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2608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25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二节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二节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二节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二节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节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x

《第二节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节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PPT文件格式下载.pptx

2.2.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微循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包括三种体液循环系统:

血液微循环、淋巴微循环、组织液微循环或超微循环。

微循环障碍机制错综复杂,一般可分为三期:

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和微循环衰竭期。

(1)微循环缺血期又称休克代偿期此期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微静脉收缩,毛细血管前阻力增高,微循环灌流量减少,处于缺血状态。

(2)微循环淤血期又称休克失代偿期血管平滑肌反应性下降,微动脉、后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呈舒张状态,总外周阻力山增高变为降低,而微静脉仍处于收缩状态,因而大量血液淤滞于微循环,同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血液黏度增加,使回心血量减少,平均动脉压降低。

细胞缺氧加剧,无氧代谢加强,使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积聚形成代谢性酸中毒。

(3)微循环衰竭期又称休克难治期血流速度进一步减慢,细胞缺氧加重,血小板、红细胞聚集,促发凝血系统,在微血管形成广泛的微血栓;

细胞因持久缺氧后细胞膜损伤,溶酶体释放,细胞坏死自溶,并因凝血因子的消耗而产生DIC。

同时因胰腺、肝、肠缺血后分别产生心肌抑制因子、血管抑制物质等有害物质,导致重要器官发生严重损害、功能衰竭。

3.3.细胞因子、介质的作用细胞因子、介质的作用细胞因子是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如T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分泌出来的,包括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等。

介质是指效应细胞活化后释放出的化学介质或生物活性物质。

(1)白细胞介素1,2,6,8(Interleukin,IL一1,2,6,8)联系白细胞间相互作用,调节白细胞活性的因子,共18种。

在休克时能影响能量代谢,抗自由基损伤,促进前列腺素的释放,介导免疫抑制作用,减轻肠源性感染。

(2)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创伤休克早期血管TNF含量明显上升。

在休克中时可诱导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并参与组织细胞的损伤,以及DIC形成,与其他炎性介质共同作用导致内皮细胞炎性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强。

(3)氧自由基休克时氧自由基产生明显增加,在恢复灌流后,大量氧自由基进人大循环,激活补体,使中性粒细胞活化,释放更多的氧自山基,后者进一步损害内皮细胞。

(4)内皮素(endothelin,ET)是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内源性血管因子,它是一种活性肽。

具有强烈耐久的缩血管反应(其作用是血管紧张素的10倍,去甲肾上腺素的100倍),组织缺血缺氧都可刺激的表达和释放,收缩动脉和静脉,降低微循环的血流量,导致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5)一氧化氮(NO)休克时在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下诱导NO大量释放,介导血管扩张,调节血流灌注,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DIC。

(二)临床表现1.休克早期(细小血管痉挛期)又称缺血缺氧期或代偿期,意识清楚,但精神紧张,伴有烦躁不安;

面色苍白、口渴、手足湿冷、口唇轻度发绀;

呼吸深而快;

脉搏尚有力,脉率加快(90110次/分钟);

血压正常或稍低,收缩压10.64kPa(80mmHg),脉压差2.66kPa(20mm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降低5.3210.64kPa(4080mmHg)以上;

量轻度减少2.休克中期(微循环淤滞期)又称淤血缺氧期或失代偿期,意识虽清楚,但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口干渴,皮肤发绀;

呼吸浅促;

脉搏细速(110140次/分钟);

血压下降,收缩压约7.9810.64kPa(6080mmHg);

少尿或无尿,尿量20ml/h。

3.休克晚期(DIC期)又称微循环衰竭期,神志不清(昏迷),全身皮肤、黏膜紫绀,出现花斑,四肢厥冷,冷汗淋漓;

体温不升;

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潮式呼吸;

脉搏细弱不清;

血压下降明显,收缩压100次/分钟或不能触知。

4四肢湿冷、皮肤黏膜苍白或发绀。

5.血压下降,收缩压10.64kPa(80mmHg);

