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教学问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
《一般教学问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般教学问题答疑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5)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6)培养学生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结构的习惯
问题3.情感态度方面的落实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体现?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在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数学教育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应是与其数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直接相联系的,也即在两者之间存在内存的、必然的联系,而不是某种外在的、牵强附会的、偶然的成分。
因此,我们无疑应当强调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在数学学习上的自信心,但是这绝不是指数学学习应当成为一种毫不费劲的“愉快学习”,我们应当努力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过程中艰苦困难的承受能力,从而也就能够通过刻苦学习真切地体会到更高层次上的快乐。
这也是中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问题4.在我们农村,学生大都来自边远山区,对于这类学生,他们在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要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困难,理解能力不强,逻辑性不分明,在新课标中,如何实施可持续性发展呢?
在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从上世纪末的多次国际中小学数学成就测试中,我们国家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想,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一线教师的努力,离不开我们一线教师不倦的追求。
因此,我很想向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致敬,特别是工作在国家偏远地区默默无闻的农村教师致敬。
作为数学教师,我认为,最重要任务就是将数学“冰冷的美丽”(数学结论的呈现状态)转化为“火热的思考”(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这对学生来说是最有帮助的,学生因此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问题5.新旧课标对照后,就发现新课标中的教材留了很多处的空白,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很好的把握好这样的空白,怎么办呢?
新课标提出:
要给学生创设有趣的、现实的、有挑战的问题,给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留有空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力求变教师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这也有益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因此,我个人认为教材上留有空间是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也有益于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
当然,这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有些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本身对这些具体知识内容的过程把握不好,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众多教师一起讨论,先将这些内容的教学过程搞清楚,在具体教学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了。
问题6.怎样改变旧的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观念不是一个能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问题,但是存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老师们在学习新的理念后,不是用新的理念来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改变自己所固有的教学观念,而是将新学的理念纳入到自己已有的教学观念中。
用学习心理学的语言来说,我们学习了新理念后,应该是“顺应”(打破原有知识体系,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而不是“同化”(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知识体系中)。
因此,我觉得改变旧的教学观念的关键是反思和批判,只有真正认识到新理念的合理性,真正认识到原来的不足,这是改变教学观念的关键。
问题7.我在小学多年教的是高年级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自从学会用计算器后,很多同学不再用笔算了,导致学生计算能力很差,有了难一点的都用计算器去算,我们是要提倡还是不提倡用计算器呢?
用,他们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差,连简单的口算都有时出问题;
不用,是不是我们的教学为了应试呢?
老师们一定要注意,新课程提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同时,引入计算器,解决繁杂的计算问题,可以这样说,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不再是计算教学的唯一目标,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放弃了学生快速准确计算能力的目标,相反地,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我们所摒弃的是繁、难、偏的复杂计算。
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避免简单化、片面地理解算法多样化的要求,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问题8.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确实有很多好处,有些东西学生不太好理解,可用了多媒体效果大不一样。
可现实问题是,制作一个比较好的课件很费时、费力,可农村小学教师的课又多,很多教师是包班,能不能帮我们想一个好办法呢?
据我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花大力气,全面改善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已经做了几年了,我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会跟各位老师见面,会给老师们很大的帮助。
问题9.现在的孩子真的好辛苦,什么都得学,什么都得记。
因为我们这儿全部要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要考试就要评价教师,每位教师为了学生能考出个好成绩,都去拧学生,学生不仅要记住,还要写会,学生确实很苦。
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我想新课程改革提出素质教育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要改变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学得辛苦,无法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切都围着考试指挥棒转。
当然,关于如何评价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新课程提出新的评价体系:
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性、评价方法多样化等,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目标如何落实,确实还缺少可供借鉴的经验,仍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进行探索研究才有可能建立起来。
问题10.素质教育强调素质的培养,我们这里的教育部门又强调要成绩,怎样做才能两者兼顾呢?
