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045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doc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doc(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doc

第一课《春天》第一课时  课型:

欣赏、唱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知识技能: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能编创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3、过程方法:

聆听、绘画、律动、讨论、演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借助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时值、内容和情绪。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科有两部分内容,分别学习。

之后进行简单的横向比较。

在学习个部分内容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和绘制图谱,表达出自己感受。

四、教学准备:

教师:

磁带《杜鹃圆舞曲》、《布谷》、录音机、琴;课堂打击乐器:

木鱼、碰钟 学生:

水彩笔、白纸

五、板书设计:

                   

 一、春天

  1、杜鹃圆舞曲                                2、布谷

     手风琴独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六、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此曲为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

有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聆听《杜鹃圆舞曲》。

1、 完整聆听全曲。

问:

听乐曲的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

模仿杜鹃的叫声。

2、 复听乐曲。

操作:

(1)、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

(2)、说说音乐具有怎样的旋律线条。

(3)、用水彩笔在白纸上画出音乐的图形谱。

(4)、展示学生完成的图形谱。

5)、评议。

(6)、讨论:

如果用木鱼、碰钟等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应该怎样敲击比较合适?

(7)、分组演奏。

(8)、评议:

看那组演奏的效果好,好在哪?

(二)、唱歌《布谷》。

1、感受。

(1)、聆听歌曲,完整感受歌曲的旋律。

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用动作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

(2)、再听歌曲录音,学生边听,边用手有节奏地指点歌词,感受音的长短。

(3)、说说你听到的哪些音长,哪些音短?

2、律动。

方法:

(1)、分组。

2)、个小组成员拉起手围成圈。

(3)、听歌曲录音有节奏地走动。

听到第一段,顺时针转;第二段逆时针转;第三段再次顺时针转。

3、学唱歌曲。

(1)、分句学唱歌曲。

(2)、完整演唱。

4、分组创编动作进行歌曲表演。

5、评议。

(三)、小结本课。

   1、请学生比较一下歌曲《布谷》和《杜鹃圆舞曲》节拍上有什么共同点?

   2、唱唱相似的旋律。

 

第一课《春天》第二课时 课型:

唱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知识技能:

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过程方法:

聆听、观看影像资料、设疑、讨论、创编舞蹈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学习内容包括聆听和唱歌。

设计了听、看、想、议、做、舞等教学环节。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准备:

磁带《小燕子》、《小雨沙沙》、录音机、关于“春”的影像资料,琴等。

五、板书设计:

一、春   天

1、小燕子                               2、小雨沙沙

‖滴答 滴答︱0       0 ‖

 ‖          ︱X      X ‖

 ‖0     0 ︱沙沙  沙 ‖

 ‖X     X ︱          ‖                                                                                                                                                                                   

 六、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小燕子》是故事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

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聆听:

1、 播放有关春天景象的录像。

2、 说说春天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季节的特殊景象。

3、 出示“小燕子”的剪纸为课题。

4、 完整地聆听歌曲《小燕子》。

问:

歌曲唱了哪些内容?

你想和小燕子说些什么?

5、 讨论:

分组为歌曲《小燕子》创编舞蹈动作。

6、 分组汇报表演。

7、 评议。

(二)、唱歌。

1、请学生模仿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

2、聆听歌曲《小雨沙沙》,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和内容。

问:

歌曲中是谁在说话?

3、 再听。

问:

下雨时,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你能模仿一下吗?

4、 师板书节奏,生自己练习。

5、 师指导学生练习。

6、 再听。

边听,边将“沙沙沙”轻声配入歌曲演唱。

7、 分句学唱歌曲。

8、 小组唱。

(三)、表演:

1、分组创编动作,表现歌曲的情绪和内容。

2、评议。

(四)、小结。

 

 

第二课《放牧》第一课时 课型:

欣赏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了解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知识技能:

(1)、双响筒。

           

(2)、能安静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绪。

3、过程方法:

聆听、讨论、讲授、演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

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内容,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分三欣赏《牧童到哪里去了》、认识双响筒、欣赏《牧童》三部分。

欣赏时,设计多次聆听的环节,然学生每次带着不同的任务充分欣赏,从而感受和了解这两首乐曲。

器乐教学时,注意贯彻新课程理念,然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双响筒发声的特点,从而产生成就感。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节奏创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教学准备:

