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总复习训练分类讨论型问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312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总复习训练分类讨论型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总复习训练分类讨论型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总复习训练分类讨论型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总复习训练分类讨论型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总复习训练分类讨论型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总复习训练分类讨论型问题.docx

《中考数学总复习训练分类讨论型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总复习训练分类讨论型问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数学总复习训练分类讨论型问题.docx

中考数学总复习训练分类讨论型问题

分类讨论型问题

一、选择题

1.如果x2+m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的值为(C)

A.±3B.±9

C.±6D.6

【解析】 完全平方式是(x±3)2,故m=±6.

2.已知函数y=(k-3)x2+2x+1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B)

A.k<4B.k≤4

C.k<4且k≠3D.k≤4且k≠3

【解析】 ①当k-3≠0时,(k-3)x2+2x+1=0,

Δ=b2-4ac=22-4(k-3)×1=-4k+16≥0,k≤4;

②当k-3=0,即k=3时,y=2x+1,与x轴有交点.

故选B.

3.若正比例函数y=2kx与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交于点A(m,1),则k的值是(B)

A.-或B.-或

C.D.

【解析】 把A(m,1)代入y=中,得m=k.

把A(m,1)代入y=2kx中,得2km=1,即2k2=1,

∴k2=,∴k=±.

4.⊙O的直径为10cm,弦AB为8cm,P是弦AB上一点,若OP的长为整数,则满足条件的点P有(D)

A.2个B.3个

C.4个D.5个

【解析】 OP为3时有一条,为4时有两条,为5时有两条,共5条.

(第5题)

5.如图,已知点A(-1,0)和点B(1,2),在坐标轴上确定点P,使得△ABP为直角三角形,那么满足这样条件的点P共有(C)

A.2个      B.4个

C.6个      D.7个

【解析】 当以AB为斜边时,∠APB=90°,与坐标轴有3个交点;当∠PAB=90°时,与y轴有一个交点;当∠PBA=90°时,与x轴,y轴各有1个交点.∴点P共有6个.

6.如图,已知直线l的表达式是y=x-4,并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一个半径为1.5的⊙C,圆心C从点(0,1.5)开始以每秒0.5个单位的速度沿着y轴向下运动,当⊙C与直线l相切时,则该圆的运动时间为(D)

A.3s或6sB.6s

C.3sD.6s或16s

(第6题)

  (第6题解)

 

【解析】 如解图.

∵当x=0时,y=-4;当y=0时,x=3,

∴点A(3,0),B(0,-4),∴AB=5.

当点C在点B上方,直线与圆相切时,连结CD,

则点C到AB的距离等于1.5,

∴CB=1.5÷sin∠ABC=1.5×=2.5.

∴点C运动的距离为1.5+(4-2.5)=3,运动的时间为3÷0.5=6(s).

同理,当点C在点B下方,直线与圆相切时,

连结CD,则点C运动的距离为1.5+(4+2.5)=8,运动的时间为8÷0.5=16(s).

故选D.

(第7题)

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动点P,Q同时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分别沿A→B→C和A→D→C的路径向点C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s),四边形PBDQ的面积为y(cm2),则y与x(0≤x≤8)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图象表示为(B)

【解析】 当0≤x≤4时,∵正方形的边长为4cm,

∴y=S△ABD-S△APQ=×4×4-·x·x=8-x2;

当4

∴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两段二次函数图象表示,纵观各选项,只有B选项符合.

(第8题)

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4,点E是折线段A-D-C上的一个动点(点E与点A不重合),点P是点A关于BE的对称点.在点E运动的过程中,使△PCB为等腰三角形的点E的位置共有(C)

A.2个B.3个

C.4个D.5个

【解析】 分为三种情况:

①以BC为底时,有两个,是BC的垂直平分线与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的圆的交点;

②以BP为底,C为顶点时,有两个,是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的圆与以C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的交点;

③以CP为底,B为顶点时,没有.∵是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的圆与以B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没有交点.

综上所述,满足要求的点P有4个,即满足要求的点E有4个.

二、填空题

9.五个正整数从小到大排列,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4,唯一众数是5,则这五个正整数的和是17或18或19.

【解析】 5个数为2,3,4,5,5或1,2,4,5,5或1,3,4,5,5.

10.若关于x的方程kx2+2(k+1)x+k-1=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k≥-.

【解析】 提示:

分k=0和k≠0两种情况讨论.

11.A,B两地相距450km,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速度为120km/h,乙车速度为80km/h,过t(h)后两车相距50km,则t的值是2或2.5.

【解析】 分相遇前和相遇后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甲,乙两车未相遇时,根据题意,得

120t+80t=450-50,解得t=2;

②当两车相遇后,两车又相距50km时,

根据题意,得120t+80t=450+50,解得t=2.5.

1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是x2-7x+10=0的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等于6或15或12.

【解析】 方程的根为2和5,∴三边长为2,2,2或5,5,5或5,5,2.

1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1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应该为70°,70°,40°或55°,55°,70°.

【解析】 当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外角等于110°时,其底角为70°,顶角为180°-70°×2=40°;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外角等于110°时,其顶角为70°,底角为=55°.

14.点A,B,C都在半径为r的圆上,直线AD⊥直线BC,垂足为D,直线BE⊥直线AC,垂足为E,直线AD与BE交于点H.若BH=AC,则∠ABC所对的弧长等于_πr或πr.

