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0583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集体经济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集体经济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集体经济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集体经济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集体经济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集体经济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

《农村集体经济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集体经济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集体经济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二、农村集体经济统计资料的搜集及统计指标应用

农村集体经济统计工作程序一般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资料搜集、统计资料整理、统计资料分析、统计资料的提供与开发利用五个环节。

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法:

(1)统计报表。

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定,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上而下逐级部署,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资料的一种调查制度。

按报送单位的多少不同,统计报表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

农村集体经济统计报表属于全面统计工作报表。

(2)全面调查。

农村集体经济统计除村农户家庭经营收支资料外,其他调查对象的数据信息主要通过全面调查获得。

(3)抽样调查。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支出资料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

(4)重点调查。

选择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5)典型调查,选择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基本概念以及通过统计实践得到的指标具体数值的总称。

统计指标从设计形态看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指标名称、指标计量单位和指标计算方法;

从完成形态看由六个要素构成,即指标名称、指标计量单位、指标计算方法、指标的空间限制、指标的时间限制和具体指标数值。

如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9404亿元。

统计指标分类:

第一,依据统计指标所反映的现象总体的内容,划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量的统计指标。

质量指标是用相对数或平均数形式表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内部数量关系或总体各单位一般平均水平的统计指标。

第二,依据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划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实物指标是根据事物自然属性和特点,采用自然、物理计量单位计量的统计指标。

价值指标又称货币指标,它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反映事物价值量的统计指标。

劳动指标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劳动消耗量的统计指标,计量单位有工日、工时等。

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都为绝对数形式表现的数量指标。

三、农村集体经济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与统计指标是统计的两个基本要素。

选择分组标志也就是选择确定分组的依据,是统计分组的关键。

分组标志按性质不同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表现事物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标志为品质标志。

数量标志是反映事物量的特征,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标志。

(1)按品质标志分组就是选择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如农业人口按性别分组。

(2)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就是选择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并在数量标志变化范围内划定分组界限。

当每个组包含若干标志值时,组距一般用“**—**”形式表示,每个组最大数称为“上限”,最小数称为“下限”。

当相邻的两组上、下限重叠,单位标志值又恰好是这个重叠的上下限值时,按“上限不在本组内”的原则分组,即该单位值要被分在下限与其值相同的那一组。

按照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分组有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1)简单分组是对研究总体按一个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

如农村企业按生产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个组。

(2)复合分组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志重叠起来,对总体进行分组。

比如,对农村人口先按性别划分,再分别在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中按年龄划分。

相关文章:

第二节 农村集体经济统计实务

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

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是农经统计报表体系中的基础。

它是通过对农村基层组织及生产要素的统计,掌握农村基层组织和基本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构成。

农村基本情况统计一般采取全面调查的统计方法,以村为起报单位。

指标解释:

1.基层组织情况统计指标解释

(1)汇总乡镇级单位数,是指在全部乡镇级单位中,其农村经济情况汇入到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中的乡镇个数。

对于在大中城市的以农业为主的郊区,按建制也统计在内。

(2)汇总农户数:

农户是指户口在农村的常住户。

汇总农户数是指参加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具有明确权利、义务的家庭户数。

不包括在乡村地区内的国家所有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

(3)汇总人口数。

指户口在农村,并与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所属关系的常住人口。

即汇总农户中的农村人口。

2.农村集体农用地情况统计指标解释

(1)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

指农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面积,即农林牧渔用地面积。

包括耕地面积、园地面积、草地面积、林地面积、水面(面积)、其他(农用地面积)。

(2)耕地面积:

指经过开垦用以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种的田地。

包括种有作物的土地面积、休闲地、新开荒地和抛荒未满三年的土地面积。

(3)草地面积。

指牧区和农区用于放牧牲畜或割草,植被覆盖率在5%以上的草原、草坡、草山等面积。

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种植或改良的草地面积。

3.农村劳动力情况统计指标解释

(1)汇总劳动力数:

指汇总人口中在劳动年龄内(男16-59岁、女16-54岁)的人口总数。

在劳动年龄以外,能经常参加生产劳动,并能顶劳动力使用的成员,也应统计在内;

在劳动年龄之内,不能经常参加劳动的,则不应统计在内。

(2)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动力:

指年内6个月以上的时间在本乡镇内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动力。

包括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劳动力。

(3)外出务工劳动力:

指年度内离开本乡镇到外地从业全年累计达3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

(4)有组织输出劳动力。

指通过政府或其他部门(含各级劳务输出机构)的组织介绍而输出的劳动力数量。

不含能人带动、自发流动的外出劳动力。

(5)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

指在外出劳动力中,全年累计在外劳动时间超过6个月的劳动力数量。

4.村组集体所有年末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

村组集体所有年末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

指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年度结束时仍存在的直接用于生产经营或生产服务的各种固定资产的原值。

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生产经营用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列为生产性固定资产。

