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正确对待得与失 在奉献中实现军人价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2讲 正确对待得与失 在奉献中实现军人价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 正确对待得与失 在奉献中实现军人价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人生价值的实质在于奉献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只有人人都作贡献,才能保证社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没有涓涓溪流,就没有汹涌的江河,没有一砖一瓦,就不能构筑成摩天大厦。
社会也是如此,只有每个成员都努力为社会添砖加瓦,社会才能有足够的物质财富满足个人的需要。
如果人们不讲奉献,都吝惜自己的点点滴滴,那么,社会这条江河就会干涸。
另一方面,每个人降生到世间,总是先把前人创造的物质财富作为自己生存的条件。
同样道理,他也必须给下一辈人的生存和生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由此可见,人生价值的本质,就在于奉献。
奉献,是我们思考人生价值的基本出发点,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
(二)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奉献的历史
人类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
人生离不开奉献。
奉献精神作为人类特有的美德,是与人类社会俱有的。
因为人类正是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奉献的观念又将奉献的成果体现于社会,从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以后,以她无可比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她第一次向束缚和桎梏人类社会发展的障碍——私有制宣战,她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宣告主宰历史命运的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使得社会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文化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社会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更新更伟大的奉献。
(三)奉献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本质体现
奉献精神虽然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但如果从阶级的观点来考察,就可以发现,不同的阶级历来对奉献精神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价值是在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的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完成,只有从社会获得客观条件,并以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需要服务为途径。
只有那些为人民做出贡献,推动社会进步的人,他们的人生才是崇高的,有价值的。
因此,在无产阶级看,一个人只有为祖国和人民多作贡献,才算有价值。
谁对社会的贡献大,谁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大。
谁不讲奉献只想索取,他的生命就没有价值和意义。
由此可见,奉献,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追求。
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服务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的呢?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划分社会形态的物质基础,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
在我们国家里,生产资料归国家和集体所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这就为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一)勇于奉献,就能创造良好的交往基础,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服务关系
在我国,个人和社会的基本利益归于一致,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
奉献精神是人际交往的利他原则的集中体现。
利他原则,是指在任何交往中,帮助别人并不指望报答的一种交往动机。
即在交往中,不计个人得失,多给予,少索取,关心集体胜过关心个人,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
尤其是对那些处境困难、生命垂危,以及遇到各种不幸,挫折,打击,失意而身心受到很大痛苦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帮助。
电影〈上甘岭〉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连队驻守坑道,断粮断水,连长一个苹果传给战士,战士又把它传给伤员。
此情此景,看后催人泪下。
大连市个体户辛福强义务为五保户,军烈属镶玻璃1万多人次,他病逝后,自动为他送葬的就有几百人。
沈阳市一女学生身患绝症,千家万户纷纷捐款相助,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靠这种奉献精神,就能创造出良好的交往基础,产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前几年,由于错误思潮的影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诋毁“无私奉献”的口号,攻击雷锋精神“过时”了,公开宣扬:
“建设个人主义的大厦”,“现在是讲实惠的年代,谁讲奉献谁吃亏”,致使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出现了庸俗化的现象,甚至还发生了不给钱就不抢救落水者的怪事。
因此,社会主义现阶段更要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奉献精神,开拓“我活着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的精神境界,由于保证人们良好的思想状态和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和谐,努力实现在全国各民族之间,军民之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间,以至人民内部的一切相互关系上,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二)勇于奉献,就能消除商品经济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净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服务关系
社会主义从产品经济发展到今天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一个飞跃。
它按价值规律办事,将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与其物质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了生产的活力。
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一种提法,认为“讲奉献是一大二公经济体制的产物,现在提它不合潮流了”。
其实,这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面。
一方面,经济手段并不是万能的。
改革中的某些时候,需要人们为顾全大局而作出某些牺牲,如果只强调劳动者的劳动与物质利益挂钩,而忽视了奉献精神的灌注,那么,这样调动起来的积极性是缺乏牢固基础的。
(三)勇于奉献,就能推动全社会的道德进步,深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服务关系
今天,奉献精神,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积极用它来协调人们的关系。
但是,也有人认为这种精神超越了当前大多数人的觉悟程度,不易提倡。
勿庸讳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觉悟是多层次的,不能要求所有的人在所有的问题上都必须用先进的思想道德准则规范自已的行动,然而,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正处在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发展。
今天,虽然我产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所做的一都是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积极创造成条件。
三,军人的特殊职业和使命决定了军人要付出更大的奉献和牺牲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从大的方面讲,全国各行业的人们者在通过自已的劳动,为社会为他人作奉献。
但由于诸多原因,具体到每个行业,每个人,奉献的大小是不尽相同的。
比较言,军人作出的牺牲和奉献更大一些,这是由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那么军人的职业具有哪些特殊性呢?
