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导论复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456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题.docx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导论复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题.docx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题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破坏。

2.按照资源利用特性,可将资源划分为:

耗竭性资源、非耗竭性资源。

3.生态系统具有的功能有: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的组成分别有: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

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形式为有机物质,为单向的;能量流动过程遵从林德曼规律。

6.清洁大气的主要组成是: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氩气、臭氧。

7.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8.对流层厚度一般为8~20km;占有大气质量的75%。

9.按照大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可将污染物分为:

气态型、颗粒型。

10.气态型污染物的种类分别有: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11.衡量悬浮颗粒物污染的的主要指标是:

PM10、TSP。

12.按照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将污染源划分为:

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

13.大气环境标准的类型有: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14.我国依据城市区域功能不一样,将城市区域划分为三类,将环境空气质量划分为三级,其中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

15.与大气影响密切的气象因子有:

气温、气压、空气湿度、

风、云况、能见度。

16.风有大小和方向,人们将风的方向划分为16方位。

17.地面的热量来源于太阳;大气热量则来源于地面长波辐射。

18.气温直减率是指空气快在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100m)时温度改变的大小。

干燥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下降100m,温度改变幅度为1℃。

19.依据干绝热直减率的相对大小,可将大气层结划分为中性层结、等温层结、正常分布层结、逆温层结。

20.逆温层不利于大气扩散,依据逆温形成的机理可将逆温划分为下沉逆温、辐射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锋面逆温。

21.依据不同的大气稳定程度,烟流可以划分为5种不同形态,它们是波浪形、锥形、扇形、爬升形、熏烟形。

22.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扩散有两种方式,为分子扩散、平流输送。

湍流扩散理论主要阐述的是湍流与烟流传播及湍流与物质浓度衰减的关系;当前有关湍流扩散的理论分别有泰勒模式、萨顿模式、高斯模式。

23.烟囱有效高度是指烟囱的物理高度和烟气抬升高度之和。

24.常用的处理易溶解于水的气态污染物的吸收设备有:

喷淋塔、

填料塔、喷射鼓泡塔、道尔顿塔。

25.用于流化床脱硫的主要药剂是:

石灰石和白云石。

26.SCR是指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NCR是指非选择性催化还原,都属于烟气脱硝技术。

27.SCR法所使用的还原剂是氨水,催化剂是贵金属、碱性金属氧化物。

28.VOC控制的方法有:

燃烧法、吸收法、吸附法、生物法、。

29.VOC生物处理放具体包括:

生物洗涤塔和生物滴滤塔两种类型。

30.按照除尘的机理,除尘器总共可分为重力沉降室、旋风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

31.重力沉降室是依据重力是的颗粒物与气体分离;旋风除尘器是依据离心力使得颗粒物与气体分离。

32.依据气体在重力沉降室中的运动状态,可将重力沉降室分为湍流式重力沉降室、平流式重力沉降室。

33.终端沉降速度:

颗粒物在下降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34.旋风除尘器是由进气口、筒体、椎体、出气口等部分组成。

35.旋风除尘器中气体的运动速度总共有切向速度、径向速度、轴向速度等三种。

36.过滤式除尘器分为三种类型:

空气过滤器、布袋除尘器、

颗粒层过滤器。

37.根据水的来源不同,可将废水划分为: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两种类型。

38.为了表征废水水质,规定了许多水质指标。

主要有有毒物质、有机物质、悬浮物总数、pH值、色度、温度等。

一种水质指标可能包括几种污染物;而一种污染物也可几种水质指标。

39.固体物质在水中存在三种状态:

溶解态、胶态、悬浮态。

需氧污染物:

废水中能通过生物化学和化学作用而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物质,统称为需氧污染物;在工程实际中主要用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需氧量、总有机碳等指标来描述。

40.废水中的毒物可分为三大类:

无机化学毒物、有机化学毒物和放射性物质。

41.水质标准中的卫生学指标有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数两项。

后者反映水体中动物粪便污染的状况。

42.感官污染物是指废水中能引起异色、浑浊、泡沫、恶臭等现象的物质,虽无严重危害,但能引起人们感官上的极度不快,被称为感官性污染物

43.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划分为五种类;农业用水区属于五类地表水功能区。

44.水体自净过程包括:

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等过程。

45.依据废水处理的机理不同,可将废水处理的方法分为:

物理法、

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

46.依据废水处理的程度,可将废水处理方法分为:

一级处理、

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47.根据水中悬浮物的密度、浓度及凝聚性,沉淀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