脉压2.66kPa(20mmHg);

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99kPa(30mmHg)以上。

6尿量30ml/h;

收缩压13.3kPa(100mmHg);

脉压3.99kPa(30mmHg);

cvp达到0.490.98kPa(510cmH2O)。

如达到上述指标,并肢体渐变温暖,说明补液量接近丢失液体量。

(三)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1.如快速补液后血压仍不回升,组织灌注仍无改善,应考虑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扩张剂主要应用于休克早期微血管痉挛性收缩阶段,以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使血压回升。

常用药物有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山莨菪碱(654一2)等。

血管扩张药物必须在补足有效血容量的基础上使用,否则将加剧循环血量不足,使休克恶化。

2.血管收缩剂主要应用于休克期微血管扩张阶段,增加外周循环阻力,改善微循环,增加回心血量,使血压升高。

常用药物有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是组织灌注而并非血压的高低,因此单纯的血压升高并不一定表示组织灌注改善,故近年来较少单独使用血管收缩药物。

(四)改善心功能当创伤性休克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时可给予速效类强心药(如西地兰)治疗。

(五)防止并发症在治疗创伤性休克的同时要做好各项监测,防止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护理三、护理1.置病人于安静的抢救室或复苏室,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多搬动病人。

2.留给安置休克卧位,即头部和脚部各抬高约30,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减轻呼吸时的负担。

3.给予适当的保暖,如增加盖被或使用空调调温,但不宜使用热水袋加温,以免烫伤或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重休克。

4.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及时清除病人口中异物和分泌物,给予鼻导管吸氧或面罩给氧46L/min,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使用人工呼吸机供养。

5.立即开放两条以上大口径静脉通道,留置针应选用1618G,迅速补充血容量,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

对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病人,输液肢体应给予一定的约束,防止液体外渗。

抗休克时,输液药物繁多还要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6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病人神志、瞳孔、面色、末梢循环及颈静脉和周围静脉的充盈程度的变化,及早发现与判断休克的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密切注意监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脉压差、的变化并定时记录。

如出现脉搏细弱不清、脉率加速,呼吸增快、不规则,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小,则提示病情恶化;

如脉搏逐渐增强、脉率转为正常,呼吸减慢、并逐渐规则,血压上升,脉压差增大,则提示病情好转。

但对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99kPa(30mmHg)以上则应考虑组织灌注不足。

因此,观察时应了解病人基础血压做参考。

(3)做好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严格、认真记录每小时尿量,并观察尿色和性状。

如经治疗尿量稳定在30ml/h以上,提示休克好转。

7.做好抢救护理记录,准确、详细地记录病情变化、用药情况及24小时出入量,以供补液计划作参考。

8.在抗休克的同时,对有手术指征者尽快做好术前准备,争取尽早手术治疗。

9.心理护理休克时抢救措施繁多、紧急,易使病人产生恐惧、焦虑和紧张,护理人员应保持镇静,忙而不乱,取得病人的信赖感和主动配合,及时做好安慰和解释工名,指导病人正确配合治疗和护理,消除其恐惧、不安。

10.预防并发症

(1)为升高血压,使用大剂量多巴胺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减少,可使尿量减少,导致肾功能衰竭。

护理中应密切观察尿量的变化,记录每小时尿量,监测尿常规、肾功能。

防止肾功能衰竭。

(2)根据病人的生命体征、每小时尿量、等综合因素合理调整输液量和速度,预防肺水肿、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3)进行治疗操作时,注意勿过分暴露,以免受凉;

如有人工气道,要做好口腔护理;

及时清除病人口中异物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止肺部并发症。

(4)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时,应严密观察局部皮肤,严防药物渗漏至皮下,导致局部皮肤坏死。

(5)休克病人的卧床时间长,末梢血循环差,护理中还应注意预防褥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