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514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天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

高二语文试卷

(说明:

本试卷共两部分:

第Ⅰ卷文本阅读,第Ⅱ卷语言表达与应用。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6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每年农历7月初7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

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

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

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

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

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

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

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

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

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

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

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

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1.下列表述属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项是()

A.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

B.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

C.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

D.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

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还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2.以下不属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的一项是()

A.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B.在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曾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受清算。

C.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家的包装有关。

D.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轻易消散。

3.下列对“灵魂附体”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实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B.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C.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

D.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

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

举高第迁上蔡长。

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

超为零陵太守,病归。

复征谏议大夫,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

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

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

民得其利,蓄积有余。

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

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

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

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

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

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

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近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供帐,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太半。

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

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遂奏罢,省费岁数千万。

信臣年老以官卒。

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

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主祠。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        出:

调离京城

B.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      约束:

规定

C.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           案:

查看

D.凡数十处,以广溉灌             广:

扩大

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完全表明召信臣“好为民兴利”的一组是()(3分)

①其治视民如子   ②开通沟渎   ③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   

④禁止嫁娶送终奢靡   ⑤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  ⑥躬劝耕农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召信臣为人勤劳、肯卖力,而且有谋略。

他一心为百姓着想,惩办贪官污吏决不手软,从而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B.召信臣一心“为民兴利”,不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C.在少府之职时,召信臣认为皇上吃暖房种植的不合时令的蔬菜对健康不利,于是果断地奏请停止生产和供应此类蔬菜。

D.元始四年,皇上下诏书祭祀有益于民的官员,召信臣榜上有名,这说明虽然他已不在人世,但其在百姓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

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5分)

译文:

(2)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5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8、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4分)

 

9、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4分)

10、名句名篇默写(9分)

(1)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2)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

(3),鸟倦飞而知还。

(4)木欣欣以向荣,。

(5)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6)_____________,秋水与长天一色。

(7)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四、阅读下面这篇小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

(23分)

胖子和瘦子[俄]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

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一样。

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②和橙花的气味。

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

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

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

”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喊道,“是你吗?

我亲爱的!

有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

”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

你从哪儿来?

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

两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

”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没有料到!

简直喜出望外!

哎,你倒是仔细瞧瞧我!

你呢,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

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

还是那样喜欢打扮!

咳,你,天哪!

噢,你怎么样?

发财了吧?

结婚了吧?

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

纳法尼亚③,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

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学同班同学!

”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

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④,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

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⑤,因为我喜欢告密。

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

你别害怕,纳法尼亚!

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

”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

做多大的官啦?

“我是在供职,我亲爱的!

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

薪金不高……咳,去它的!

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

烟盒很精致!

我卖一卢布一个。

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

好歹能维持生活。

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

噢,你怎么样?

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

啊?

“不对,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星章了。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他的脸往四下里扭动,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容。

似乎是,他的脸上,他的眼睛里直冒金星。

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缩小,皱眉蹙额……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纳法奈尔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

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

嘿嘿,大人!

“哎,算了吧!

”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

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

“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奉承、低三下四的寒酸相,使得三品文官几乎要呕吐了。

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握握他的三个指头,一躬到地,像中国人那样嘿嘿笑着。

他妻子眉开眼笑。

纳法奈尔喀嚓一声,收脚敬礼,把制帽掉到了地上。

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一八八三年十月一日

注:

①莫斯科至彼得堡的铁路,以沙皇尼古拉一世命名。

②一种烈性白葡萄酒。

③纳法奈尔的爱称。

④古代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三五六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泰密斯神庙。

⑤古代希腊人,曾引波兰军队入境。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通过两个老同学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