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 检测 第3章 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9221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 检测 第3章 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 检测 第3章 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 检测 第3章 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 检测 第3章 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 检测 第3章 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 检测 第3章 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 检测 第3章 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 检测 第3章 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 检测 第3章 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降解DNA以研究其结构组成

C.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

D.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是否具有遗传效应

【解析】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是否具有遗传效应。

3.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B.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C.T2噬菌体内,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

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只能是DNA,A错误;

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含有S元素,B错误;

T2噬菌体内仅含有DNA,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3种,C错误;

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

4.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能完全分开

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确认了DNA的分子结构

【解析】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故A正确;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故B错误;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导致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因此该实验比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更有说服力,故C正确;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故D正确。

【答案】 B

5.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方法不同,但实验思路是一致的

B.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DNA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C.摩尔根通过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格里菲思的小鼠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通过把S型细菌和R型细菌经过的不同处理后注射小鼠,观察小鼠的死亡情况,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方法不同,但实验思路是一致的,都是设法让DNA和蛋白质分离,然后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A正确;

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但不能证明是边解旋边复制,B错误;

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

格里菲思的小鼠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通过把S型细菌和R型细菌经过的不同处理后注射小鼠,观察小鼠的死亡情况,可以证明S型肺炎双球菌细胞内含有转化因子,D错误。

【答案】 A

6.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简单,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置于含有35S的培养基或培养液中直接获得的

C.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原因是被标记的DNA在上清液中

D.上图的实验充分说明了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解析】 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简单,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A正确;

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让其感染含有35S的细菌后间接获得的,B错误;

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原因是被标记的蛋白质在上清液中,C错误;

上图的实验说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没能显示DNA的遗传途径,D错误。

7.下列有关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

B.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才能培养出来

C.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

【解析】 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以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A错误;

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营寄生生活,所以要得到35S标记的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大肠杆菌中才能培养出来,B错误;

搅拌和离心是为了把噬菌体和细菌分离,C错误;

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所用原料都是细菌的,所以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D正确。

8.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实验

处理

注射活的R型菌

注射活的S型菌

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

注射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

现象

小鼠不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的关键现象是第4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到S型活细菌

B.对第4组实验的分析必须是以1-3组的实验为参照

C.本实验说明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

D.本实验结论为“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解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通过观察现象,判断是不是发生了遗传,第4组中,观察到了S型细菌,一定遗传了,A正确。

试验必须满足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B正确。

本实验中第4组证明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C正确。

本实验只能证明存在转化因子,但是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不能证明。

9.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B.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

C.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D.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技术相同

【解析】 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中不含35S,A错误;

R型活细菌没有毒性,将其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存活,加热会导致S型细菌的蛋白质变性,使其失去侵染能力,再将其注射进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B正确;

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并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沉淀物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C错误;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到了该技术,D错误。

10.具有x个碱基对的一个双链DNA分子片段,含有y个嘧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分子片段即为一个基因

B.该分子片段中,碱基的比例y/x=1

C.该DNA单链中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D.该分子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2x-y)·

2n个游离的嘌呤脱氧核苷酸

【解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依题意无法判断该双链DNA分子片段是否有遗传效应,A项错误;

依题意,在该双链DNA分子片段中,A+T+C+G=2x,T+C=y,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该双链DNA分子片段中,则有A=T、C=G,所以解得x=y,即在该分子片段中,碱基的比例y/x=1,B项正确;

该DNA单链中,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项错误;

依题意,该双链DNA分子片段中,A+T+C+G=2x,T+C=y,解得A+G=2x-y,该分子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游离的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n-1)(2x-y)个,D项错误。

11.某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a,其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互补链中鸟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为

A.a/2—b/2   B.a—b

C.(a—b)/(1—a)D.b—a/2

【解析】 依题意,某双链DNA分子中,G+C=a,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有G=C=a/2,即两条链中所含有的鸟嘌呤之和为a/2;

一条链上鸟嘌呤(G)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b/2;

互补链中鸟嘌呤(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a/2—b/2,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12.假如某一含31P的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该DNA分子放在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复制n次,则子代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

A.1000B.2000

C.1000×

(2n-1)/(2n-1)D.1000×

(2n-1)/2n

【解析】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用32P标记后,每一个基本组成单位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所以一个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共增加2000。

复制n次后共增加2000×

(2n-1),则子代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2000×

(2n-1)/2n=1000×

(2n-1)/(2n-1)。

【答案】 C

13.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的描述是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NA聚合酶用于⑨的形成

C.DNA片段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着2个磷酸,每个DNA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2个

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解析】 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的交替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

图中④不能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②、③和下一个磷酸才能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错误;

DNA分子两条链中最下端的脱氧核糖连接1个磷酸,每个链状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分别位于DNA分子的两端,C错误;

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D正确。

14.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含有a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

a个

②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③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④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1/2n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 第n次复制时,DNA分子数目从2n-1个变为2n个,而每个DNA分子中含有a个腺嘌呤,因此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为(2n-2n-1)×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