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260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1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

第1课跳起来

《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XXX|XXXXXX|)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

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

(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

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

(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

(手鼓)

(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

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

(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

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

(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

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

  参与体验:

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

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

能联想到什么?

(由2/4拍变为6/8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

  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2)欣赏第二乐段。

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

描绘了什么场面?

(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6/8拍又转回了2/4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

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

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

(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

(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八、音乐家相册。

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教学反思:

 

《我们大家跳起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体验、感知的方法,在律动、舞蹈、听辨、指挥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3/4拍的节拍韵律,并初步感知“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们大家跳起来》旋律中的跳进、级进和顿音记号。

顿音的运用,短促、轻巧而有弹性。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是根据《巴赫初级钢琴集》中第一首“小步舞曲”的第一乐段旋律,由前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吴国钧填词而成。

歌曲以徐缓的速度表现了典雅而活泼的舞蹈形象,很适合儿童歌唱、舞蹈。

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学习的兴趣容易分化,所以教师要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

掌握级进和跳进。

教学难点:

会运用短促、轻巧而有弹性的顿音演唱歌曲。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鼓、图片、钢琴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   5 1  55   1

师:

让我们一起开开声,老虎的大嘴巴准备,

过渡:

同学们今天的声音还挺漂亮的,知道我们刚刚唱的发音练习是由哪两个音组成的?

(51)

2)认识音的级进、跳进

师:

对了,sol可比do要怎样?

(打手号及琴声感受音高)它们中间可跳过好几个音,这样的行进方式叫跳进。

还有一种是一级一级上或者下,这种叫级进。

你们来找找这句旋律中谁跟谁是跳进、谁跟谁是级进。

(出示乐句)

下面考考同学们。

板出51234511(师唱,讲解。

二、进行新课:

(一).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

放录音《我们大家跳起来》)------同学们听了感觉怎样(有什么感受)?

(二)歌曲学唱

1.找乐句

把打乱的乐句按顺序排出来。

2.找拍子

把强拍、弱拍贴到相应的音符上。

三、创编表演

师:

优美的歌声把大家带到宫廷舞会上,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的一种三拍子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在17世纪50年代在法国宫廷和贵族社会中很流行。

小步舞风格典雅、庄严,速度中庸。

不知道你们当中有没有小乐手弹奏这首舞曲。

师教基本舞步,生学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欣赏德国作家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以及对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的学习,很好地体验了三拍子节奏的强弱规律,在此过程中,老师看到同学们无论在欣赏、还是歌曲的学唱、或是表演等环节,大家由始至终都散发出愉快的心情,在此,我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快乐带入到今后的学习当中去,做一个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人。

最后让我一起再次聆听,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

 教学反思:

《土风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能听辨并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切分音节奏,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

通过节奏练习、演唱、创编、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集体表演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中切分音节奏的听辨与正确演唱。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铃鼓、沙锤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律动激趣。

1、学生随着《土风舞》音乐以律动的形式体验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

2、师拍节奏,学生模仿练习。

教师用声势律动拍出切分节奏学生模仿。

速度由慢到快,难度由易到难。

3、讲解难点节奏ⅹⅹⅹ。

4、学生用“啦”模唱《土风舞》,感受节奏“ⅹⅹⅹ︳ⅹⅹⅹo︳”。

5、揭题:

《土风舞》,简介。

二、自主探究,学唱歌曲。

(一)找一找。

学生听范唱找出节奏完全相同的乐句。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o︳

ⅹ·ⅹ︱ⅹⅹⅹo︳

(二)读一读。

以接龙、齐读的形式按节拍读歌词,突出切分节奏,感受歌词表达的情绪。

(三)唱一唱。

1、教师用电子琴教唱歌谱(放慢速度),发现学生的疑难问题。

2、以师生、生生、男女接龙的形式演唱歌词。

(四)比一比

1、聆听范唱,比较不同。

2、歌曲处理,加强歌曲演唱的表现力。

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从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表现歌曲。

三、创编表演,体验情感。

1、欣赏视频,找出土风舞的舞蹈动作特点。

2、创编活动:

学生讨论并实践-----“快乐学习土风舞”。

四、小结,畅谈收获。

以生评、师评等方式小结本课的收获与感想。

【教学反思】

第2课少年的歌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及能用阳光有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表现歌曲主人公乐观向上,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充满帅气阳光的少年形象。

2、学会歌曲二声部合唱,并注意声部的和协、音准与节奏。

3、唱准符点八分音符。

教学内容:

1、欣赏并学唱歌曲《小小少年》,并学会二声部合唱。

2、唱准符点八分音符,把握好歌曲音准节奏。

教学重点:

1、能用阳光充满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

               

2、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难点:

二声部演唱时声部的和谐、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

教具准备:

钢琴、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启发引导法,对比感受法等。

教学过程:

一、淡话导入,激发情感共鸣

  1、谈谈烦恼与挫折

 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中,遇到过烦恼吗?

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分担你烦恼与挫折吧。

(学生交流诉说)

 2、老师小结并激励

 同学们,你们在长大,在生活中自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不管怎样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我们是否能通过歌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呢?

二、以情带声、演唱发声曲

  1、出示发声曲

1)4/411|6--11|5--11|4--11|3--11|2--11|1--11|7--21|1--0

2)变化组合二声部

三、顺着歌声,引出歌曲《小小少年》的二声部

  今天我们要学唱一首表现外国少年儿童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烦恼与挫折的歌曲《小小少年》,请听歌曲《小小少年》。

  1、初听歌曲范唱。

问:

你听了这首歌曲心情如何?

听出歌曲中的不同声部了吗?

(听后学生回答)

  2、出示歌曲高声部旋律(师声情并茂地范唱——高要求慢速学生演唱——学生熟练自信朝气地演唱)

4/4 116-641665-345-56543--116-641665-315-53211--

  3、弹出低声部旋律(同上)

4/4 114-411443-123-34321--114-411443-113-31211--

四、课堂延伸----欣赏电影《英俊少年》主题歌

  1、欣赏全曲

  2、谈话交流,产生共鸣。

这位少年名叫海因切,他从小没有母亲,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他以自己的诚实和善良克服了,生活给他的困难与挫折,最后一家人团圆,而我们生活在阳光的时代有父母老师的关爱,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挫折,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小小少年》,学习主人公的乐观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精神,让我们的勇敢战胜困难欲挫折吧!

 3、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中,遇到过烦恼与挫折吗?

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分担你烦恼与挫折吧。

(学生交流诉说)

课后反思:

《牧羊姑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器乐曲及歌曲《牧羊姑娘》,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学生了解下行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1、感受《牧羊姑娘》的悲伤情绪突出(突破)方法

2、利用多种感官(听、唱、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

能体会稍慢的速度、疏松的节奏、旋律下行对表现悲伤情绪所起的作用

教、学具准备:

自制教学挂图、曲谱若干、自制教学CD盘、白纸

教学过程:

一、听六段录音;

师:

放六段音乐录音生:

静听

讨论:

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