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答案整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244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答案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答案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答案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答案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答案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答案整理.docx

《最新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答案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答案整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答案整理.docx

最新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答案整理

序论部分

一、名词

1、《自然辩证法》

2、自然观

3、自然哲学

4、STS研究

5、科学哲学

二、问题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2、什么是科学哲学?

它同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关系怎样?

3、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之间的关系怎样?

自然观部分

一、名词

1、自然

2、人工自然

3、拯救现象

4、泛神论

5、系统

6、系统的涨落

7、自组织

8、人化自然

9、可持续发展

10、《二十一世纪议程》

二、问题

1、神话自然观的特点。

2、古希腊自然哲学自然观的特点。

3、助天说的特点及意义。

4、顺天说的内容及评价。

5、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6、何谓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同人、同自然界的关系怎样?

7、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途径是什么?

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8、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观?

9、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什么?

10、《二十一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科学技术观部分

一、名词

1、科学

2、技术

3、科学共同体

4、学派

5、“无形学院”

6、“恩主”制

7、范式

8、知识经济

9、技术创新

10、科学精神

二、问题

1、科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技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科学共同体的积累效应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科学技术的基本社会组织有哪些?

5、科学发展的证伪主义模式的基本内容。

6、科学发展的科学革命论模式的基本内容。

7、科学发展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的基本内容。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内涵是什么?

9、何谓创新?

何谓创新精神?

10、应该如何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科学家和工程师应肩负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11、应该如何培养/形成创新精神?

12、科学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13、应该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4、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怎样?

科学技术方法论部分

一、名词

1、科学方法

2、科学问题

3、类比方法

4、系统科学方法

5、技术方法

6、技术预测的原则

7、技术评估

8、技术评估价值观

9、技术原理

二、问题

1、科学认识的特点是什么?

2、研究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意义是什么?

3、科学问题的特征是什么?

4、为什么说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5、如何进行科研选题?

6、凡事实皆可成为科学事实吗?

7、如何看待科学研究中的机遇问题?

8、系统科学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9、研究自组织理论有何认识论意义?

10、技术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11、技术预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2、技术原理是如何构思的?

绪论部分

一、名词

1、《自然辩证法》P1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于1873-1883年所写的一部著作,阐述了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2、自然观P2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一种系统的体系,即人们关于自然界的存在、演化的根本观点。

它的形成一是和该时期的哲学世界观相联系,二是和该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崭新的科学的自然观。

它吸取了历史上各种自然观的精华,摈弃了旧自然观的糟粕,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和根本观点。

3、自然哲学P6

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的表现有差异,但共同的特点是从自然界的整体上来描绘自然界的发展图景。

4、STS研究P9

STS研究即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主要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影响,探讨科学-技术-社会的同步发展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深刻认识已到来的全球性综合国力竞争的严峻态势。

二、问题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P6~P7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科技发展演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科学技术学科的桥梁和纽带,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的交叉。

自然辩证法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去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运用。

而自然辩证法研究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思维辩证法相并列,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理论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理论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与认识和改造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3、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之间的关系怎样?

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正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既有现阶段对立性的一面,也有本源和终极意义上一致性的一面。

它们之间的对立,是人以人的方式生存,创造有意义的世界而还没有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

我们要做的,是理清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层次,明确不同层次关系的不同性质,尽可能减少这种对立的负面影响。

自然观部分

一、名词

1、自然

广义的自然界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物质世界。

狭义的自然界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

2、人工自然P95

人工自然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人工自然是人化自然的组成部分。

人工自然包括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的生态环境和人工自然物。

3、拯救现象

“拯救现象”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的纲领,直观的说是将纷乱的现象归整。

(利用条件与假设,将错综复杂的研究对象规范化,纳入到研究框架中,使其成为可研究对象。

4、泛神论P21

“泛神论”认为不能把上帝同大自然区分开来,它反对“上帝”或“神”超越自然界之上而存在。

它认为自然不是别的,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神圣存在物,自然就是神,神即自然。

由于这种把神的观念泛化,故称其为泛神论。

5、系统P39

系统是由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组成的具有特定层次结构和功能,并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6、系统的涨落P44