某些主要生产工具和设备,单位价值虽低于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也在一年以上的也可列为生产性固定资产。

利用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并结合其他报表中的有关指标,可做一系列分析。

每个劳动力平均负荷人口=汇总人口数÷

汇总劳动力数

(上式中“汇总劳动力数”包括外出劳动力)

每个劳动力创造的总(净收入)=总(净)收入÷

外出务工农民所占比重=外出务工劳动力数÷

汇总劳动力总数

某类型农用地比重=该类型农用地面积÷

农用地总面积

二、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统计

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是全面统计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或所辖)经营单位全年从事各产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总收益,以及总收益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以及有关单位之间的分配情况。

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的统计范围,按经营层次分为乡镇级集体企业、村组集体经营、农民家庭经营和其他经营形式。

按行业划分包含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饮业,服务业及其他行业。

(1)乡镇级集体企业也称“乡(镇)办企业”,指乡镇一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企业。

乡与乡、与村联营,乡与国有、与城镇集体企业联营,乡与港澳台同胞、与华侨、与外商联营的企业中,乡镇集体具有控股地位的企业也包括在内。

由于乡镇集体企业引入承包经营机制,故以合伙或个人名义承包的乡镇集体企业也包括在本层次中。

(2)村组集体经营。

包括村组集体统一经营和村、组集体兴办的企业。

以合伙或个人名义承包的村组集体办企业也应统计在该项中。

村组办企业是指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举办的集体企业,包括村组与村的联营,以村为主与乡的联营,村组与国有、与城镇集体企业的联营,村组与外商、港澳台商的联营企业。

但所有联营企业中,村组集体须占有控股和支配的地位。

(3)农民家庭经营。

是指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完全或主要依靠家庭成员自己的劳动,凭借自有或与他人合有以及承包集体的生产资料,直接组织生产和经营。

包括农户自营、承包经营和个体工商户,暂时还包括与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有所属关系的农村私营企业。

以农户或个人名义承包的集体企业不统计在家庭经营中,应统计为集体企业。

(4)其他经营是指除以上三种经营形式外的经营形式,如农民合伙经营、农民联合经营以及其他不确定性质的经营方式从事的经营。

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指标体系。

(1)收入,包括总收入、农村集体经济各经营层次收入、各产业收入、出售产品收入等。

(2)支出,包括总费用、生产费用和管理费用支出。

(3)分配包括分配的来源和去向。

反映分配来源的指标包括净收入(总收入-总费用)、投资收益、农民外出劳务收入,三者之和构成可分配净收入;

反映分配去向的指标按照国家、国家有关部门、外部单位和个人、集体企业、集体组织、农民个人的顺序排列。

(4)附报指标。

主要指标解释:

(1)总收入:

指统计范围内的各生产经营单位当年的农、林、牧、渔、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项经营收入和利息、租金等非生产性收入。

不包括用来分配、属于借贷性质或暂收性质的收入,如贷款收入、预购定金、国家投资、农民投资、救灾救济等。

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报表的总收入指标,分别按经营层次和行业分组进行统计,各经营层次收入之和与各行业收入之和相等,构成总收入。

用公式表示,总收入=各经营层次收入之和=各行业收入之和。

其中,乡镇集体企业收入按各行业的全部收入计算,包括经营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家庭经营中的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按当年收获到手的主副产品计算收入,包括已出售、自食自用和储存的主副产品在内。

农民外出打工所获得劳务收入不计入家庭经营收入中,而是作为净要素收入单独统计并计入可分配净收入中。

收入的价格应按当年价格核算,也就是按当年经济活动发生时的现行价格进行核算。

具体核算方法是:

各种主产品、副产品出售部分按实际出售价格计算;

自食自用和储存的农副产品,按出售全部该产品(包括出售给国家和在市场上出售的)综合平均价格计算。

(2)总费用:

包括生产费、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三项。

但不包括乡、村两级企业中农村务工人员的工资,只包括非农村人员的工资。

外来农民工的工资计入“外来人员带走劳务收入”指标中,本地农民工工资加到“农民经营所得”中。

(3)生产费用。

是指为实现当年生产经营收入应由当年负担的生产费用。

凡利用不计收入的自产产品(原料)进行再生产时,不应作为生产费用支出。

如自积自用畜禽厩肥和其他土杂肥、绿肥、青饲料,以及自采野生手工业原料等因不计算生产收入,故也不计入生产费用支出。

生产费用必须同生产收入一致,即获得了当年某项收入而支出的费用,才能计算为当年该项收入的生产费用,包括上年预付结转应由本年负担的费用。

不包括本年预付下年度的各项费用支出。

(4)净收入:

指从总收入中扣除当年经营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后的余额,也就是当年的生产经营收益。

净收入=总收入-总费用

(5)投资收益,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所属经营单位(不含农户)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等向本统计单位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投资,当年获得的能进行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