1,具有光荣的义务性。
2,具有超常的艰苦性。
3,具有绝对的服从性。
(一)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不惜牺牲个人生命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流血牺牲,正是革命军人的高尚情怀。
在我们党和民族危亡的严竣关头,总是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不惜用自已的生命去殉革命的事业。
我军的阶级属性和政治特性要求军人不能只是一介赳赳武夫,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钢铁般的政治纪律和高度的政治观念,而这一切往往需要通过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才能表现出来。
平暴期间,正因为有了共和国卫士们的“以血醒民”,才孤立了一小撮反革命分子,唤起了人民群众良知,稳定了大局,向党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我国地域辽阔,灾情频繁,抢险救灾任务将是大量的。
这就要求平时同敌对分子斗,这要在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危害和意外事故威胁的关键时刻,奋勇抢救。
欧阳海、王杰、张华等英雄人物,就是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而献身的。
他们这种高尚的品德,值得众永远敬仰。
革命军人要随时准备舍生取义,随时准备把最宝贵的生命奉献给党和人民,这是军人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也是徇军人有无牺牲精神的最高标准。
(二)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产生矛盾时,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军人是在尽义务中做奉献的,这种奉献,不仅仅反映在流血牺牲的战场上,更经常、大量的是体现在军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这是和平时期军人做奉献的基本特点。
应该肯定,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
但是,有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会发生矛盾。
比如,有的同志原来工作环境、条件都很好,因组织需要被调到另一个艰苦的单位;
有的到了休假期,因临时任务而耽搁了;
有的身体患病,因工作心而无遐医治;
有的任现职时间较长,因位置少而得不到提升;
有的在地方联系好了工作,因工作需要而不能转业等等。
这些问题,在基层军官身上尤为突出。
当出现这些矛盾的时候,革命军人就要像战场上视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那样,乐于把个人利益摆到从属的地位上去,这也是军人的职业道德所规范的。
受到总政首长高度评价和广大指战员喜爱的话剧《天边有一簇圣火》中的排长,面临的情况是:
提拔,没有位置;
随军,条件不够;
入校,年龄超了;
转业,无人愿要,但他不埋怨,不伸手,在鸟不来、草不长的戈壁滩哨所,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这虽然是艺术形象,却是我们军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种顾全大局、勇于奉献的好干部,好典型在各部队是占主流的。
然而,近几年来,的同志不喜欢“奉献”这个词,却青睐“个人主义”,把它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标准,这正是军人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
如果一味在个人主义的小圈子里打算盘,军队就没有先进可言,就和普通社会团体没有什么两样了,这是与我军性质相悖的。
(三)在家庭利益与国防事业发生冲突时,不惜牺牲家庭幸福
家庭,是军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最牵动军心的部分。
军人,有赡养父母、爱护妻子、抚育孩子的义务,有享受天伦之乐的各种要求,倡有几个军人能满足这种正常愿望呢?
军人的特殊职业,决定了当我们跨入军队先烈、成为其中的一员时,就必须时刻准备付出代价。
这种代价,既包括战场上的流血,军营中的吃亏,也包含着家庭幸福的舍弃。
在家庭与国防事业发生冲突时,舍得牺牲家庭幸福,这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光荣。
部队许多基层军官为了连队工作,忙得顾不上休假,顾不上写信,甚至亲人病重、病危、病故都不能回去看一眼;
有的一心扑在连队建设上,本人休不了假,家属来不了队,甚至孩子快满周岁了,还没见过孩子的面;
还有的长年驻守在边防海岛,把个人的婚姻大事也抛在了一边,心甘情愿地走进了“大男大女”的先烈。
1985年盘锦抗洪抢险中,某部连长金成男眼睁睁地看着对岸自己家的三间房子被洪水吞没,妻儿老小生死不明,却依然强忍眼泪,带领战士坚守在河堤上。
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牺牲啊!
在1991年安徽、河南、江苏抗洪抢险中,付出这种牺牲的又何止金成男一人?
对待这些牺牲,我们的革命军人者有一种超常的心理随能力,因为他们深深懂得“忠孝不能两全,家国不能兼顾”的道理。
电影《天山行》中,干部战士给牺牲的指导员送了这样一幅挽联:
“碧血洒满天山,捐躯为谁?
为国威军威振奋;
夫妻十年分居,幸福何在?
在千家万户团聚。
”驻守在南疆的官兵也写到:
“守边关,甜中有苦,苦中有甜,一人辛苦万人甜;
保边疆,圆中有缺,缺中有圆,一家不圆万家圆。
”这些都说明,军人对家庭的牺牲和奉献,与军人在战场、在工作岗位上一样,同样是一种伟大的奉献,同样是军人的光荣,祖国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点的。
我军是一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军队,它一向忠实地发行自己的职责,以高度自觉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我们有责任把这种优良传统继承下来,发扬光大,让革命军人的价值在为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无私奉献中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