【解析】 分两种情况:

(1)如解图①.∵AD⊥BC,BE⊥AC,

∴∠H+∠DBH=90°,∠C+∠DBH=90°,

∴∠H=∠C.

又∵∠BDH=∠ADC=90°,

∴△BHD∽△ACD,∴==,

∴BD=AD,∴∠ABC=30°,

∴∠ABC所对的弧长所对的圆心角为30°×2=60°,

∴∠ABC所对的弧长==πr.

(第14题解)

(2)如解图②.同

(1)可得BD=AD,∴∠ABD=30°,

∴∠ABC=150°,

∴∠ABC所对的弧长所对的圆心角为300°,

∴∠ABC所对的弧长==πr.

(第15题)

1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cm,E为CD边上一点,∠DAE=30°,M为AE的中点,过点M作直线分别与AD,BC交于点P,Q.若PQ=AE,则AP等于1或2cm.

【解析】 如解图,过点P作PN⊥BC于点N.

(第15题解)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D=DC=PN.

在Rt△ADE中,∵∠DAE=30°,AD=3,

∴DE=AD·tan30°=.

根据勾股定理,得AE==2.

∵M为AE的中点,∴AM=AE=.

在Rt△ADE和Rt△PNQ中,

∴Rt△ADE≌Rt△PNQ(HL),

∴DE=NQ,∠DAE=∠NPQ=30°,∠AED=∠PQN=60°.

∵AD∥BC,∴∠APM=∠PQN=60°,

∴∠PMA=90°.

在Rt△AMP中,∵∠MAP=30°,cos30°=,

∴AP===2(cm).

由对称性得到AP′=DP=AD-AP=3-2=1(cm).

综上所述,AP等于1cm或2cm.

16.在Rt△ABC中,∠A=90°,有一个锐角为60°,BC=6.若点P在直线AC上(不与点A,C重合),且∠ABP=30°,则CP的长为6或2或4.

【解析】 分四种情况讨论:

(1)如解图①,当∠C=60°,点P在线段AC上时,∠ABC=30°.

∵∠ABP=30°,

∴点P与点C重合,与条件相矛盾.

(第16题解①)

  (第16题解②)

 

(2)如解图②,当∠C=60°,点P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ABC=30°.

∵在Rt△ABC中,BC=6,∠ABC=30°,

∴AC=BC=3.

在△ABC和△ABP中,

∴△ABC≌△ABP,AC=AP=3,

∴CP=AC+AP=3+3=6.

(3)如解图③,当∠ABC=60°,点P在线段AC上时,∠C=30°.

∵在Rt△ABC中,BC=6,∠C=30°,

∴AB=BC=3.

∵∠ABP=30°,

∴AP=BP,∠PBC=∠ABC-∠ABP=30°=∠C,

∴BP=CP.

在Rt△ABP中,由勾股定理,得BP2=AB2+AP2,

∴BP2=32+,解得BP=2.

∴CP=BP=2.

(第16题解③)

  (第16题解④)

 

(4)如解图④,当∠ABC=60°,点P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C=30°.

∵∠ABP=30°,∠ABC=60°,

∴△PBC是直角三角形.

∵∠C=30°,∴BP=CP.

在Rt△PBC中,由勾股定理,得CP2=BP2+BC2,

∴CP2=+62,解得CP=4.

综上所述,CP的长为6或2或4.

(第17题)

17.如图,已知函数y=2x和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过点A作AE⊥x轴于点E.若△AOE的面积为4,P是坐标平面上的点,且以点B,O,E,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是(0,-4),(-4,-4)或(4,4).

【解析】 如解图,∵△AOE的面积为4,

(第17题解)

∴S△AOE=OE·AE=4,∴OE·AE=8,

∴xy=8,∴k=8.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函数y=2x和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

∴2x=∴x=±2.

当x=2时,y=4;当x=-2时,y=-4,

∴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4),(-2,-4).

∵以点B,O,E,P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共有3个,

∴满足条件的点P有3个,分别为点P1(0,-4),P2(-4,-4),P3(4,4).

三、解答题

(第18题)

18.如图,直线y=3x+3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过A,B两点的抛物线交x轴于另一点C(3,0).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ABQ是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1)设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2+bx+c.

∵直线y=3x+3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

∴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0,3).

又∵抛物线经过A,B,C三点,点C的坐标为(3,0),

∴解得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3.

(2)∵y=-x2+2x+3=-(x-1)2+4,

∴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

设点Q的坐标为(1,m),则AQ=,BQ=,AB=.

当AB=AQ时,=,解得m=±,

∴点Q的坐标为(1,)或(1,-);

当AB=BQ时,=,解得m1=0,m2=6,

∴点Q的坐标为(1,0)或(1,6),

但当点Q的坐标为(1,6)时,点A,B,Q在同一条直线上,∴舍去;

当AQ=BQ时,=,解得m=1,

∴点Q的坐标为(1,1).

∴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点Q(1,),(1,-),(1,0),(1,1),使△ABQ是等腰三角形.

19.已知在矩形ABCD中,AB=4cm,BC=8cm,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垂足为O.

(第19题)

(1)如图①,连结AF,CE.求证:

四边形AFCE为菱形,并求AF的长.

(2)如图②,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沿△AFB和△CDE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自A→F→B→A停止,点Q自C→D→E→C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