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总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0578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总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总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总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总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总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总报告Word下载.docx

《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总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总报告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总报告Word下载.docx

在教育部“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研究”项目组的指导下,各实验区课题组对教师评价改革进行了尝试与实践,促进了各实验区教师评价工作的深入探讨。

由于各地的条件及自身优势的差异,要制定一套较理想的、全国统一的教师评价方案是不现实的。

因此,建构适应本地实际的、较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教师评价方案,公正地评价教师,成为了各课改实验区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精神,对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

通过对教师评价理念的学习与研究,尤其是在教师评价制度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式方法、多元评价促进教师自我提高等方面的研究,试图对构建有地方特色的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有关理论付诸实践进行探讨,使教师评价的方式方法更具操作性,让评价更好地帮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改变教师教育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着重从评价的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结果呈现方式等方面,构建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新型的、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

研究的主要内容:

1.教师评价内容构成的研究;

2.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研究;

3.教师评价方式的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文献研究法:

搜集有关教育评价的文献论述,并进行归类、比照、分析,用以指导本课题的实践应用的研究。

行动研究法:

研制教师评价的内容及评价的方式,在进行教师评价的实践中不断地修改、完善评价的方案,提高评价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案例研究法:

在研究中搜集有关教师评价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并以此培养评价人员,不断地完善评价的方案,提高评价的质量。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课题组将以行动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贯穿整个研究的过程。

在研究中,一边实施评价方案,一边根据本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不断修正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过程更具科学性、成果更具可操作性。

四、研究的成果及分析

本课题主要是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要求,学习国内外有关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本着“为了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的评价理念,结合本地的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对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研究。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及其分析如下:

(一)制定了评价的基本原则,确保评价科学有序进行。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发展中的教师,是进行适应和调整的不断追求的人,是有着独立价值和尊严的人。

教师评价必须适应并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评价工作能科学、有序地进行,课题组根据本地的教育教学实际,制定了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要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完善和反思,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

注重教师教学个性的评价,使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师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2)公平性原则:

评价要公平、公正、公开。

公平,就要关注教师的起点,体现出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

公正,就要一视同仁,尊重客观事实,切忌主观武断;

公开,就要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及时回馈评价信息,让被评价者在评价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3)诚信原则:

诚信、守纪,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评价的前提条件。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客观、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以保证评定结果的可信度,使教师评价真正起到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

(4)实效性原则:

注重评价的可信度,提高评价的实效性。

通过对教师的评价,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技术精良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评价基本原则的制定,意味着教师评价必须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从对教师冷冰冰的审视和裁判转向对教师的关注和关怀,从指令性的要求转向协商和讨论式的沟通和交流,从教师被动接受检查转向多主体参与的互动过程。

课题组在基本原则的框架内,制定了评价的内容,开展了有效的评价方式研究。

(二)建构教师评价的内容,逐步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1.教师评价的内容

教师评价必须体现对教师整体素质的综合评价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关于“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的要求,在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课题组研制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评价要素,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教师的日常工作,初步形成了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

(1)职业道德与教育管理

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伦理是教师专业的一个重要标准,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所指出:

“人们要求教师既要有技能,又要有专业精神和献身精神,这使他们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专业准则,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本课题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评价,就是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

评估主要是从下面几方面内容进行:

志存高远,爱岗敬业;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热爱工作,热爱学生;

积极上进,乐于奉献;

诚信待人,团结合作。

如下表:

●职业道德

要素

评价内容

志存高远

爱岗敬业

学习和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法执教;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热爱学校、热爱学生;

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严谨笃学

与时俱进

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

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热爱工作

热爱学生

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

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积极上进

乐于奉献

积极上进,事业心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紧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影响;

廉洁从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诚信待人

团结合作

谦虚谨慎,尊重家长,诚信待人;

团结协作,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它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教师的管理能力,是教师专业知能的重要方面。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应具备有“组织管理能力”。

(《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在教师的工作中,有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要在班级等组织中进行,教师要发挥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教育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有管理班级、组织和领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因此,在评价教师的管理能力上,主要是从“为人师表、班级管理、师生关系、合作交流”等方面评估。

●管理工作

恪守职业道德,言行一致,为人师表;

具有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态度诚恳,公平、公正

一视同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班级管理

管理班级能力强,有计划、措施,制定有民主管理班级的规章制度,、有良好的班风;

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师生关系

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

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

合作交流

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

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

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并与同事进行交流。

(2)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教师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富有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发展得到了高度的重视。

尤其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对一节课的评价,而是对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一系列显形和隐性的教学活动的评价。

在研制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及教学行为的转变,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为此,“教学能力”着重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备课的评价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学习方式。

教学

目标

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生的已有经验及认知水平,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确定教学的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设计

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法,科学、有序设计教学活动;

能突出重点,突破难

点;

能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行为

创设师生平等交流、生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氛围;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采用启发式教学,展示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合理规范。

学习

方式

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导、帮助学生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益。

课堂教学评价:

见成果“(三)研制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后反思的评价内容:

总结优点、找出不足、昭示规律。

1总结优点

课后自己能有理有据地简要总结两个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特点,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的闪光点。

2找出不足

课后能找出两个自己在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