由于构成系统的要素之性能会有偶然变异,要素之间的耦合会有偶然起伏,也由于环境会带来随机干扰,描述系统整体状态的宏观量很难始终保持在某种平均值上。

宏观量对平均值的起伏就是涨落。

(系统的涨落是对系统稳定的平均状态的偏离,是系统同一发展演化过程的差异;是系统的一种不平衡性。

7、自组织P77

自组织是指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

它是根据系统自身运动变化规律和特定条件完成的。

8、人化自然P93

人化自然指人类科学认识所及,从而可观测的那部分自然界。

体现了人的本质的自然对象或自然事物,即人们根据自身需要而改变了的自然界。

不是自在的纯粹的自然。

9、可持续发展P115

是指既满足当代的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生态可持续发展(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三个方面。

10、《二十一世纪议程》P118

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案。

全球《二十一世纪议程》是在全球、区域和各国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虽然它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它反映了环境与发展领域国际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

它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树立了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观念。

基本思想:

人类正处于历史的抉择关头。

如果人类要想避免人类赖以维持生命的地球的生态系统恶化,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情况发生,就必须改变现行政策,改变所有人的生活水平,从国家、区域、国际水平上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争取一个更为安全、更加繁荣的未来。

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成功。

基本内容包括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强主要群体的作用,实施手段。

二、问题

1、神话自然观的特点。

P17

1)对自然界与超自然界之间作二域世界的区分。

2)相信自然界存在秩序。

3)认为人能够凭借精神的力量去调节和控制自然界。

2、古希腊自然哲学自然观的特点。

P18

(1)在关于自然界的组成上,自然哲学家提出越来越精致的假说。

初期认为水、气、火分别是万物的本源,后来亚里士多德提出四因说,恩培多克勒提出多元论,然后是原子论,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万物本源。

(2)关于宇宙的结构,希腊自然哲学家也提出不同的模型。

首先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球体宇宙,太阳中心论;而后被托勒密改造成地心说

(3)对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的原因,自然哲学家们给出不同的说明。

泰勒认为灵魂引起运动,阿拉克西曼德认为变化原因是命运,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处于永恒的变化中,变化原因是对立面的斗争。

恩培多克勒认为是爱与恨的斗争。

(4)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有不同的看法。

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反对人认识自然,主张通过研究神间接地理解自然界。

第欧根尼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适应自然才能生存。

3、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特点。

P20

(1)强化了上帝绝对创造的等级观念。

超越论者认为自然和人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上帝超越一切,人高于自然并支配自然。

(2)强调神与自然的分离,否认自然具有神性;自然不再是令人敬畏的神灵,而是让人类去珍惜、研究和管理的“上帝的作品”

(3)泛神论者认为神即自然。

泛神论者认为不能把上帝同大自然区分开,自然是一种神圣存在物,自然就是神,神即自然。

4、近代机械唯物论自然观的特点。

P27

(一)坚持人与自然的分离。

(二)坚持去把握自然界的数学关系,认为自然事物之间存在严格决定的因果关系。

(三)在自然界的物质组成上,坚持自然界由坚硬、不可再分的、运动的物质微粒组成。

(四)在近代,工业的发展和机械的广泛运用使人们更乐意用机器的隐喻取代关于自然界机体的隐喻。

5、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P33

(一)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着统一的客观辩证法的规律,用彻底的唯物主义原则把它们作为统一的物质世界加以考察。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仅强调自然与人、社会统一的,把人和社会包含在自然的概念之中,而且还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出发,在对自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主体性因素,阐发了“人化自然”的思想。

(三)不断概括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把自然观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

6、何谓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同人、同自然界的关系怎样?

P96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态平衡实际上是远离平衡条件的稳态,这种稳态随时受各种涨落的干扰,当涨落被放大到失稳的临界点时平衡便被打破。

自然平衡的任何原因引起的改变对自然界本身来说都是中性的,因为它既有可能有一又有可能有害于人类的生存发展。

由人工自然的扩大引起的生态平衡的改变往往具有两重性,即利弊交织。

因而需要区分以下四种情况:

⑴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使环境有利于人类生存的发展变化,既有经济利益,又有环境利益;⑵有经济利益而无环境利益的变化;⑶无经济利益。

而无环境利益的变化;⑷既无经济利益有无环境利益的变化。

从价值取向看,第一种变化无疑是最佳的,但二、三种变化甚至第四种变化也是完全难以避免的。

也就是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