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规范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
《课时规范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规范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6.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
7.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隔离,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
8.新物种形成一定是长期地理隔离后达到生殖隔离( )
9.基因交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
10.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基因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及中性学说
1.共同进化
(1)概念:
不同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__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________。
2.生物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_多样性。
(2)形成原因:
生物的______。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______。
课外拓展 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
(1)简单→复杂;
水生→陆生;
低等→高等。
(2)代谢:
异养厌氧→光能自养→异养需氧。
(3)结构:
原核细胞→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
(4)生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自身受精→异体受精,体外受精和发育→体内受精和发育。
(5)消化:
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
3.中性学说
(1)提出者:
日本学者________。
(2)内容:
大量的基因突变是______的,既无利也无害,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________的积累,而不是________。
1.教材111页图7-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2.教材115页[思考与讨论]——基因频率的计算。
3.教材116页[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4.教材120页[资料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5.教材122页[技能训练]。
6.教材123~126页可当兴趣资料阅读,尤其关注共同进化的概念及实例,生物多样性层次及中性学说。
7.教材113页练习一中2;
教材118页练习一中1和4,二拓展题;
教材121页练习一中1,2;
教材126页练习一中1;
教材129页自我检测一中判断题、画概念图,二、三和四中1、2。
考点74 模型构建——自然选择学说
1.《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积累
排雷
(1)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其手段和动力为生存斗争。
(2)生存斗争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和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
(3)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有利,并推动生物进化。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从个体水平上解释生物进化。
1.主要内容
(1)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2)变异是不定向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
(3)过度繁殖加剧了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4)自然选择是长期缓慢的过程,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2.“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模型
3.模型解读
(1)自然选择的对象
①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
②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
③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即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2)自然选择的因素:
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
(3)自然选择的动力:
生存斗争。
①类型:
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②意义:
生存斗争对生物的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能推动生物的进化。
③原因:
过度繁殖+有限的生活资源。
(4)自然选择的结果: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5)两个方向——变异不定向,自然选择定向。
(如下图)
4.历史贡献
(1)较好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相对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
(3)使生物学摆脱了神学束缚。
5.局限性
(1)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
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1.按照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了视觉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
C.鹿与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都发展了各自的特征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考点75 概念突破及模型构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2011·
江苏卷,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排雷 模型构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概念
定义
外延
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种群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无生殖隔离;
同一区域
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种群内所有个体、所有细胞的所有基因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合称突变)。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提醒 ①自然选择的实质:
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②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不要夸大其作用,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
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4)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①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②骤变式——如自然界多倍体植物的形成
骤变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异缘多倍体的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
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杂种植物异源多倍体
③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蔗—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
提醒 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不管哪种方式都需要达到生殖隔离。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比较
(1)共同点:
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2)不同点:
①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克服了这个缺点。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则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从分子水平上阐述,而自然选择学说从性状水平解释进化。
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强调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2.(2010·
江苏卷,1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考点76 提升计算能力——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有关计算
3.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
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A、a基因频率分别为( )
A.55%、45%、45%、55%
B.42.5%、32.5%、45%、55%
C.55%、45%、55%、45%
D.42.5%、32.5%、55%、45%
排雷
(1)比较
基因
频率
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型
指群体中具有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个体总数)×
100%
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
(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基因迁移均可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3)自交与自由交配(随机交配)
①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雌雄同株植物是自花传粉。
结果是杂合基因型频率降低,纯合基因型频率增大,在无选择条件下,基因频率不变。
②自由交配是指种群内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间相互交配。
在无选择的条件下,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均保持不变,相关计算可按哈代—温伯格定律进行。
③只要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即使基因型频率改变,种群也未发生进化。
1.常染色体遗传方式
设有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的个体数分别是n1、n2、n3,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
PA===PAA+PAa
Pa===Paa+PAa
由以上公式可得出下列结论: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2.伴X染色体遗传方式
(1)在一个工厂中,男女职工各100名,女性中,色盲基因(Xb)携带者为5人,色盲患者为1人;
男性中色盲患者为8人,则Xb的基因频率为:
×
100%=5%。
提醒 ①XY型性别决定生物,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计算时只计X染色体上的基因数不考虑Y染色体。
ZW型性别决定也是这样。
②伴X遗传病中,男性中患者的表现型概率(色盲)=相关基因型概率(XbY)=相关基因频率(b)。
(2)已知人群中,伴X隐性男性患者的比例为p,则可认为这个人群中此基因频率为p,由此可计算女性中患病的频率为p2。
例色盲男性中发病率7%,女性中发病率为(7%)2≈0.5%。
3.哈代—温伯格定律
(1)成立前提
①种群非常大;
②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
③没有迁入和迁出;
④没有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