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真题2009年Word文件下载.doc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真题2009年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真题2009年Word文件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次生粉尘
[答案]B
[解析]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而粉、木材;
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
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题干中的木粉尘属于有机粉尘中的植物性粉尘。
2.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A.湿式除尘法
B.静电除尘法
C.吸附净化除尘法
D.袋式过滤除尘法
E.旋风除尘法
[答案]D
[解析]袋滤法是粉尘通过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工业气体的除尘净化,如以木材粉尘为代表的烟气净化。
该方法还可以用做气体净化的前处理及物料回收装置。
该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适用的正是袋式过滤除尘法。
3.根据《火灾分类》(GB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答案]A
[解析]
《火灾分类》(GB
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
①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
②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③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④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4.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A.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
B.除尘车间采用隔爆设计
C.定期开展防火防爆演练
D.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
E.增加除尘器布袋清洁频次
[答案]ABE
[解析]A家具厂产生的木粉尘属于生产性粉尘中的有机性粉尘,预防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有缩小粉尘扩散范围,降低粉尘浓度(如增加除尘器布袋清洁频次等),使其达不到爆炸极限;
控制火源、防止静电(如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等)、适当增湿等;
采用防爆设计是被动安全技术措施。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属于安全管理措施。
5.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下列关于该企业除尘净化系统设计和安装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必须水平设置
B.设置水平管道时,可不设清扫孔
C.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
D.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除尘净化系统中,应设置检测装置
E.为便于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净化系统的适当位置设测试孔
[答案]CDE
[解析]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第5.1.24~5.1.25条,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设计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
如必须设置水平管道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以利清除积尘,防止管道堵塞。
按照粉尘类别不同,通风除尘管道内应保证达到最低经济流速。
为便于除尘系统的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器的进出口处设测试孔,测试孔的位置应选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
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系统中,应同时设置连续自动检测装置。
6.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6B/T13861—1992),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A.木粉尘
B.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程中的噪声
C.作业环境不良
D.高温物质
E.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
[答案]ABCD
[解析]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E项属于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7.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车间气温太高
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
D.含尘气休中混有金属颗粒
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温度太大
[答案]ACDE
[解析]直接原因通常是一种或多种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或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
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粉尘爆炸的原因有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存在点火源等,点火源可以是明火、摩擦或撞击、电气火花、高温表面、绝热压缩等。
二、2008年6月6日,B炼油厂油罐区的2号汽油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
该油罐为拱顶罐,容量200m3。
油罐进油管伸入罐内,但未伸到罐底。
罐内原有液位计,因失灵己拆除。
2008年5月20日,油罐完成了清罐检修。
6月6日8时,开始给油罐输油,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入管内流速为2.3—2.5m/s,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
爆炸把整个罐顶抛离油罐。
现场人员灭火时发现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匆忙用水枪灭火,导致火气扩大。
消防队到达后,用泡沫扑灭了火灾。
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调查分析时发现,泡沫灭火系统正常,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的原因是现场人员操作不当,开错了阀门。
该厂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加强了员工安全培训,在现场增设了自动监控系统,完善了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故事
D.特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
①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②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③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④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B炼油厂主要负责人在接到此次事故报告后,应在()内,将事故信息以电话快报方式上报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A.1小时
B.2小时
C.24小时
D.7大
E.30天
[解析]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该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是()。
A.明火
B.静电放电
C.高温烘烤
D.油品含有的杂质
E.接地不良的罐体
[答案]C
[解析]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根据点火源产生能量的来源不同,点火源可分为火焰、火星、高热物体、电火花、静电火花、雷击、交变电磁场、电磁辐射、撞击、摩擦、绝热压缩、化学反应热、光线聚焦等。
该起爆炸事故是由于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入管内流速过高,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温度过高,遇空气着火爆炸。
4.预防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A.控制油品输入流速,防止喷溅
B.保证罐体可靠接地
C.加强管理和培训
D.重新安装液位计
E.增加消防水池
[解析]E项,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等)引起的火灾,如用水扑救,则水会沉在液体下层,被加热后会引起爆沸,形成可燃液体的飞溅和溢流,使火势扩大。
5.油罐内发生火灾时,可以选用的灭火剂包括()。
A.直流水
B.泡沫
C.开花水
D.二氧化碳
E.干粉
[答案]BDE
[解析]常用的灭火剂有:
水灭火剂、气体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
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
6.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人员应包括()的人员。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监察机关
C.劳动保障部门
D.新闻媒休
E.公安机关
[解析]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