磁带《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录音机、琴、若干双响筒。

五、板书设计:

二、放牧

1、牧童到哪里去了                 2、牧童

上希望小学

                              双响筒                                   

六、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

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

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

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聆听:

《牧童到哪里去了》

1、 看P10图。

说说牧童到哪里去了。

2、 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步感受。

问:

歌中唱的牧童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

3、 师讲。

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

4、 再听。

学生轻声跟唱,边听,边唱,边想,为歌曲创编动作,以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二)、乐器:

双响筒

1、探索:

按组分发双响筒,让学生观察其形质,视听音色。

2、说说这种乐器的制作材料是什么。

3、师简介双响筒的乐器名称、形质、音色特点、演奏方法。

4、创编:

小组分别敲击双相同,教师记录下来,大家把每一小组创编的节奏连起来敲击,或变换连接方式敲击,并未每一次敲击起一个有趣的名字,如:

火车开了、小马跑等。

(三)、聆听:

《牧童》

1、完整聆听《牧童》。

问:

你都听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2、再听。

问:

歌曲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3、播放歌曲,学生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相筒。

 

第三课《手拉手》第一课时课型:

唱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演唱《一对好朋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情。

2、知识技能:

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的演唱《一对好朋友》。

         2、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情绪,表达自己的感受。

3、过程方法:

聆听、模仿、律动、唱歌、演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完整、准确、有感情的唱歌。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分三部分:

聆听、唱歌、编创与活动。

在多次的聆听中了解歌曲的内容、情绪,并熟悉旋律。

在熟悉的基础上再学习唱歌,这样,学生能更完整、准确和有感情地唱歌。

最后,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学生进行编创活动,更好的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教学准备:

磁带《一对好朋友》、录音机、琴、双响筒、三角铁等。

五、板书设计:

三、手拉手

一对好朋友

双响筒    XX  X   ︱ XX   X  ‖

三角铁    X   —  ︱ X   — ‖

六、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

3/4拍,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聆听《一对好朋友》。

1、 完整聆听歌曲录音。

问:

你听到了什么?

说一说歌曲的内容。

2、 再听。

在鸭、牛的叫声之处模仿出它们的叫声。

3、 再听。

边听便随音乐拍手,拍出节拍。

(二)、唱歌。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播放录音,随录音填词唱歌。

3、分小组演唱,比一比那组学得快。

4、学生之间展开评议,找出不足。

5、完整、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

1、在歌曲第五、六小节处随录音分别加上牛或鸭的叫声。

2、分组演唱,请每一名同学加上叫声,试一试,看谁加得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方案,大家一起唱一唱。

4、看P14-15图谱,学生试着自己先奏一奏。

5、老师指导学生边奏边读词。

6、一组演奏,一组唱歌,集体表演歌曲。

(四)、小结。

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三课《手拉手》第二课时 课型:

唱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情。

2、知识技能:

认识四分休止符。

3、过程方法:

聆听、律动、读词、表演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四分休止符;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的唱歌。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先学习四分休止符,用卡片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四分休止符,并在节奏练习中学会使用;学习歌曲时采用听唱法,之后用动作表现音乐。

四、教学准备:

磁带《数鸭子》、录音机、琴

五、板书设计:

三、手拉手

数鸭子

X

  O

                         走       停

                        拍手     打开

六、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4/4拍,六声宫调式。

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认识四分休止符:

1、 出示卡片,认识四分休止符。

2、 播放歌曲录音。

要求学生听处在标有四分止符的地方。

问:

歌曲的演唱这是怎样处理四分休止符的?

3、律动:

(1)按要求在四分音符处“走”,在四分休止符处“停”;

          

(2)按要求在四分音符处“拍手”,在四分休止符处“打开”。

4、节奏练习:

4/4  X  O X O ︱X O X O ‖

     走 停走停  走 停走停

5、 数一数歌曲中出现了几个“四分休止符”。

6、 听歌曲《数鸭子》录音,并随录音拍手,在四分休止符处空出不拍。

(二)、唱歌:

1、听歌曲录音。

问:

歌曲中讲述了什么内容?

2、 随伴奏按节奏读词。

3、 边拍手边按节奏读词。

4、 播放歌曲录音,听唱法学会歌曲。

5、 讨论:

如何用动作表演歌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