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PDF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502641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PDF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PDF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PDF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PDF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PDF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PDFWord文件下载.docx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PDF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PDF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PDFWord文件下载.docx

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现实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为此,教育部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现代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赖于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活动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的。

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塑造性格主要就是在学科教学中。

因此,学科教学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

英语作为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英语教学与学习效率?

这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研究任务。

3、新课改为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

中学英语教材的改编给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提供了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契机。

目前我们使用的《新目标英语》这本新教材,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感情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新教材的选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和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教材中许多鲜活的人与事能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

如果英语教师能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素材,并用以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引导,那么,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维护心理健康,使两者得到协调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新课改要求

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主流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心理素质作为一个人生存的基本素质,可以说是其它素质的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上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均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自终关注学生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

由此可以看出,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并对英语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2、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投入学习活动。

这种渗透式的心理教育是结合英语这门学科而进行的,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的,因而要求教师精心挖掘教材内容,敏锐观察,善加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及时释困解惑,预防和避免焦虑程度过低或过度,减少和调节挫折失落感和厌学情绪,增进和加强学习的自信心、注意力和持久性等等,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习的适应性,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3、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拓展课程教学目的

对与英语学科本身而言,通过开展这种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而且也增强了英语学科的魅力,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心理,易为学生所接纳,并且大大拓展了英语课程的功能与目标,开拓了教师的视野,学生则从中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普遍重视并努力实现的目标。

(二)教育心理学指出:

人的心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化能不同程度的调节人的心态.课堂教学的气氛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通过相互感染会改变原来的心理状态,达到课堂新气氛状态下心理的新的平衡,从而使教学效果发生有利或不利的变化.这也是人的心理对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种能动的反映.

(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指出人具有非常优异的先天潜能,教育无需也不应该用指导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什么,这样做会压抑潜能的自然实现,适得其反。

教育只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的形成,充分的形成。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分析

2、在中学英语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①注重自身形象,产生心灵感化

②创设和谐环境,提供心理安全

③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心理品质

④排除心理障碍,体验成功喜悦

⑤挖掘教学资源,训练心理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教师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以及捕捉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与诱导点的能力,探寻在我校开展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2、形成全方位,多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面,构建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心理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校氛围。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4、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的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学生学习心理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自信心等心理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各项心理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中央有关文件、决定的精神以及相关的心理教育理论等资料,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并把握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心理障碍,认真分析研究,为寻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或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案作好准备工作。

3、行动研究法:

根据研究过程的具体情况,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边行动边研究,在行动中收集资料、分析、研究问题,并且依据研究、行动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研究方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4、跟踪比较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跟踪比较后进行对比分析,考察新模式的效果是否可行有效,同时对新模式教育的方法进行规律性总结。

5、个案分析法:

通过研究对象的跟踪比较,研究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效果。

6、经验总结法:

根据课题实践的事实,通过不断探索总结,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概括出有价值的经验。

(二)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2011年2月一2011年3月。

成立课题组,运用图书馆、网络技术等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与理论学习,制订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2011年4月一2012年2月。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进一步学习理论上,深入研究各目标的实施阶段。

对调查和研究过程进行干预,定期进行研讨活动和检查落实,不断进行修正补充、并作好资料的整理归类和存档,完善研究方案,不断总结经验和研究成果。

并把经验和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如开展各种公开课、个别谈话等,最后撰写专题论文、案例等。

第三阶段:

2012年3月一2012年4月,这一阶段主要是收集汇总资料,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分析

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心理问题:

1、畏难自卑心理:

这种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学习外语的料,遇事胆怯,缺乏竞争意识、缺少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他们学习的原动力始终不足,只要稍遇到同学和教师的冷遇、讽刺、挖苦和批评,便觉得自己天生脑子苯,不开窍而自暴自弃。

2、急躁心理:

这种学生急于求成,易冲动轻率而不慎重,粗心而不踏实,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稍有成功,沾沾自喜;

遇到挫折,烦躁不安,情绪一落千丈。

3、逆反心理:

13—14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胜心、虚荣心和自尊心都很强。

往往因为一两次考试不好或老师的批评等,而导致这些学生从此不敢开口讲英语,开始害怕讲英语,产生逆反心理。

4、放弃心理:

有些学生觉得自己基础不好,与考大学无缘,毕业后还是回乡务农,学外语没用。

所以不用心学习,考试不及格。

出于无奈转而产生放弃心理。

(产生此种心理一般差生较多)

5、应付和等待心理:

为了躲开老师的批评,作业马马虎虎,随便画上几笔;

回答问题时,随意应付几句;

平时不用功,临时抱佛脚。

再加上教师过分强调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而忽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由于受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只重视灌输知识。

教学方法是填鸭式。

拘泥于一本书,两根粉笔的老办法,行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只是考分,结果教师不顾及心理素质问题。

缺乏对学生进行适应能力、自制力的培养。

最终导致了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的形成。

(二)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同时,真正提高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保证这一双重目标的实现,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尽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围绕教学需要安排一定的心理素质训练,并把心理知识的学习与各种形式的心理训练结合起来。

1、注重自身形象,产生心灵感化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被学生接纳,首先要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学生信任感。

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偶像崇拜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

有益的做法有二:

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不良形象;

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教育失效。

此外,英语教师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以便与多种兴趣元群建立联系,从中吸取最生动、最真切的知识,利用学科优势渗透给学生,影响学生,达到培养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争取做到服饰得体,姿态大方,语言丰富且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再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