48.依据废水在沉淀池中的形态,可将沉淀池分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射式沉淀池、斜板式沉淀池等四种类型。

49.辐流式沉淀池中废水的进水方式有两种:

周边进水周边出水和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50.根据气泡产生的方式气浮法分为电解气浮、散气气浮法、溶气气浮法。

51.用混凝法处理废水时,其去除的污染物对象是胶体;絮凝法去除废水的机理有三种:

压缩双电层、吸附架桥、网捕作用。

52.依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常用的絮凝剂有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种;其中有机絮凝剂有PAM,常用的无机絮凝剂铝盐和铁盐。

53.离子交换树脂是由骨架和活性基团组成。

54.按活性基团分类,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含酸性基团)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含碱性基团)。

55.离子交换完成后,将树脂吸附的物质重新转入溶液的方法改变溶液pH值和改变溶液离子强度。

56.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吸附剂的结构、吸附质的性质、操作条件等;常用的吸附剂有:

活性炭、硅胶、活性氧化铝、沸石分子筛等。

57.依据膜分离废水污染物的程度,膜分为四种类型:

反渗透、纳滤、超滤和微滤。

58.生物法处理废水的过程中,依据是否需要氧气,将生物法分为:

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等两种类型。

59.依据所需要的营养,好氧生物工艺应按BODNP=10051投加C、N和P。

厌氧生物工艺,应按BODNP=20051投加C、N和P。

60.好氧微生物适应的温度围为:

15~35℃,适应的pH围为6.59之间;而厌氧微生物适宜的温度围有两个33~35C和53~55C;适宜的pH为围6.8~7.2。

61.好氧微生物处理方法中,依据微生物的存在状态,可将好氧微生物分为好氧生物膜法和好氧活性污泥法。

62.好氧微生物处理有机物质需要经历两个过程,吸附和稳定。

63.氧气引入好氧处理构筑的方式有三种:

机械曝气、鼓风曝气、和机械-鼓风曝气。

64.依据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活性污泥法包括:

普通活性污泥法、渐减曝气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和活性污泥法、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等

65.生物膜法按照具体的使用构筑物分为:

生物滤池、生物转盘、 生物接触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

 

66.厌氧消化过程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

即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67.土壤是由土壤固相和空隙构成的。

土壤污染主要有重金属离子和农药污染两种

68.土壤修复技术主要有:

原位土壤修复技术和异位土壤修复技术两种,

69.根据《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公布)固体废物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农业固体废物。

70.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有:

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固化处理;其中固化处理适用于危险废物的预处理。

固化的方式有两种:

有机材料固化和无机材料固化

71.依据固废分选的机理,可将废物分选的方法分为:

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和摩擦与弹跳分选。

72.一般废物的处理处置的方法有:

土地填埋处置、土地耕作处置、海洋处置、深井灌注法。

73.固废填埋过程中,依据是否需要氧气,将填埋分为好氧填埋和厌氧土地填埋。

其中卫生土地填埋适用于对人体无毒害的一般废物;安全土地填埋适用于危险废物。

74.填埋场的结构有三种类型:

人造托盘式、天然洼地式、斜坡式。

75.噪声依据来源划分有四种类型:

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依据发声的机理,可分为:

机械噪声、电磁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噪声具有分散性、相对性、无延迟性特点。

76.噪声控制的三种思路是:

避免噪声产生,阻断传播途径、保护人耳等。

77.从传播途径降低噪声的四种主要技术分别是:

吸声、消声、隔振、隔声等。

78.除噪声之外,物理性污染的现象还有:

电磁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和光污染等。

79.在我国,环境管理的两大模式分别是:

区域管理和行业管理等。

80.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有:

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和教育手段等。

81.依据监测容,环境监测可划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噪声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性污染监测、土壤和生物监测

82.河流水质监测过程,常常设置三种监测断面:

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

其中对照断面一般处于污染源的上游,控制断面一般设置在距离污染源500~1500的河段上,削减断面一般设置在1500开外的地方。

83.常用的经验布点法主要有:

功能区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网格布点法、扇形布点法。

84.依据评价的对象,环境影响评价种类可划分为规划类和建设项目类;根据环境要素分类,环评可划分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时间划分,环评又可划分为环境影响回顾评价、环境影响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85.依据建设项目所需评价程度不同,可将环评文件划分为三个等级,它们依次是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86.环评预测过程中,要预测三个阶段,分别是:

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要预测两个时段,分别是丰水期和枯水期

87.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决定因素有:

建设项目的排污量、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地表水域规模、地表水水质要求

88.工程分析的方法主要有:

类比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资料法。

8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