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17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238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17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17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17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17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17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17单元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17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17单元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17单元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17单元教案

2015年暑假补课教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一课时

二、内能一课时

三、比热容二课时

合计:

4课时

课题:

§13.1分子热运动【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通过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运动论的三个要点。

教学难点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的斥力。

教具广口瓶、玻璃片、二氧化氮气体、量筒、清水和硫酸铜溶液

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理有了一定认识,但对能量含义理解欠缺,需要老师把知识点点透,强化理解后,迅速转入训练巩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

二、导课亮标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自读教材,理解分子运动论的三个要点

1、物质的构成

2、分子热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汇报展示与精讲点播

1.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很小,用肉眼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气体的扩散。

研究图13.1.2,强调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我们发现下面的瓶子中气体的红棕色变浅,上面的瓶子中气体的颜色也渐渐变成了浅的红棕色。

直到两个瓶子中的气体颜色均匀了为止。

像这样,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有力地说明了气体的分子是不停地运动。

(2)液体的扩散,研究图12.1.3,液体的扩散现象说明了液体分子是不停地运动。

(3)固体也能发生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这是分子动理论的第二个要点。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现象不仅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也说明物体中分子之间有孔隙;才能使其他物体的分子“有孔可入”、“有缝可钻”。

(1)研究图13.1.4,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着吸引力。

但是这种引力只有在分子间距离很近时才明显,这就是实验前必须把铅块表面切平的道理。

(2)分子之间有引力,而且分子之间又有空隙,那么为什么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又很难被压缩呢?

这是因为分子之间不但有引力,同时还有斥力的缘故。

分子动理论的第三个要点是物质的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五、能力拓展(学案内容)

六、叙谈收获

七、有效作业: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板书设计:

§1分子热运动

一、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与温度有关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

两种不同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1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间有间隙

教学回顾:

教学回顾

辅导时间

辅导班级

辅导人数

九年1班

九年2班

课题:

§13.2内能【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内能

●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能判断改变内能的是哪种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及实践,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方面作用是一样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精彩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

2.通过讨论、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

教具打气筒,硝化棉、烧杯、冷水、热水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机械能的理解有欠缺,需要老师适当复习,才能理解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才能理解内能定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

复习机械能的知识。

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分子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二、导课亮标,

1.知道什么是内能

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能判断改变内能的是哪种方式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1)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的改变:

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实验演示:

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四、汇报展示与精讲点播

实验结果表明:

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

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

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热量。

内能和机械能

(6)物体内能的改变

在热传递过程中:

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

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笙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五、能力拓展(学案内容)

六、叙谈收获

七、有效作业: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板书设计:

§13.2内能

一、热传递:

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1.热传递

①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②热量单位:

J

③热量符号:

Q

④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2.做功本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回顾:

教学回顾

辅导时间

辅导班级

辅导人数

九年1班

九年2班

课题:

§13.3比热容(第一课时)【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举例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日常生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精彩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

●通过讨论、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及单位是重点。

教学难点

用比热容解释自然现象是难点。

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

本节课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渗透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具学具

酒精灯、石棉网、金属盘、温度计、天平、铁架台、火柴等。

学情分析:

学生对数学公式推导理解欠熟练,讲解比热容概念需要与原有定义结合起来讲述,需要多次强化理解部分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

二、导课亮标

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理解比热容基本概念和应用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1.比热容概念:

2.比热容单位:

3.水的比热容含义及应用:

四、汇报展示与精讲点播

1.比热容概念: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这一点可用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2.比热容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3.水的比热容含义及应用: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机器可以用循环流动的水作冷却剂。

五、能力拓展(学案内容)

六、叙谈收获

七、有效作业: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板书设计

§13.3比热容

1.定义:

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符号:

c

3.单位:

J/(kg·℃)。

4.物理意义:

每千克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电)的热量。

5.水的比热容及物理意义。

6.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具体应用。

与技能

●理解归纳比热容计算公式。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举例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日常生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精彩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

●通过讨论、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相关计算是重点。

教学难点比热容公式的变式计算

教学方法强化训练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公式变形掌握不好,需要专门设置各种题型,巩固复习比热容相关计算,复习扩展到本单元所有内容。

教学流程

一、课前展示

二、导课亮标

1.理解归纳比热容计算公式。

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1.深入理解比热容的意义

2.归纳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四、汇报展示与精讲点播

1、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是:

Q吸=cm(t-t0),计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公式是:

Q放=cm(t0-t)。

2.(t-t0)表示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升高的温度,通常可用△t升来表示,所以Q吸=cm(t-t0)=cm△t升;(t0-t)表示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降低的温度,通常可用△t降来表示,所以Q放=cm(t0-t)=cm△t降。

五、能力拓展

(1)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3∶2,比热容之比是5∶4,吸收的热量之比是5∶2,则升高的温度之比是4∶3。

(2)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倍,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后(A)

A.煤油升高的温度是水升高的温度的2倍

B.水升高的温度是煤油升高的温度的2倍

C.煤油升温后的温度一定是水升温后温度的2倍

D.水升温后的温度一定比煤油升温后的温度低

(3)一块质量为0.5kg的冰,放出4200J的热量后温度是-15℃,这块冰原来的温度是-11℃。

(4)要得到10kg50℃的水,应用90℃的水4.3kg和20℃的水5.7kg。

(5)两个质量相等的不同金属块,从一直沸腾的沸水中取出,分别投入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两杯冷水中,能使水的温度升高较多的金属块(AC)

A.放出较多的热量B.放出较少的热量

C.具有较大的比热容D.具有较小的比热

(6)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金属块甲和乙,将甲放入一杯冷水中,当达到热平衡时,水温升高了5℃,取出甲,再把乙放入这一杯水中,水温又升高了5℃,则甲、乙两物质的比热容c甲<c乙(填“>”“=”或“<”=

(7)质量为0.5kg的铝壶中装有20℃的水5kg,要把壶中的水烧到100℃需要多少热量?

(c水=4.2×103J/(kg·℃),c铝=0.88×103J/(kg·℃))

答案:

约1.7×106J

六、叙谈收获

七、有效作业: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板书设计

课题:

§13.3比热容

一、吸收热量的公式Q吸=cm(t-t0),Q吸=cm(t-t0)=cm△t升

二、放出热量的公式Q放=cm(t0-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