,通过长波辐射和潜热释放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

读“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纬度带是(  )

A.0°

~20°

NB.0°

S

C.40°

S~50°

SD.40°

N~60°

N

8.该纬度带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原因是(  )

A.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B.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少

C.寒流的作用明显

D.暖流的作用明显

答案 7.D 8.D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40°

N处大西洋热量收入和支出的差值最大。

第8题,大西洋40°

N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远小于热量支出(海水蒸发),主要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该地区水温较高,蒸发较强。

探究点三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读下图,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M处为“5℃”,其正确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M处海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5℃。

2.下面甲、乙两图中,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海水运动图是____图。

厄尔尼诺对南美洲西岸降水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 甲 降水增多,甚至发生洪涝灾害。

3.请在上图甲、乙旁边正确标注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名称,并画出高空与低空的气流运动方向的箭头,完成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模式图。

答案 甲:

厄尔尼诺现象,气流运动方向为逆时针;

乙:

拉尼娜现象,气流运动方向为顺时针。

4.图中有一世界著名渔场,说明其名称、形成原因及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受到的影响。

答案 秘鲁渔场。

秘鲁沿岸上升流将海水底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带来丰富饵料,形成著名渔场。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表层海水增温,上升流减弱,鱼类缺乏饵料,导致秘鲁渔场渔业减产。

1.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东南信风

弱,甚至转为西风

南赤道暖流

赤道逆流

秘鲁寒流

西偏,被暖流取代

太平洋水温

东岸

升高

降低

西岸

太平洋两岸气候

降水增加

降水减少

对全球的影响

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

关联性

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