首先,我想我们不能把考试和素质教育完全对立起来,素质教育也会有考核和反馈,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程目标落到实处,而不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
其次,关于“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现象正在逐步被人们所否定,也不断有新的评价办法正在研究和试验,我想这个问题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的。
问题11.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及对于数学学困生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于学习兴趣,有外在的兴趣和内在的兴趣之分,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培养学生内在的兴趣,即是与数学知识内容紧密联系的。
虽然数学是一种人类的文化,有关研究数学的真善美的书籍和文章也不少,但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去欣赏数学的这类价值显得勉为其难。
我个人认为,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的兴趣,就象张奠宙先生所说的,教师要把数学从“冰冷的美丽”转变为“火热的思考”。
数学结论的呈现,往往是经过精心组织,从而条理清晰的,隐藏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因而是“冰冷的美丽”;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努力揭示这些过程,使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因而是“火热的思考”,从而真正地体验数学,从而喜欢数学,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兴趣是内在的、持久的。
问题12.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工作研讨会纪要》中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情感态度价值是所有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最为核心的”;
“判断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能不能通过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形成良好的、积极的情感因素”。
综上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选择教学方式、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
问题13.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想,创新的基础是批判性思维,而批判性思维建立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是让学生的学习由“工具性理解”转为“关系性理解”。
这两个概念对于“数学理解”进行了更细层次的区分,是由英国数学教育家斯根普提出的。
现在我们很多学生会根据“规则”进行计算,能根据“范示”解决问题,但不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为什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问题解决。
简而言之,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注重让学生理解“其所以然”。
这就是为什么新课程不再一味强调计算的快速准确,而同时重视“算理”的一个原因。
问题14:
现在流行一句话: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因此,好多家长给孩子购买辅导资料,为孩子报辅导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一现象。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充分地说明了大家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这一愿望是非常好的,我个人认为每个孩子发育的程度不一样,我们一直所说的“因材施教”,也佐证了孩子本身不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现代脑科学提出孩子的脑发育年龄和实际年龄存在不相符的情况,如果孩子本身的头脑发育晚于实际年龄,过早地对超出他发育水平的内容进行学习,往往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另外,“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那些商家(书商——做学生辅导资料的商人、学商——校外办学生辅导班的商人)用于骗取孩子家长的钱的广告语。
问题15:
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不能光靠说,要靠做,但我们这没有条件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我们怎样从这里走出来?
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想办法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改善教学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
事实上,有时候,小学数学教学依靠粉笔和黑板也可以很有效,因为数学学习所依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动脑想。
当然,黑板有大、小之分,小学数学课上小黑板的作用非同小可。
我们看到的很多多媒体课件,实际上和传统意义上的小黑板相仿。
问题16:
现在学生的操作能力特别差,怎样培养?
一,多操作。
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
二,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比如第一学段,摆小棒的是常用的操作,教师可以先梳理一下,弄明白这些问题:
第一操作小棒是什么时候,小棒是学生自己准备还是教师下发,是课前下发还是课上下发,操作时,是先让学生自由操作还是依照教师的示范操作,操作结束,如何整理小棒?
然后再弄明白,以后什么时候操作小棒?
操作小棒的常规是什么?
等等。
教师带有研究的意识去做,就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加快自身的专业成长。
问题17: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如何安排才能更好?
数学教学很多情况下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课堂环节的安排,主要是数学活动的安排。
是否可以这样考虑:
适合知识的发展规律,比如,概念学习,总是经历概念的引入、建立、巩固与应用,而又以建立为重点;
二,要适合学生心理特点,比如新知识的学习应从简单到复杂;
三,如果能熟练运用一些经典的课堂模式,环节的安排会容易得多,比如尝试教学法,一般是这样的,出示尝试题,学生尝试练习并自学课本,学生交流,教师讲解,巩固练习。
问题18:
如何把握教学的“度”?
简答:
教学被称为“艺术”,原因之一是它的不可复制性。
度的把握,在于教师课堂上一瞬间结合学生的生成情况和课堂的氛围,做出的判断,有时判断失误,有时判断正确。
当然,我们可以专门关注这个话题,进行必要的研究
,找到“度”的把握的规律性。
所以,教学也是一门科学。
问题19:
低年级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