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399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

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情况:

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情况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的历程。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加学生对于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感性了解。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

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中共一大的内容、中共二大的内容;中共三大的内容、国民党一大的内容;国民革命兴起的表现、北伐战争的经过和成果。

(2)理解:

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中共和国民党合作的原因、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3)能力:

通过归纳五四运动的背景,学会分析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比较五四运动前后两个阶段的特点,学会比较历史事件一同的方法;通过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学会总结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归纳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分析中共三大通过的国共合作的决议,学会同他人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

(3)通过归纳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注意对他们的激励:

不忘五四精神,努力学习。

2)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权的开始。

3)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应该珍惜现有的幸福。

4)让学生知道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难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

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

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

问题探究、合作学习、史料分析和联系时事分析历史。

五、说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的民主革命运动?

分别是哪些阶级领导的?

有没有完成他们的历史任务?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说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的民主革命呼唤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逐渐崛起。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就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呢?

我们大家共同探讨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师生共同学习,注意给学生鼓励。

这儿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宜太多。

学生回答后总结:

我们把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的背景。

国内背景即五四运动爆发的内因,包括三点:

一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二是随着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壮大。

三是什么运动的开展(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尖锐。

国际背景也有三点,一是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二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指明了解放道路;三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是这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过渡]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

五四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通过一段电影了解第一阶段的特点。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电影:

第一阶段运动的主力是哪些人?

提出了哪些口号?

运动的中心在哪个城市?

继续观看第二阶段资料,注意思考和第一阶段相比,斗争的中心在哪里?

运动的主力是哪些人?

[讲解]第二阶段,斗争的中心是在上海。

运动的主力是工人阶级,这标志着中国的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这也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主要依据。

全国人民的斗争,使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过渡]那么五四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出问题:

首先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其次运动中各阶层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什么作用?

再次五四运动在思想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哪个政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

最后五四运动是什么革命的开端?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因为运动中哪个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工人阶级),指出:

可见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主要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后者主要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领导的。

[过渡]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但是要把工人阶级的力量团结起来,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这就是中国共产党

②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师]首先,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

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成立的?

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哪个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工人阶级),因此阶级基础是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壮大;她以什么主义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基础是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成立了哪些共产党组织呢?

(看图)首先在上海成立,接着国内外成立数十个共产党组织,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中共的成立还得到了谁的帮助(共产国际)。

中共一大内容、意义学生阅读课文识记。

提出问题:

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何处?

与以前相比,中国革命面貌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学生活动]后指出:

新的变化:

领导力量、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错误选项:

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过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仅仅依靠中国共产党几百个人的力量还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因此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俗话说:

团结就是力量。

当时中共选择了和国民党合作,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③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中共正式决定同国民党进行合作是在哪次会议上?

(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提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决定同国民党合作,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

[学生发言]后总结

在讲解中共一大内容的时候着重讲解新、疾苦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讲解北伐战争时着重讲解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引导学生从主观客观2个方面分析原因,从失败原因中寻找教训。

3、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共同学习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

回顾知识结构。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5、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美联社一名驻华记者,请为报社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的新闻报道。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说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独立思考,理解“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2)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

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步,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

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

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历史对比,专题讨论。

(1)课前同学通过上网查资料、社会调查等方式,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学习法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

(2)通过思辨学习法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

最终建构知识体系,学会学习;

(3)引导学生从身边事例中列举一些社会现象并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

(2)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前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难点:

结合上学期学过的《历史》必修1的内容,认识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教学方法:

这一课初中已接触了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直观感受,具有较浓厚的兴趣。

大量的使用图片,或以采访年长者的方式及了解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但学生往往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教材分析:

社会的变化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而生产方式的变化,最终导致人们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节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

第一目“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描述了我国近代大城市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其在衣食住与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

第二目“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则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乡人们物质生活和风俗习惯变化状况,特别强调了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表现和一些新风尚的涌现。

教材中配有一些史料的图片,教学时要促使学生看图片,思考史料中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梳理出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方法一】听着怀旧的经典老歌,翻开一张张发黄陈旧的照片,过去的人物,逝去的风尚又跳到眼前。

面对过去的二十世纪,我们却似中途进场的电影观众,尽管片中的高潮让我们看得很过瘾,但对没看到影片的开头感到深深的遗憾。

我们的爷爷奶奶,他们的孩提生活、青春年华,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爱好,他们那个年代的流行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吧!

【方法二】播放摇滚歌手崔健的《不是我不明白》

(演示导言)“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自从中国步入近代。

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及社会习俗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却仍未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这种贫穷落后面貌,正如邓小平所说:

“中国人民穷了几千年了,现在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

”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指引下,全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在20世纪末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完这课后,我们将会很明白,这世界为什么变化快。

先看看不同时期中国人有代表性的穿着打扮吧。

【方法三】由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都知道,赵本山和宋丹丹是我国著名的小品演员,他们合演的许多小品脍炙人口,深受大家喜爱。

由他们合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就把全国男女老少乐翻了天。

下面,我选取其中一段,让大家欣赏一下。

(多媒体课件播放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选段

师:

好,小品就欣赏到这儿。

不知大家从这段小品中感受到什么?

生:

我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生活习惯在改革开放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

师:

的确如此。

如果我们再把视野投射到一百年前,就会发现现在社会生活相对于一百年前发生的变化更是巨大。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本单元的第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